男子雨天点外卖迟到1小时,外卖员抱孩子鞠躬道歉,是否该同情?

近日,湖南长沙,一条外卖员雨天抱孩子送外卖迟到1小时鞠躬道歉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外卖迟到一小时,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似乎都是一种不愉快的用餐体验,而当这一愤懑场景增设了“下雨天”以及“抱孩子送餐”的前提时,迟到1小时似乎很大程度上会变成一种“情有可原的延迟”。

男子雨天点外卖迟到1小时,外卖员抱孩子鞠躬道歉,是否该同情?

对于点外卖的刘先生而言,等餐1小时原本就是一种损失,而当外卖员抱孩子送餐抵达时,本能地抵消负面情绪,并能设身处地的接受外卖员道歉,同时又“从柜子里拿出了两盒牛奶递给了外卖员”。至此外卖员忐忑的心情得以释放,他满意的不仅是争取到了“不被投诉”,而且得到了顾客的“体恤”,因此“配送员抱着孩子向刘先生鞠躬鞠躬。”

至此,一场美好的“互助”图景构建完成。因为回到具体的现实秩序里,这种美好的互助图景可能是稀缺的存在。因为对于这种情形,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做到“情感同情”,接受这种道歉。但即便碍于“不可描述”的不悦没给差评,也很难会拿出两盒牛奶加以“鼓励”。

男子雨天点外卖迟到1小时,外卖员抱孩子鞠躬道歉,是否该同情?

因此,整件事情被曝光以后瞬间引起网友点赞,纷纷被刘先生的举动“破防”。正如点餐的刘先生一样,相比于“饥饿等待”、“餐食凉了”所带来的不爽体验而言,他更能理解一个男人、一个父亲面对生活的心酸和不易。毕竟在外卖员这个群体中,让社会看到过太多“成年人的崩溃”,而这一次,在孩子面前,无论如何都要守住一个父亲最基本的体面与尊严,因此那一刻,他没选择做观众,也没有拒绝与外卖员的“悲喜相通”。

至于舆论对这次互助图景的认知,似乎也只是局限于框架层面的报道。尽管这场美谈赢得了网友们的认同,可实际上,刘先生的“善解人意”除了满足大众的同理心之外,能否真正触动外卖员本身同样是一个疑问。“抱着孩子向刘先生鞠躬鞠躬”看似是一种对善意的“回应”,但转身后他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对待工作以及社会。是继续抱着孩子向下一个消费者道歉?还是因不被同情而重演“成年人的崩溃”?

男子雨天点外卖迟到1小时,外卖员抱孩子鞠躬道歉,是否该同情?

当然,舆论总是会无限同情弱者的,试想如果刘先生没有接受外卖员“携子鞠躬道歉”而执意投诉维护个人利益后,那么舆论风向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很多时候公众对待一件事的标准并不以理性出发,更多的是基于情感层面的考量。也就是说当弱者不被同情时,很大概率会招致道德层面的严苛拷问。

同时,从理性角度而言,刘先生的善举可能也是对下一个点餐者的困扰。因为在个人利益和人性关怀的任一选项中本就暗含着无可厚非的概念,而刘先生的选择在赢得舆论赞佩的同时似乎也制定了“标准选择”。换言之,当下一个消费者面临同一种场景时,且不谈是否会心甘情愿接受道歉,但凡缺少“送牛奶”的环节都可能被打上“非友善”、“无爱心”的标签。因为“好人难当”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困境。

男子雨天点外卖迟到1小时,外卖员抱孩子鞠躬道歉,是否该同情?

因此,对于广为称颂的“标准选择”也透着一丝“不适感”。试想,当刘先生点餐迟到一小时后等来的不是“抱孩子鞠躬道歉”的情景,而是一场意外,那对于当事人而言又会是怎样的心理图景?即便点餐无罪,但也总会因为自己“不合时宜”的消费毁坏一个家庭而心有不安。

所以,当下一个点餐者拒绝这种送餐形式的道歉时,舆论也应给予基本尊重。因为,别人的拒绝,考虑的可能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利益,更多也是对“后怕”的消解。

男子雨天点外卖迟到1小时,外卖员抱孩子鞠躬道歉,是否该同情?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外卖   友善   小时   孩子   个人利益   图景   弱者   雨天   舆论   成年人   层面   牛奶   场景   消费者   男子   标准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