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话:压岁钱父母只能管,不能花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没出正月就是年哈!这不,上周咱们发了一篇关于给不给零花钱的文章《每次见别人花钱,娃就跑来跟我要钱,我该给他吗?》,就引出了过年的专属话题:孩子的压岁钱怎么办?

没错,这个问题可谓是“千年难题”,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争论不休,也没个标准答案。

终于,今年连国家都看不下去了,专门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发话:压岁钱父母只能管,不能花

C妈课代表一下:

1.对于8岁以上孩子的压岁钱,父母可帮孩子管,但不能替孩子花。

2.孩子能自由支配多少压岁钱,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这法律一出网友们就炸了锅:

不少家长表示左右为难:

当然,太小的娃,还不知道钱是啥,就甭过这脑子了。

一旦孩子对“钱”和“花钱”有了概念,C妈的建议是,一定要拿钱给孩子花,不花,你真不知道娃能生出什么幺蛾子!

去年,我们就打算正式从压岁钱里拿出一部分让CC尝试管理,第一年给个小数字——200块。

我的愿望是美好的,我娃从此走上知晓商品价值、理性消费、会算100以内加减法,理财之路……

结果第一天,就被打脸了!

第一年手握压岁钱的CC,显然也是激动的,当下就拿了10元大钞出门玩了。

过会儿,这孩子玩回来了,手里拎着一瓶饮料。

老母亲内心十分激动,哎呀,我娃第一次独立花钱的经历,想必十分美妙。

我忍不住问,“你花了多少钱呀,还剩多少呀?阿姨找你几块呀?”

“阿姨没有找我钱呀?”

????

“除了饮料,你还买什么了?”

“就这瓶饮料……”

“啊?就买了一瓶饮料,10块钱你都给人家了,没给你找回一点钱?”

CC顿时很警惕:“妈妈,我被骗了吗?”

“不是?你这饮料到底几块啊?结完账阿姨什么都没说吗?你跟妈妈详细地描述下你买东西的经历呗?”

“我进去阿姨问我要什么?我说我要一瓶饮料,然后我把10块钱给了她,然后问,阿姨,有没有10块钱的饮料……然后阿姨说这个就是!”

啊啊啊????

国家发话:压岁钱父母只能管,不能花

(阿姨一定觉得这孩子莫不是地主家的傻丫头吧?)

关键,她还挺傲娇,说:“许多小孩呀,一点都不懂得钱的珍贵,一趟一趟去买买买,只过花钱的瘾,但我就知道钱特别珍贵。”

嗯,所以您老人家就来个一次性花光永绝后患了?

不真拿钱给娃花啊,你永远不知道娃的消费观有多雷人~

我也是那一刻才明白,虽然CC常跟我们一起购物,也一起算账、结算,但实际上她对商品的价值、消费的观念、原则,并不清晰。

来吧,是时候上一堂真刀实枪的金钱教育课了!

让压岁钱上场绝对是不二之选!

其实压岁钱归根结底根本不是谁管的问题,而是谁花、怎么花的问题。

如果孩子能像大人一样把钱花好,咱们当父母的又何苦费力不讨好地非得去管呢?

尤其是,父母都代理了,还有可能错失培养孩子财商的好机会。

美国青少年理财顾问、畅销书《Make your kid a money genius (even if you’re not) 》( 让你的孩子成为理财高手,哪怕你不是!)的作者Beth Kobliner说:

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管理过钱,是不可能培养出财商的。

国家发话:压岁钱父母只能管,不能花

娃的压岁钱,你可以这样用起来!


用来教娃认钱

咱们小时候几乎不用专门去认识钱,每天看家长花、帮家长买东西、自己买零食的同时,自然而然就认识了。

但现在不一样。

这是一个全民电子支付的时代,一切都是虚拟的,本来钱的概念就抽象,还连个纸币都看不到,无疑增加了孩子们对金钱认识的难度。

所以,第一步就是让孩子认识钱以及钱和物品的价值。

去年的“压岁钱事件之后”,每个月初,我都会拿150元出来告诉CC,这是你未来1个月零用钱,主要负责支配吃喝拉撒睡等常规开销以外的事项,比如买自己想吃的零食、想玩的玩具、喜欢的文具等等。

