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毛泽东的“少年中国说”

1:人一时未曾觉醒,那就等于一时未得志,一生未曾觉醒,那就等于一生未得志

曾经有不少人这样描述中国,他们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

曾经的中国被日本帝国主义称呼:东亚病夫。甚至还有比这更狠毒的话,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啦。

千百年来,为了唤醒这头雄狮,让它屹立于东方,中国也有不少人做出了伟大的牺牲,请为中国之崛起也付出了太多伟大牺牲的英雄烈士致敬。

在1893到1976年这一时期,中国被搞的天翻地覆,那时封建王朝被推翻,战争就跟每天人要吃饭喝水一样在不断上演着,人惶惶不可终日,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亲密的战友翻脸,到处弥漫着斗争的火药味。

此时,也就在1893年,上天在中国让诞生了一个孩童,并对这个孩童安排了一个使命:消除一切不平等,开辟一个新大陆,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使命。

我记得小时候,听到父母,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上学期间流传着一句话: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那时,我就问父母,或老师,毛泽东是谁啊?那时,父母老师微笑着对我说:孩子,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啊。

的确,父母老师没有说谎,我长大了,也慢慢开始理解那个孩童了以及流传着的那句话了。没错哦,就是这个看起来资质平平农民的孩子却唤醒了整个泱泱中华,使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大彻大悟,如梦初醒般从此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但不幸的是,任何美好的事物,想要得到它,是要付出代价与牺牲的,中国的这头雄狮是唤醒了,而他家中三分之二的人都以身殉国。

同样生在乱世,有的人苟延残喘,有的人崛起于乱世,活着就要追求像梁山好汉,英雄豪杰那样,去过有血有肉的生活。

我在思考,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咋就那么大的呢?原因在哪里?

嗯,在于人是否能从内心觉醒,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改变的导火索。

一个人一生能否有所作为,就在于是否真正能从内心开始觉醒,敢于反抗,敢于斗争。

为什么呢?

因为先知先觉的人与后知后觉的人,过得完全是不一样的。

人一时未曾觉醒,那就等于一时未得志,一生未曾觉醒,那就等于一生未得志。

有的人可能就会说,那大器晚成呢?呵呵呵呵,大器晚成,的确是有的,曾国藩确实是,但是。但是,想要大器晚成不是没有可能,只属于极少数,首先,你要把自己修炼成大器才成。

不过,就一个锻造大器的熔炉过程就已经把大部分人淘汰掉了,因为大多数熬不到那个时候,只有从内觉醒的人,才扛得住,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能在艰苦环境下把革命干二十几年,直到胜利的原因。

而革命胜利是他和人民大众发自内心的渴望。

当然啦,你会发现,不管是国家也好,还是个人也好,都好像是一只沉睡的雄狮,都需要觉醒,好,那靠谁来唤醒?

是的,谁来唤醒?国家的觉醒需要一个先知先觉,敢为人先,为天地立命的人来唤醒。同样的,个人这头沉睡的雄狮又让谁来唤醒?嗯,个人的觉醒只能靠自己内在的觉醒与大彻大悟。

为什么呢?

因为对个人而言,任何依靠外物来试图改变自己的东西都是立不住的,也是徒劳的。

同时,你需要唤醒更大,更强,更多的东西,首先,得先从唤醒你自己开始。

简单来说,毛泽东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他的觉醒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有:少年时期,一师(大学)求学,五四运动之后,也就是他毕业时期。

少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上屋场,他住在一个结实的土砖房里,由于年龄增长后,跟父亲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之所以跟父亲有矛盾是因为毛泽东少年时期特别酷爱读书,当别人晚上都睡觉了,他依旧点着油灯,俯下身子,手里拿着描写一群梁山好汉做斗争的小说《水浒传》看的津津有味。

而他的父亲却不让他看书,怕浪费油点灯。至于毛泽东与父亲以及母亲对他人生的影响,我之前写过他的一篇文章,可以去看看,名字叫《孩子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毛泽东》。在这里,我就不在过多的废话了。

