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别再用这句话坑孩子了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留言说:

三岁多的儿子现在脸皮特别薄,在家不用说打骂,一句严厉的话就能委屈地大哭一场,一天能哭N次。在幼儿园也是,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

而且老师说我儿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总是寻求外界的认可,他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需要你来关注和肯定:

并且在探索学习中,经常出现畏难情绪,非常容易放弃,对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事很有热情,但面对有难度的事,就很抵触,不愿尝试,害怕失败。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别再用这句话坑孩子了

因为一点小事就哭肯定是玻璃心无疑了,可后边这些情况,C妈你说是为什么呢?该如何帮孩子改变呢。

后来通过细聊发现,原来是孩子被家长保护得太过,接受的正面夸奖太多了,承担的负面压力太少了。

这位妈妈依然不解:不是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所以我们几乎事事都夸,为的就是能够给他更多鼓励,建立自信。

怎么反而还让孩子失去了自信,不愿意尝试呢?

首先要肯定的是,夸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正确的鼓励可以激发孩子坚持好的行为,并通过这种坚持实现深刻的自我认同。

但过度夸和不正确的夸却会适得其反。

除了显而易见的玻璃心之外,家庭教育中过度的夸奖,还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今天我们重点说说前边那个小男孩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固定型思维。


不正确的夸易形成固定型思维

与固定型思维相对应的是成长型思维,影响它的正是我们之前探讨过的“成长心态”和“固定心态”。

两者的区别在于对挫折、错误、和意外的容忍程度:

固定心态的人会害怕挫折、错误、觉得一旦遭遇挫折就说明自己不行。

成长心态的人,总结为一句话就是:那些打不死我的,终将让我更强大,所以他们不怕失败。

这种思维模式会让孩子明白:你不是“已经失败”了,你只是“暂时还没成功”。

关于这两种心态想看的同学可以直接戳这篇《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难学会坚强》。

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有很多,但“被夸出来的”这条,是有实验证明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和她的团队,用10年的时间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的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其结果震惊整个学术界。

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别再用这句话坑孩子了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地完成。

测试完成后,研究人员会告诉孩子们分数,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研究人员随机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听到的是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很聪明,在拼图方面很有天赋。”

而另外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刚才你一定很努力,所以表现得棒极了。”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这轮是自由选择难度。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和上一轮类似,很简单。

结果发现,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第三轮测试中,德韦克选择了超纲的内容,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而且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

但不同的是,之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对失败的反应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那些被夸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所以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

而那些被夸从面的孩子,则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在测试中他们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很沮丧。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别再用这句话坑孩子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给孩子们进行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但结果却仍然大不相同。

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第四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而被夸奖聪明的孩子,他们的得分与第一次相比,反而退步了20%。

为什么一个词的不同,到最后却产生了这么大的差异?

德韦克说: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而且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得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成人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他们都受不了在被夸聪明后遇到挫折而产生的失败感。

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成绩好的女孩,她们受到的打击程度最大。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夸会害了他们。


如何正确夸?

还是那句话,夸没错,但是怎么夸却有讲究。

最直接的一条,夸努力不夸天赋已经很明显了。

夸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反之,夸聪明、夸天赋,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所以,当他们面对失败时,才经常会感觉束手无策。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下边几点。

01

不是所有行为都需要夸

作为亲妈,我非常能明白,自己孩子放个屁,可能都忍不住夸上一夸。

哪个当妈的看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带光环的,即便是宝宝掌握了最普通的一个技能,也忍不住脱口而出:我闺女/儿子真棒!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的自然行为带来的结果就够她满足了。

很多完全在宝宝能力范围内的事,也不需要重复夸奖。

02

夸具体行为,而不是“你真棒”

如果每次都夸:真好!真棒!那哪里看得出来进步?

听上去真的很敷衍,而且让人很没有动力好吗?

宝宝不能明确的感受妈妈的信任和自己的进步,也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朝哪个方向努力会做得更好。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别再用这句话坑孩子了

同样是画画,你可以这样夸:

03

表扬正确时,不要“但是”错误

“宝宝今天收拾玩具了,这样整整齐齐的多好嘛!你说你平时乱丢搞得房间那么乱,多不整洁啊!”

这么讲话的人,真的很欠扁。

但是大部分人,包括我,有时候嘴上没个把门的,也会顺嘴秃噜出来。

因为真的太想帮孩子改正一下了,但其实这样褒贬一起,等于没说,你强化了正确的,同时也强化了错误的。

聪明的父母,都要学会把“但是”之后的后半句咽回肚子里。

否则给一甜枣立马来两小鞭儿,那甜枣还甜得起来吗?

不仅之前的正向鼓励被抵消了,还特别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因为这会让他觉得,即便自己已经开始往好的方向努力了,父母却还是不放过他曾经的错误。

就跟两口子吵架动不动就翻旧账一样讨厌!

如果你确实想指正孩子的缺点,完全可以换个时候,在他下次再犯的时候,而不是在夸奖的时候“趁机”指正。

最后必须要提一句的是,虽然过度夸、不正确的夸有弊端,但刻意的挫折教育和打击教育也是没必要和不可取的。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夸奖,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够正确地夸奖,加油吧!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养娃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甜枣   孩子   好孩子   研究人员   拼图   天赋   挫折   心态   聪明   思维   父母   错误   努力   妈妈   简单   测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