不过我并不是直接给整钱,而是换成了一个50、两个20、两个10块、四个5块和若干一块纸币以及一块、五毛、一毛的钢镚。

国家发话:压岁钱父母只能管,不能花

说实话,保管和花起来的确有点麻烦,但每次出门她都会记得带钱包、也因为一下子手头有了这么“多”钱而有一种自豪和责任感。

总时不时地念叨:

我惊奇地发现,原来这是人的本性,更准确的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随便就能从爸妈那要来的,她总认为没什么,花完再要就是了,钱仿佛跟她没有关系,她只负责花就行。

而一旦钱成为私有物品,她有了掌控大权,不自主地就开始衡量了,甚至能够做到自我约束。

这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玩具是一样的,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想着走的时候把自己的玩具带走,却记不起来把玩过的别人的玩具放到哪了,因为那个玩具不是他的,所以他不上心。

不仅如此,她很快就知道了不同面值的价值,以及和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就连了解商品价格的意识也从一开始的我们教变成了主动了解。

之前我说的一块德芙巧克力两个超市价格不同的例子,便是她发现的,我跟C爸都全然不知。

为学习怎么花钱打下了基础不说,这一来二去的对比、结账时候算钱,无意间还提升了算数能力,头一个月结账时还总向我询问:“妈妈,我算得对吧?”

后来就很笃定地数好钱,递过去,然后非常自信地说:“结账!”

用来教娃花钱

花钱这件事说白了就是取舍的问题。

网络上有个大写的梗:只有小孩子才选择,大人全都要。

但现实是反过来的:只有大人才选择,小孩全都要。

去超市他是不是想把超市搬回家?去游乐场是不是想把整个游乐场搬回家?路过玩具店是不是总缺一个恐龙缺一个公主缺一个汽车……

总之不管家里有多少个,他就是缺现在这一个。

那你怎么告诉他不买?

我仍然用CC“管大钱”这件事给解决了。

CC年龄大了,虽说不再是见啥要啥,但标准也提高了。

那天在商场看见了一套笔和本(含一支笔一个本),礼盒装豪华版的,非常漂亮。一看标价99元~

她的第一反应是:“好喜欢啊,妈妈给我买这个吧!”

在我提醒她“这属于文具类开销,需要你自己用零花钱支付哦~”之后,她考虑了一会儿,虽然不情愿,但仍然主动放弃了:“算了吧妈妈,我不买了!”

“为什么呀?”

“因为这个月我只剩120了,如果花掉99元的话,就只剩21了,我除了得买文具,这个月还有好朋友过生日,我还打算送她礼物,花了肯定会不够的……”

国家发话:压岁钱父母只能管,不能花

通过这次权衡她明白了两点。

第一:钱是有限的,不能随心所欲随便花;

第二:买之前考虑这个东西是“需要的”还是“想要的”。

需要的,我们一定要买,比如铅笔、橡皮,没有这些就不能保证学习;

想要的,酌情考虑,比如上边那套笔和本,没有它,我们照样可以正常学习和生活。

其实最终买或不买,不重要。

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区分需求:

必要的支出,肯定要留出足够的钱;想要的东西,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取舍。

没有什么道理和说辞,比让他花自己的钱更有说服力了。

用来教娃攒钱

攒钱其实就是控制欲望,这件事别说小孩,就是很多大人也觉得非常有难度。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没有耐心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

上边的那套豪华笔本虽然当时没买,但我告诉CC:

“你可以为了它来攒钱。一切你喜欢的东西,都值得你为它付出努力。妈妈上大学时也曾为了买一台更喜欢的手机而攒钱一学期。”

“那我明白了妈妈,我可以下个月少花点,如果每个月攒30,3个月后就能买了;如果每个月攒50,2个月后就能买了!”

国家发话:压岁钱父母只能管,不能花

假如孩子的手中没有钱,没有真正体验过花钱、管钱,就很难理解“攒钱”的意义。

虽然很多道理CC之前都懂,但通过这些实战,她真正明白了“钱是什么”。

结果不出意料,她不但没有乱花,反而管理得很好!

一年下来,还攒了不少。

所以,不要总担心孩子会乱花,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要理性得多,只要我们肯给他们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反正每天五块也是给,不如拿出一笔压岁钱让孩子自己花,不仅能解决孩子的纠缠,家长的纠结,还能培养财商,一举多得的好事,你说值不值呢?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养娃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压岁钱   父母   都会   纸币   零花钱   块钱   文具   阿姨   饮料   家长   玩具   东西   妈妈   价值   孩子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