在文章中,我有个观点,一个孩子思想发生巨大转变一定跟社会的动荡与家庭变动有关。

当时的中国被欧洲列强瓜分,在他人生的第1个10年里,中国发生了第1次大规模政治改革运动,同时也是旧中国走向没落的时代。

在传统时代,那时人们都信奉儒家思想,教孩子读的也是四书五经,而毛顺生心里打着小算盘,让毛泽东接受一定儒家文化思想,为了好以后给自己管理项目,写契约合同的事,意思就是想把毛泽东按照自己的人生模板培养成一个大财主,让孩子永远活在服从,或者家庭既定的规则或条条框框的约束中,把娇生惯养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听话,绝对服从,按照既定的规则培养孩子。

天呐,这就是那些具有传统儒家思想的父母,打着以爱之名?我是为你好?的旗号,你要听话,在家,听父母话,在学校,听老师话,在工作中,听老板话,按照这些人的想法去活一生,如果你一旦反抗,你不听话,他们就说你是个不孝的孩子,是个逆子。而别人与社会就会马上给你贴上一个标签,你看这个孩子,连父母的话都不听,连一点教养,道德去哪里了?

如今,你在反观一些社会的人或事,确实是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是在教我们的孩子你要做个听话,服从的好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导致我们很多教出来的孩子,走上社会,已经习惯了听话,服从的他,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面临复杂的人与事时,老是吃亏,走弯路,被伤害,因为他们不敢反抗,在职场即使别人错了,他们也不敢发表意见,面对生活工作,社会中的残酷现实或者人生的重大困难,他们不敢反抗,只好选择沉默,逃避,接受别人的安排,在家里,接受父母的安排。在学校,接受老师的安排,在社会接受社会的安排,在职场,接受领导的安排,不管是对是错,拿不定主意,不敢冒风险,也不愿意担风险,更不敢去挑战,那就更别谈创新创业啦……

最终只有一个结果:这些人都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并没有真正再为自己而活。

而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都是由那些喜欢走不寻常路,敢于反抗,不被任何条条框框所束缚,敢于挑战,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然后顶着别人以及社会在道德制高点的无数嘲笑与巨大压力下,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像马斯克,乔布斯等等,都是这样。

而毛泽东也是,他与别人一样,但又不一样。前者是说,与别人一样的是人都要接受教育,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知良知,知孝悌。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东西。

但是知良知,知孝悌绝不是你习惯于服从,软弱无能,受限于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被别人像捏软柿子一样,永远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看不清自己。

而后者是说,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人不要用儒家思想,各种道德绑架,各种条条框框来束缚住自己,要敢于反抗,敢于做斗争。

一个人有没有良知,有没有孝悌,有没有道德,不是由那些外界的声音来评判的,而是你自己是如何正确看待的,又是如何正确的去做的。

记得啊,在法律法规之外,人各有志,势必人各有理,永远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任何人。在法律法规之内,小道理永远要接受大道理。

同样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的人选择向残酷的现实,向侵略者,反动派,军阀屈服,向困难屈服,既然有屈服,有服从,那必然就有反抗,敢于斗争,心忧天下的人。

难怪8岁的毛泽东就说:我8岁时就厌恶儒学。早就埋下了造反的火种,对那些统治者,帝国主义反动派军阀表示不满,绝不屈服。

也因为如此,他最喜欢读描写战争或反叛的书籍,比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他在13岁时离开私塾,对儒家思想中的这些清规戒律非常厌恶。而他反对这一有关秩序和礼仪的古代道德哲学的原因,首先是因为这些东西在教育人们追求盲目从众。

而那古代父母老师靠打骂管教孩子,教孩子服从,这让毛泽东感到憎恶,产生了不公平感,所以,也因为如此,他才敢于反抗,从不示弱,去追求公平感,消除社会的不平等。

这就很好地告诉你,在古代,你作为一个弱者你要去跟那些残暴不仁的军阀,帝国主义去讲公平?去谈道德?别开玩笑了啦,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只有强者才配谈公平,才配谈道德,弱者永远没有资格,弱国无外交,弱肉强食自古就是人在社会生存的法则,强者永远不会同情弱者,只会想办法降维打击。也许你我都不曾经历过,你我都不是那时的毛泽东,所以,我们永远不会懂,那些弱者想起来反抗,暴动,却被无缘无故拉去砍头,暴尸,这些惨无忍睹的现象,你我永远不会懂,弱者在强者面前就像一个手无寸铁,手无缚鸡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如今,中国已不在是那个过去的中国,是因为我们的祖国变强大了,中国的综合实力提升了,任何人不敢再来随随便便侵犯中国。

