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动机,控制辍学

现在农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有的简直就没有什么学习动机。这便产生了一个令人很是头痛的问题:农村学生的辍学率居高不下。

记得笔者上学的年代,父母经常耳提面命地讲:好好学,将来吃“国粮”。虽然自己当时也有不少理想,但最终给自己动机最大最现实的就是将来做个众人眼羡的“公家人”。也就是在它的“诱惑”下,我才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学习着……

可是如今农村的孩子就少有这样的憧憬了。他们经常听到的是:好好学,学不好就打工去;加之再看到,昔日辍学打工的同伴衣锦还乡时的光鲜样,不少为学习而苦的孩子们,动摇为学习而“苦煎苦熬”的心,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不少短视的家长们看到身边的“公家人”并不比自己有钱时,看到大学生也和自己一样打工时,也就不再督促孩子在学业上拼搏,而是任其自然地发展着,虽然他们也知道有文化有知识的好处。

——于是,农村的孩子辍学严重!

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社会的“大环境”,但是我们却可以尽已所能的改变“小环境”。现在的孩子不是学习动机不强吗?不是认为学好学孬一样吗?我要让他们竞争,让他们忘掉不是为学习才受苦,而是为竞争才学习。

人是“好斗”的动物,远至原始人类的部落争斗,近至各项竞事竞技的角逐;小至为争一事之长短而血压上升、红脸相向,大至为讨主权是非而毕几代人之精力甚至生命。我想我们是可以利用人性中的这个“弱点”来做些文章的。——我把全班的学生分了组,让组与组竞争。老师根据学习效果给各组进行客观公正的量化,周末再根据量化分数的高低评出名次。

为了让学生对“名次”看重,在乎荣誉,我除了在课堂上褒扬优胜组、鼓励后进组之外,还让学生们决定奖惩措施。经投票,100%的学生都要求输的二个组集体值日一周,以示薄惩。

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不过,在竞赛中根据组间的胜负,我曾几番调整,不断的平衡着组与组之间力量的对比,使之互有输赢,防止学生们因总是输而泄气。这样二周下来,学生们学习热情已很是高涨——组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互相检查,态度一丝不苟。谁不想赢啊?——倘有个别人为本组丢了分,他本人就感到很不好意思;如有连续丢分者,大家便会群起而“攻之”,非让他“努力”了,方得罢休。面对如此激烈的输赢意识,组长们更是责无旁贷,行使职权毫不含乎。

记得一个组内有几个成员作业拖沓,学习不认真,一度失分严重,虽经我和本组的成员屡次帮助,也丝毫不见奋起。一日,两个组长跑到我的办公室说出了他们想了好多天的主意:

“老师,他们再不会,你就让我们两个值日吧。”

我愕然,莫明其妙地望着他们,“为什么?”

“他不会,我俩为他值日,他会内疚的……”

我大感动,几要为他俩这悲壮的想法流泪了。但我最终也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而是加强了个别辅导。——这种捆绑在一起进行竞赛的方法就得这样:组内“消化”不了的后进学生,就需老师来进行“消化”了。不然,组内的激愤情绪泛滥开来也会给学习造成负面影响的。

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被调动起来了。由于每周都有奋斗的苦乐,每周都有奋斗的实实在在的目标——“雪耻”或“保住优胜的地位”,学生们便少了许多为学习而苦的意识,多了因竞争而带来的趣味与动力。——至于成绩的提高,自是预想之中的事。半年之后,我这两个班的语文平均成绩超过其他班级5分。

孩子们学习好了,家长们自然也是支持的。毕竟人们都知道有知识的人就是去打工,其天地也是宽广的。

——如是激励动机,学习好的学生不退学,而学习差的又很少,辍学率还会居高不下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动机   公家   后进   居高不下   输赢   名次   美文   组长   意识   成员   竞争   两个   农村   老师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