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认知狭隘,终生画地为牢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诠释事物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通常以“经验”模型的方式自动启动,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就像已经被设定好的小程序一样。我们奉这种“小程序”模式为“想当然的真理”。而且这种思维运行模式在我们目前以及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是,这种所谓的指导性意见,也内含可能发生“癌变”的隐形因子。言外之意为,如果调整一下时空维度(时间和空间),所谓的“归纳经验”可能会是一个坑。就像“隐形癌变基因”演变为“显性”。

认知心理学:认知狭隘,终生画地为牢

癌变基因

话说到这里,你可能不太相信。有人反驳说,这么多年了,我就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一直都顺顺当当的,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更优秀的人,所以显不出你有问题。

如果与比你更优秀的对比,你会发现,你做某事所得出的结果远远不如他。出于这种对比,你会发现,你所谓的“归纳经验”一直处于思维亚健康状态。这就说明在你的“经验模式”中,更需要得到更多优化,换句话说你的所有环节中存在太多犹如“隐形癌变基因”的错误做法。只是我们惯性的思维是,只要能得到我们想当然认为的最好结果就可以了,但是,事情的结果完全可以远超预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思维归纳高度问题。

认知心理学:认知狭隘,终生画地为牢

思维高度

讲到这里,给大家讲一个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卖梳子给和尚

当然还有一句歇后语,即卖梳子给和尚——无用。

但是,事实上,却有这样一个成功案例,不但卖了,还卖了很多。

如果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案例,那么绝对会超出你的认知,就像当初听到这个案例超出我的认知一样。

这是奇妙公司创业之初发生的一个故事。为了选拔优质人才,公司决定让每位应聘者参与一项测试:每位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将100把梳子卖给特殊人群—和尚。看谁能首先全部卖出去。

是不是听到这个故事,你的第一意识觉得奇妙公司有点强人所难呢,更有甚者会发牢骚:“不想应聘我,就直接说,为什么给我出这么高难度的题目。”

一个星期过去了,有三名应聘者居然卖出去了。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甲说,他跑了三座寺院,每家寺院的和尚都暴打我,说我在侮辱他们,但我仍然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
乙先生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得乱七八糟,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乙先生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前来上香的香客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佛也是极大的不敬,应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然后在上香拜佛”住持认为有理。那庙共有10座香案,于是买下10把梳子。
丙先生来到一座颇富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平安吉祥,鼓励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方丈听罢大喜,因为虽然名为赠送,但是香客肯定会给更多的香油钱,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

你可以把这个故事当做故事听,也可以当做真实案例,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确确实实能打破那句歇后语,买梳子给和尚等于无用的魔咒。即便我只卖出去半把梳子,也可以说完全突破了“无用”的绝对限制,对吧。啥意思呢,想当然地认为“卖梳子给和尚=无用”的“小程序”自动启动模式被打破了。

认知心理学:认知狭隘,终生画地为牢

梳子

那么是如何打破的呢,咱们慢慢分析。

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归纳性错误呢?

这是一个底层归纳是否稳固的问题。

就比如1+1=2,所以1+1+1=3

如果是1+1=3呢(不要反驳我在三维空间1+1=3,哈,无效,只讲数学维度,不涵盖宇宙空间维度),那么1+1+1=4.5.

因为底层逻辑出现了错误嘛,导致最终结果的错误。如果一名会计底层算法出现了问题,那各种加减乘除以及函数的加权下,就会离正确值越来越远,这种错误便会被无限放大。

因为我们以往的思维模式为,梳子=头发,头发≠和尚,顾,和尚≠梳子。

认知心理学:认知狭隘,终生画地为牢

底层逻辑

要调整结论,必须先调整前提归纳

在结论面前,所有的认知都是基于假说,而这所有的假说的链接点,得出我们固有的结论,用于诠释周边的一切。

要推翻一个结论,要从上一个结论入手,再次辩证上一个环节是否存在“大量归纳假说”的根基性错误。如果根基的隐含假设不成立,结论自然也不成立。

但是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忽略或者默认这所有环节中的点皆为真理,故定位结论为真理。这就是“经验”的谬误,即梳子=头发,没有归纳到梳子=敬畏,或者梳子=积善。或者说从梳子的角度来说,我刮痧不行吗?如果梳子等于=头发是唯一真理,那么,你作为梳子销售员就永远无法卖给中医。那么这个自认为梳子=头发的真理前提,就容易被它“画地为牢”,导致最终的结果,即卖梳子给和尚=无用。先抛开梳子与和尚的问题,只说自认为梳子与头发的问题,凭什么就是唯一真理,那是你自认为的而已,为什么就没有梳子=刮痧的其他真理。只要不是绝对的全面,所有的真理都是一种暂时性假说。就好像大麻就一定是毒品吗?

认知心理学:认知狭隘,终生画地为牢

硬币的全面性

应该如何调整

那么,如果执意要让梳子=和尚这一目的实现,必须转移和尚=头发的视角,即不要总盯着和尚的头顶想问题。

所以,我们要拓宽原有的总结归纳,开拓格局想问题。

就像元帅打仗,要看地图,纵观全局,而不是只盯“目前的战斗区域”。

你要像一名狙击手,站在高于寺院的位置作为制高点,观察寺院的人员窜动,然后通过所有环节找突破口,而不是只盯在“和尚的头顶”。

邓艾是如何攻破蜀国的,还记得吗?如果通过蜀道去攻打蜀国,估计还没到蜀国,魏兵就先摔死一半了。

这就是归纳完善导致思维的魔力。就像手电筒,一旦打开,照亮的面积也会加大。

一旦思维打开,我既能把梳子卖出去,我也照样能把洗发液卖给和尚,也能把护发素卖给和尚。当然前提是你要找那些可以供“施主”住宿的寺院。

认知心理学:认知狭隘,终生画地为牢

格局视角

感悟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是愚笨至极的,但也会是应聘者甲的缩影。

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埋怨婚姻,但是如果男女对调,你可能会变成对方。

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埋怨工作,但是如果雇佣甲乙方对调,你可能也会也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老板。

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埋怨生活,但是如果你和高质量生活的人对调,你品尝的可能是另一番甘苦。

说到底,无非是视角和取舍的问题 。

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人只有撞到南墙,才知道自己的主观假说是大错特错的。而这个故事,可以让大家明白,不用撞南墙,通过与优秀的人对比就可以得出,自身的自动启用模式同样也存在错误。向优秀的人学习,方便完善优化且成本低廉。

拓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都是路。想了解更多认知领域,请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认知   画地为牢   蜀国   假说   可能会   头发   梳子   寺院   狭隘   这个故事   归纳   底层   和尚   终生   心理学   真理   结论   思维   错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