朋友来了,我们备酒肉相迎,如果豺狼虎豹来了,那就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只有你变得强大你才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得到相对的公平,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而毛泽东深知,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眼睁睁看着中国灭亡,二是救国救民。

第一条路肯定不会选,本身就是一条死路,那只能选择第二条,选择斗争,而要实现第二条,首先是先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一生从未放弃过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

其实,在毛泽东少年时,他对父亲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说:活我不会少干,书也不会少读。

正是没有了那些所谓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他的精神非常广阔,社会领域广泛,他的思想不在拘泥于农村的世界,在看到一本描述帝国主义对中国威胁的小册子中,他深情的喊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其实,曾国藩跟毛泽东有几分相似,曾国藩一生也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就是以儒家思想要求自己,追求做圣人,他的价值观很明确,就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但是当他年少时经历过许多人情世故,尤其是是进入职场,也就是官场,带领湘军围剿太平军时,他才意识到,原来之前学的那一套儒家思想真特么一点用没有,光凭一套道理理论根本行不通,还必须实践。

于是,就跟皇帝老儿辞职不干了,要回家去,在家乡就开始以法家思想要求自己以及修炼做事干练,战术层面的行动上了,在从没有带兵打仗经验,也没摸过枪,摸过炮,到创立湘军,经历了一系列磕磕绊绊后,从不会带兵打仗然后就去学,一步步去摸索,没练兵场地就把没人住的祠堂当做工作室,每天操练兵马,没有职权就自己给自己职权,没有兵船就自己创造兵船。

在咸丰八年再次杀出重围,在这个过程差点丢掉性命,几次兵败甚至都差点自杀。

最后,又通过道家修炼,在官场,也就是职场变得游刃有余,之前是以自己为中心,为人傲慢,沉不住气,容易得罪很多人,被很多人痛斥。但是在他回家那三年,通过道家修炼,不断反思自己,让自己大彻大悟,那三年被曾国藩称为“大悟”之年。

于是,皇帝喜欢他,同事喜欢他,朋友亲戚都喜欢他。而道家就是他的易容术,儒家就是他的骨骼,法家就是他的肌肉。

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大事,首先在于他用儒家作为自己的信念,做圣人门徒一直是他一生的追求,立了一个大志。而道家就是他处理人际关系的易容术,他不被那些儒家的清规戒律所束缚自己,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人际网络。法家就是他一生的行动,战术,实践,是他的肌肉,让他越来越强。

毛泽东也一样的,第一阶段他虽然讨厌儒家的那一套清规戒律,条条框框,道德哲学,但是儒家的那一套注定是他一生的信念,立了一个救国救民的大志。

其次,发现光有儒家的那套信念,光有大志还不行,必须行动,必须实践,必须知行合一才行,于是又开始法家修炼,开展一系列革命斗争活动,通过二十几年的伟大革命实践终于引导中国走进入了新时代。

所以,对每个人而言,儒家的那一套信念,一套为人的道德哲学,很重要,是每个人一生的骨骼,也就是你的人品,人格,做人很重要,没有它,你就不能站立在世界,你就立不住。

其次,有了儒家的那一套信念,有大志还不够,你还需要法家修炼,去斗争,去实践,去知行合一,去做事,否则一切都是浮云。

最后在实践过程中,你还需要道家修炼,有一幅易容术,处理复杂人际关系,让人喜欢你,跟随你的一套处世哲学。

而且你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一生修炼的顺序是,必须先有儒家的一套信念,道德哲学的修炼,也就是人必须有品格,其次要有大志,否则立不住。如果一个人不修炼儒家,直接去修炼道家与法家,这个人是不会成大事的。因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品不立,人就走不远。

2:为学与做人

人为何求知?

