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随想

又到清明节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很自然地想起古人的清明节。

“咚、咚咚、咚咚……”长长的队伍分成三截:最前面的旗手擎着红旗,拿花圈的随后,中间是腰鼓队,最后则是更长的队伍,他们都鲜活而庄重,肃穆而稚气。——这是给烈士扫墓的学生。至今我还能清晰地记得在烈士墓旁我们围坐在一起唱歌、诵诗的情景:那飞扬的激情,感人的故事,今天想来还每每让我振奋与向往。可惜的是,那次的记忆只是我儿时清明节仅有的一次。以后也许是各学校都忙着比赛升学率,也许是人们都忙着奔小康,清明节给烈士扫墓好像已淡出人们的视野,被人遗忘了。——就连散落在荒野间的几片烈士墓地也被好利的人们整平种上了庄稼。

光阴荏苒,教室早已土房换砖房再到楼房,我也由一名稚气的学生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执教多年。但在多年的执教中,我感觉学生们已渐渐的由清明闹着“上羊山”(刘邓大军东渡黄河后的一个战场)到沉默的骚动,再到沉默的阒寂,现在我怕他们已很少能知道清明“祭扫烈士墓”为何物了。今年又到清明节,校长像忽然想起了什么:“上午头两节课咱们放影片,学生们都在教室里看。”

我真的好感动,抗日战争的烽火,淮海战役的硝烟,上甘岭上“向我开炮”的壮烈……我所久违了的一些儿时的记忆,将在今日得以重温,慰藉我心;学生们更是好兴奋,疲惫于题海中身心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王爷、贝勒、影子猪……哈哈……太好了!

早饭后匆匆走进教室,只听得一阵嘶打声传来,惊问看呆了的学生这是什么片?“《上海滩》”学生目不斜视,头也不回地答了一句。

本想看点“大决战”一类的片的我悻悻地走出教室。温煦的风抚在脸上,在以往我会感到舒畅而快慰,可今天我却感到内心一阵的酸涩:是社会进步的太快自己落伍了,还是自己已未老先衰了?要不为什么总是怀旧呢?记得有报道说,相当一些学生已进化到不知“元宵节”为何物的地步了。照如此的速度进化,怕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将有“清明节为何国舶来品”的疑问了。忽然想起苏轼的一句话:“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我也曾因之而骄傲——泱泱中华虽历经磨难,但终能繁衍不息。可今日……

“清明节”渐去渐远了,在青少年们津津乐道于“情人节”“愚人节”……这些“家珍”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也已融入了世界,卷入了时代潮流。天上人间,想着想着,我竟不知置身何所,莫非我也已臻于“进化”之境了么?

成文半年后,我们终于欣喜地看到:议论多年的“传统节日”问题终于也作为法定假日了,我们中国的“表情”渐渐明朗起来。若干年后,当人们再数家珍的时候,我们的“清明节”也该为青少年们所津津乐道了吧?我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淮海战役   上甘岭   贝勒   题海   清明节   家珍   烈士墓   津津乐道   稚气   烈士   美文   随想   儿时   清明   教室   多年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