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读、读、读

近读到邹平县台子中学王海平的《以问为线,以学定教——新课改理念下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的文章,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读着,读着,就有一种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但亲热过后,却又好像是由于长久时空的隔膜,眼前总感一片茫然,倒不如我的“语文学习——读、读、读”来的亲切、实在、简便。

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在反复的细品慢读中,作者的喜怒哀乐便会浸染给学生,文中的人物便会在学生眼前栩栩灵动起来,行文的巧构妙思便会凸现心中,尽管学生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至于语感的培养,妙词雅句的积累,更是在反复的读中是一种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种“三读”的阅读教学的策略,就是“说读——导读——练读”。

一、 说读——自读自悟,体验成功。

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先读书(实际上,就是老师不要求,学生们也会出于好奇而去翻阅的。只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翻阅因无目的,而效果不明显罢了。)在读中,学生对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进行全方位的感知之后,可简述内容,可评说感受,可想像“画面”,可揣摩心理,可积累雅词妙句……这种说读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富有个性的。

当今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一是要具有基本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而“说读”正是注重了这两个条件的培养。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述说个人体验,每个学生无论学习优劣是都能从阅读中收获点什么的。因此这种不带有老师任何预设而又是学习任务的无任何压力的阅读,是有利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的

二、 导读——预设、生成,整体掌握,重点品析。

“导读”是教师在学生“说读”的基础上,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后,带领学生主动、深入地认知、探求、讨论问题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从文本整体的角度,设计提出问题;同时又要对文本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品读、赏析。它的大致操作如下:

(一) 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以训练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合作,讨论,探求阶段。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

(三) 生生、师生的互动,质疑答惑。其实这一环节,在很多情况下,是杂融在以上两个环节中的,所谓的“有法也无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把阅读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话,那么导读便是中观阅读与微观阅读的杂糅,其中中观阅读即对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以及段落之间关系的把握又是微观阅读的基础与前奏。

三、 练读——阅读练习、检验效果。

学生们通过“说读—导读”两个环节的学习,对语文追求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了初步的效果,那么在“练读”中就要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追求三维目标,达到三维目标之要求。这也是“三读”课后,教师进行自我反馈的标准与尺度。

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读。因此,此环节仍是在读中练,在练中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情况的检验,又是学生知识能力得以拓展、挥发的天地。所以,应当强调学生独立地阅读、分析、思考、解决,虽然也并不排除师生、生生的互动。

以前的语文教学,往往是师生读那么一两遍课文,剩下的就只有对文本理性的分析与解剖了,课堂上少了许多琅琅的读书声。而“三读”的教学策略,则注重了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阅读,加强了问题设计对阅读的“导航”作用,语文追求的三维目标便在这之中得以实现、实践。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多年来祈盼的学生们对语文由兴趣到热爱,由热爱到提高的过程,原来竟是如此之简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邹平县   微观   课文   美文   师生   环节   语文   文本   过程   效果   两个   目标   能力   教师   方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