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吗?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有的人求知是为升官发财,有的人求知是为找个好工作,还有的人求知是为名与利。

毛泽东在求知求学过程中接受了梁启超,康有为等新青年的影响,尤其是他们表达新思想的著作,像《新民丛报》,还有康有为的《戊戌变法》给了毛泽东很大的政治思想启迪。

而毛泽东喜欢读描写中国古代皇帝的书,对英雄的爱好是他想了解更多的伟大人物。其中有两个皇帝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一个是秦始皇,同一天下的中国千万人物,另一个是汉武帝,是很有军事头脑的一代王朝的奠基人。

他为什么喜欢读这些书,就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17岁的毛泽东就对英雄豪杰崇拜,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伟大的人,反正人生就只活一次,要做必须要做个大的,自己极其渴望成为的人。

所以,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去学或接触什么样的人。

比如后来他去湖南一师,遇到了导师杨昌济等一批高知识分子。至于后来的故事,我之前已经在我的文章中写过,就不在这里啰嗦了哦。

因此,看以上毛泽东的经历后,人到底为何求知?

那就是做人。人求知就是为了做人,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为什么进学校?有的人说是求学问。

再继续问:求得学问又是为了什么?很多人会说赚钱啊,那再继续问,赚了钱又是为了什么?有人说,好好生活啊,那好好生活又是为了什么呢?

答案还不是回到了好好做人的点上。

但是你不要小看“做人”这两个字啊,很多人其实还构不成一个人,也就是说很多人还不能算是个人。

大多数人可能会说,做人?谁还不会做人啊?的确,还真有人不会。

很多人以为在学校学的那各门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心理,历史,地理,英语,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商业等其实就是自己在学做人,的确,这没有错,人学习各门课程,都是人再为做人提供的一些养料,一种做人采取的手段方式。

根本称不上,也达不到做人的目的。如果说你把这些各门课程学精通,你就可以达到做人的目的,这是天大的玩笑,这还远远不够。

那什么是做人?怎么样的人才算称为一个人呢?

梁启超曾说: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即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

而孔子也曾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而梁启超提到的“智”就是孔子提到的“知”。

而很多人对于教育的理解都是错误的,这二人说的就是教育,教做人的。

梁启超认为:教育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个方面,知育要教人不惑,情育要教人不忧,意育要教人不惧。

所以,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自我教育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否则就不具备做人的标准。而这三点在毛泽东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怎么样做到不惑呢?

通常人很困惑是缺乏判断力,那如何去锻炼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呢?

一是具有一定的常识,二是对自己要做的事情你必须有这方面的理论专业知识。三是遇到事情要有果敢决断的判断力,千万别慌。

而没有常识的人,会很容易上当受骗,喜欢人云亦云,一边倒,风往哪里吹,他就往哪边倒,没有自己的主见,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喜欢求助,或寻求捷径,或走极端。

当然,光有常识还不够,你还需要在你想做的领域有系统性专业知识,比如你的职业,你是医生就要具备系统性的医学专业知识。

那,有了常识,有了专业知识就够了吗?肯定还不够啊,毛泽东很早就说过,宇宙,人生,乃至世界万事万物,不是一成不变,不是呆板的,而是复杂,变化的。

就好像很多人祈求想要用同一种方法解决多个不同问题一样,肯定不行,人生很多遇到的问题都是具有矛盾的,不同领域的都有,相互缠绕,相互联系,相互对立,这就是很多人遇到复杂问题会手忙脚乱的原因。

那人如何避免陷入这种复杂的系统而找不到路的情况呢?

这里就是说,你光凭拥有的知识已经不够了,你需要智慧。就是查理芒格所提的思维模型呢,也就是梁启超提到的“总体智慧”。

再继续追问一条,那总体的智慧如何获得呢?

