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将前任暴力塞进车后续:男子写保证书了事,舆论为何意难平?

广西一女子被前男友强行拖上车事件引爆网络后,瞬间触发群众愤慨情绪,当网友纷纷复盘、揣测男子暴力等级和动机,予以“舆论定罪”时,最后却等来“男方道歉并写下保证书,女方不追究”的通报。

根据涉事女子“希望尽快淡下去”的自诉可见,她对这段感情和经历是不愿再纠缠的。令人意外的是,当这一大事化小的“祥和”结果释出后,该事件不但没能淡下去,反而被进一步放大。相比于此前男子的暴力尺度以及沸沸扬扬的民众情绪,最终以双方调解的结果示众显然有些令人错愕。当然,舆论的躁动并非对情节不够丰满而意难平,而是这种以“感情纠纷”为由草草了事,着实令网友义愤填膺。

男子将前任暴力塞进车后续:男子写保证书了事,舆论为何意难平?

鉴于此前多起因“感情纠纷”施害者被宽恕后变本加厉的案例,民众自然会和这次拖拽事件建立联系。尤其是对于涉事男子写保证书这一环节的公示,更是直击网友软肋。从当事女子指出分手原因是前任多次对自己冷暴力和暴打,由此可见处理机构以写保证书的方式来约束人性和道德,是多么滑稽和讽刺。

因此,以道歉、写保证书为处置手段对于该男子而言可以说是不痛不痒,显然与受害者的受伤程度极不匹配。而该女子“不予追究”的潜在心理,到底是出于情感怜悯不忍责罚,还是屈于事后报复而委曲求全,根据女子过往遭遇而言,大概率是后者。

男子将前任暴力塞进车后续:男子写保证书了事,舆论为何意难平?

诚然,出于对这段恐惧、耻辱经历的逃避,该女子选择息事宁人无可厚非,但当一场情感纠纷在公共场合上演暴力拖拽时,这一事件性质便由私人纠葛上升至公域层面。试想,假如女子被暴力拖拽过程中未被见义勇为而中止,等待她的将是她口中所说“如果不是昨晚帮我出头的陌生人,我都不知道被拉到哪里暴打了”。其实,根据现实中的惨案,而对于暴力属性的人来说,预见被暴打的场景可能过于理想化了。

因此,对于公众而言,当众施暴却毫无任何犯恶成本,反而一脸轻松嬉相示众,舆论表现出耿耿于怀和嫉恶如仇都合乎法理。就男子强行把女子塞进车而言,无论是调解、治安拘留或者是用上刑事处罚或拘役或有期或缓刑,在舆论的视角都有理由支持。

男子将前任暴力塞进车后续:男子写保证书了事,舆论为何意难平?

正如网友们担忧的那样:如果一切变态行径都假借“感情纠纷”掩盖真实动机为加害者打掩护,那么最后的苦难这无疑是在为受害者上枷锁。从震慑角度而言,这种不作为是否是在纵容他把暴力施加给下一任女友?

曾经,有一个热词叫“断舍离”被广为引用。这个词最早出自于日本山下英子的一本书《断舍离》:

断等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等于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等于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在词典中,对于“断”的解释更加纯粹且言简意赅,断即断绝、隔绝;“舍”为舍弃;“离”为分离。当这个词用在情感上时,同样意境无穷,引人深思。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情感纠纷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对“断舍离”的忽视或背离而造成的。

男子将前任暴力塞进车后续:男子写保证书了事,舆论为何意难平?

在情感中,“断”字最难,这也致使情感双方陷入难舍难离的困境。当一段情感走向尽头时,当断不断,无论是基于留恋、执念或某种诡谲心理而保持了藕断丝连,那么最后这种阻绝只会成为漫长的折磨。

断不掉,自然没有“舍”和“离。就像那些遭遇不幸的人生一样,被家暴后基于感情、不舍孩子,一番悔恨的道歉后继续活在幻想里,便继续委曲求全,继而被接二连三的家暴,甚至致残致亡。

山下英子有一句话:“一切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过去发生的不是不真实,而是会随着我们主观感受的变化而变化。”

男子将前任暴力塞进车后续:男子写保证书了事,舆论为何意难平?

当一个人的存在在你生命中不再是快乐、欣喜的体验时,便意味着那个人和事已经不适合再继续跟着你了。当认清了这些事实后,经历从情绪到精神的“断舍离”这一关后,从行为上自然可以做到“断舍离”了。

祝愿所有尚在“断舍离”的困境中挣扎的人,都能早悟兰因,及时止损。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保证书   舆论   暴力   男子   委曲求全   前任   这个词   纠纷   情绪   感情   女子   东西   自然   事件   网友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