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真的带不好娃?研究发现,真相竟然完全相反…

C妈经常在后台看到妈妈们吐槽自家老公:养娃路上再多的坑,也敌不过一个“猪队友”。

只要有事找他,必然得“我先拉个shi”...

除了这种战术性撤退,老爸带娃还有一系列令人迷惑的行为。

坊间就有传闻:爸爸带娃,活着就好。

正所谓:当娃没有危险的时候,亲爹就是那个最大的危险。

啥?娃睡着了?机会来了,我要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爸爸真的带不好娃?研究发现,真相竟然完全相反…

带娃挺轻松的啊,完全不耽误打游戏!

爸爸真的带不好娃?研究发现,真相竟然完全相反…

宝儿,玩过陀螺吗!来,爹教你!

爸爸真的带不好娃?研究发现,真相竟然完全相反…

打雪仗吗?“要命”的那种!

爸爸真的带不好娃?研究发现,真相竟然完全相反…

停!代入感太强,已经开始生气了!

其实C爸有时候就这样,虽然作为医生,心思已经相对细腻。但是也免不了时不时给我来个“惊喜”。

和DD玩玩具,本来是陪玩,人家却不甘心当个“配角”,玩得不亦乐乎不说,还对DD一通招惹。

再招惹我儿子,我翻脸了啊喂!

爸爸们的谜之操作,可谓是件件都戳在了妈妈的心窝上。

“老娘我辛辛苦苦,小心翼翼带出来的娃,就让你这么霍霍!爸爸带娃,我能放心吗?

没错,「不放心」就是爸爸带娃最大的痛点了。

但是,爸爸真的带不好娃么?事实并非如此。

C妈之前看过BBC的一部纪录片,叫做《父亲的生物学意义》。

片中的实验证明了:在妈妈怀孕期间,爸爸的身体激素水平也会产生变化。

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妻子在怀孕期间,会产生和妻子同样的头晕、口味改变甚至恶心等“孕期反应”

在宝宝出生后,陪伴孩子时,爸爸体内会分泌催乳素和催产素,使得他们产生想要照顾、疼爱孩子的冲动。

体内激素的变化,也会改变爸爸的大脑,表现出和妈妈相同的高度敏感的“育儿脑”。

此外,宝宝的降生还会让父亲体内雄性的标志性激素--睾丸激素大大降低,使其变身为一个温柔的父亲。

爸爸真的带不好娃?研究发现,真相竟然完全相反…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爸爸一定带不好孩子。

一系列的激素变化就证明了,自妈妈怀孕开始,他们的身体就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做准备。

在照顾孩子的“天性”上,和母亲的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反而是孩子出生后,家中女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娃母亲、奶奶、外婆),导致父亲被边缘化了。

而且,爸爸带娃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能力提升等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耶鲁大学还有研究表明,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更聪明。
1

爸爸带娃,能够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妈妈们带娃,常常把自己置于孩子的语境当中,喜欢用萌萌哒的语气跟他们交流。

比如:宝宝吃饭饭啦、我们拿杯杯喝水好不好...

在娃学话初期,这种叠词的形式的确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语言习得。

但在一岁半以后(时间不是唯一标准),叠词运用过多则会阻碍宝宝的语言发展。

反观爸爸,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则更愿意使用“成人语言”

研究表明,2-3岁语言发展阶段,父亲起到的作用要大于母亲。父亲使用的词汇量越多,他们的孩子在一年以后的语言测试中得分也越高。

爸爸真的带不好娃?研究发现,真相竟然完全相反…

此外,在一项关于父母与孩子不同交流方式的实验中也发现:

妈妈在陪伴孩子玩耍时倾向于使用选择问句,宝宝只需用简单的词汇回答是或者否,要还是不要...

但爸爸会比较多的运用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游戏怎么玩,要哪个玩具...

这样的交流,无疑会让孩子接受到更多的语言刺激,并从中学习交流、互动,从而促进语言、乃至社交能力的发展。
2

爸爸带娃,能够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性格特质

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大部分妈妈带娃,会更加保守。

护犊的天性使然,日常活动中,妈妈们通常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但爸爸不同,他们很乐意去拓展孩子的“安全限度”,并鼓励孩子去多做些尝试。(当然,爸爸们还是有谱儿的,不会置娃的安全于不顾。)

爸爸习惯用大幅度的追逐打闹、举过头顶及一些户外活动来陪伴孩子玩耍。

爸爸真的带不好娃?研究发现,真相竟然完全相反…

当孩子出现磕、碰等“小事故”时,爸爸常常“不当回事”,站起来拍拍土就好。

这会让孩子也对这种小挫折不以为意,在今后面对同样的困难时会更加独立、勇敢。

更重要的是,爸爸这种对于游戏的态度,教会孩子如何进行挑战和探险

孩子其实也是有主见的,在面对一些未知的事物时,他们也会按捺不住想“试试”。

这时,爸爸往往会给孩子更大的空间,“just do it,有老爸给你做后盾!”

爸爸真的带不好娃?研究发现,真相竟然完全相反…

当孩子的想法一再得到爸爸的肯定和保护,勇于尝试、敢于探索的品格特质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


3

爸爸带娃,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

哈佛大学一项针对1岁婴幼儿的实验也证明,父亲与孩子的互动率越高,孩子对于陌生人的恐惧感就越低。他们对外界环境中的刺激物更容易产生比较强的乐趣,并愿意去探索。

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往往呈现开朗的特征,也更加受欢迎。

反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只是单一的从妈妈那里获得细腻、温柔、内敛的特质,而不能从爸爸那里接受粗放、进取、外向的性格影响,那么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呈现偏柔弱、内向甚至孤僻的特征。

此外,男性的思维方式更偏于理性。

在与父亲的相处当中,孩子能够接受到理性思维的熏陶,在面对一些困难时,不容易产生情绪化的表现,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更强。

爸爸真的带不好娃?研究发现,真相竟然完全相反…

所以,放心把娃教给爹,爸爸也是能带好娃滴~

当然,我也理解妈妈们的委屈,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允许,是爸爸们压根不参与。

这就需要我们多些套路。

给他们创造单独相处的空间▼

眼一闭,手一甩,把娃扔给老父亲。俩人总不至于大眼瞪小眼,啥也不干吧?

慢慢的父子/女之间,就有摸索出属于他们俩人的相处之道!

让爸爸从小事参与进来▼

换个尿布、拍个嗝儿…做得对要大大的表扬

做不好但也无害的,心里默念“亲老公、亲老公、我选的、我选的”,咱先忍忍;

做得不对的,寻个合适的时机沟通跟他说明你认为更好的方式。比如我觉得吼孩子不是好的管教方式因为…… 我觉得不能直接手机丢给孩子,因为……

一定要学会放手▼

实际上,有很多爸爸起先是很想参与的,但由于总被嫌弃,积极性被打消,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不管爸爸们是神经大条,还是有理有据,给他们机会依着自己的方式带娃,不必强求复刻我们的方式。

爸爸真的带不好娃?研究发现,真相竟然完全相反…

如果爸爸们看到这篇文章的话,也希望不要用“我不行”的借口来推卸本属于你的责任。

要知道,爸爸是妈妈最完美的补充。

获得你们两个的爱,宝宝才能更加健全地成长。

推广“中国父母学习计划”,致力于让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的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一起做“中国好父母”!这里是「CD爸妈」专注孕期和低龄宝宝的MINI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爸爸   不好   孕期   激素   特质   体内   真相   性格   父亲   老公   父母   妈妈   语言   宝宝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