第一:训练你的大脑,也就是你的心智模型,不断训练你的深度思考能力,去强化大脑,让你的大脑变得就会越来越严谨。遇到复杂的事物,彻头彻尾的理清楚它的条理,性质,特点。这是用脑。

第二:养脑。就是看清事物真相,掌握事物本质规律,做个明白人,明事理的人。

那如何做到不忧呢?又为什么仁者不会忧虑呢?

首先,你要明白仁是什么?就要明白中国先哲的人生观。

梁启超认为,仁必须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才能实现人格。

也就是说,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感知,自动自发彼此互感,成为一体。

比如国家有人格那就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里简单提醒一点,个人没我人格,只有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才有人格。

所以,什么是人格呢?

梁启超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懂得这个事理的人就是“仁者”。

而毛泽东就曾在他的《心之力》一文开篇写道: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说的就是人格。

那人为什么会忧虑呢?

一是忧虑成败,二是忧虑得失。

所以,不是仁者的人一般都会忧虑。他们忧虑的就是这两个东西:成败与得失。

那为什么仁者不忧呢?

毛泽东早就意识到,宇宙与人生根本没有办法平衡的,也不会十全十美,更没有所谓的满汉全席,得到圆满一说。

仁者就是明白这一点,所以,在不平衡的宇宙,不圆满的宇宙中,才给了人去创造,进化的空间,如果宇宙,人生都是圆满的,那你还活着干啥呢,还努力勤奋做事干嘛呢?

一方面,只不过,你在做事,我也在做事,别人也在做事,甚至每个人都在做事,可能站在个人主观角度,你还觉得你自己做的事情做成了,做成功了,还觉得挺骄傲的,这就是一种犯了个人主观主义错误。

这就是梁启超曾说:我们所做的事情,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得上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

所以,只有不做事的人才会失败,肯做事便不可失败。而《易经》中说: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另一方面,仁者又信凡事不会成功的,只是宇宙进化过程中一小步,挪了一寸两寸,何谈成功?

而论语中提到: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是这个事理。

所以,一般有这种人生观的人不会在意成败,他们只会在意我有没有在做事,在做正确的事。

好,再来说说仁者为什么不忧得失?大部分都觉得这件东西是我的,那件东西是你的,我有的你没有,你有的我却没有,此时人就会非常在意得失。

人这一生你能遇到谁?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都是你自己修来的,没有一件东西属于任何人,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莫要强求,这就是老子所提到的“不争思维”。

好,说完不惑,不忧,最后再来谈谈怎么样做到不惧呢?

其实,你做到了不惑,不忧,那你恐惧的就会减少,这就是得看一个人的意志力了。

当然,光有意志力还不够,你还要做到两点才行。

第一:想要保持勇气,就要光明正大做事,把一切行为公开。

第二:不要被恶劣的欲望所牵绊住。

所以,以上说的三点,不惑,不忧,不惧就是做人的三件套,缺一不可。

最后分享梁启超的一句话给你: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能不能成人,就看这几年呢。

3:知命与努力

如你所知,命与利两者的问题是人经常讨论的经久不衰的问题了,但有很少人能讲明白。

曾国藩说的:尽人事,听天命。这是他的解说。而毛泽东呢,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曾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那在儒家中,它一面是在讲命,一方面又是在讲力。知命与努力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

梁启超曾说: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行为受了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的支配,偶然间遇到了一个机会或者被限制着,只许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这便是命。

而儒家,孔子在《论语》中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就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伟大。意思就是说明明知道这件事不可做,做不成,但却知道自己应该去做的人。这是伟大。

为什么呢?

它的这句话意思是:知其不可为是知命。而为之是努力。

就像毛泽东他也不知道中国革命的未来与结果是怎么样的?只能根据现实具体的条件做预判,并且这条路充满着坎坷,很艰难,可能做不成,而且他还认为万一弄不好就会失败,这是他知命。

但是,他放弃了吗?没有。他知道这件事是他自己应该去做的,而去做了。这是他努力。他觉得值得做,应该做,而且必须做。

再比如,地震科学家不知道天灾,比如地震,火山爆发等一些情况,所以,他们认为自然力量是人为无法控制的,无法消除,只能做预防,这是知命。即不妄下断言,也不消极,依旧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毅然决然奔波于科学研究,一心搞研究与预防,这是努力。

也正因为这些人既知命又努力,这也是他们的伟大之处。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努力呢?

就是明知道实现成就是极其困难的,而且万一弄不好会失败,甚至倾家荡产,也就是均有高风险,但依旧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去主动做,应该去做,值得做,去努力勤奋的人,才是真正努力的人。

这就是优秀的人都喜欢走窄门,但一切都值得。所以他们就伟大。

4:知命与尽性

梁启超曾说:《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见命者天命,天命即性也。人之性受于天,天之命即成为人之性。性者非他,宇宙间一切物类之所同具也。故性者有本能之谓,知命者,即知天命我以何种本能。就此本能保存而发挥之,是谓尽性。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知命中的命指的是天命,天命就是性。万事万物都有其性质,包括人的性质,这些性质它来源于天命。比如物有物的性质,人有人的性质,事有事的性质。冰毒的性质是毒,灵芝的性质是药等等,人的性质就包括性格特点,品格,意志,能力,能量,身体素质等等。

所以,知命的人就是知道天命赋予ta什么样的性质,也就是人常说的“人之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人的本性又被称为人的本能。

最后将这本能留下来,并发挥出来就是指尽性。

比如社交是人类的天性,从这个人的天性中就可以得出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会不自觉,并且主动地去社交,去发挥这个社交的本能,这是人类在尽性。

再比如,不管男人女人,对其做爱来说就是男人女人都天生具有的性质,也就是本能。所以,男人女人通过做爱交配的方式,去发挥人性爱的本能,繁殖并延续后代,这就是男女的尽性。

再比如物方面,木桶所被赋予的天性就是装东西,那用木桶来装东西就是发挥了木桶的本能,这就是木桶的尽性。

人吃饭,喝水,说话,做事都是人的本能,而懒惰的人并不是因为ta没有主动做事的本能,而是ta没有发挥与保留自身主动做事的本能,也就是没有尽性。

当然啦,国家有国家的本能,社会有社会的本能,个人有个人的本能,所以,不管国家也好,还是社会也好,甚至个人也好,都要知道其本能,尽自己所能去发挥本能,也就是做到尽性。

这也是毛泽东能取得革命胜利的一点重要原因,正因为毛泽东知天命,所以,他从来不会犯主观性错误,对于中国革命的所有问题,他都能认真并且理性客观的去推理与分析,并给出合理且客观的战略战术解决方案,最终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也就是尽性,这也是他能取得胜利的关键一环。


5

最后,分享一段梁启超给年轻人的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所以,好好珍惜你年轻的时光吧,再多嘴一句,不管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在初始阶段可能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

对国家而言,需要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人去唤醒,同样的,对个人而言,要唤醒你的只有你自己,从内在的真正觉醒。

因为一切事物,试图依靠外在的东西来改变,都是立不住,徒劳的。

如今,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已经被唤醒,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唤醒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的人,他的名字就叫毛泽东,这是他少年的伟大宏愿,如今他实现了。

但是还有很多人,呆在复杂的世间,被蒙蔽双眼,活在被制造的假象中,看不到真相,永远在沉睡,可能有的人沉睡了一辈子永远没有醒来。

你会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那些很多认为自己一定能创业成功的人,其实很难成功。

为什么呢?

第一,不知天命。第二,犯的个人主观错误。

明知道创业是一个九死一生,不可预判,艰难的事情,甚至弄不好还可能失败,这是知天命。

但是ta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没有放弃,还是尽力去发挥了人的创业本能,在这个过程中ta也随时做好了迎接失败到来的准备与应对解决方案,还像个疯子般勤奋努力,这是尽性。其实,这样的人创业更有可能成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英雄。不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伟大。

同样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企业家精神。不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科学家精神。

不过,不管是企业家,还是科学家,他们都喜欢走窄门,有窄门思维。

所以,企业家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最后,希望你做个知天命,且尽性,以及幸福的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中国   儒家   少年   法家   条条框框   雄狮   天命   美文   本能   宇宙   也就是   性质   道德   努力   东西   社会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