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升格作文指导

初中学生作文时,由于其年龄特点、知识阅历等的限制,常有观点不正确,表达不准确,人物形象流于粗糙等文病。现就一篇学生习作来探究一下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

作文题目:为刘心武的《悔的边缘》[语文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23页]续写一个结局。

学生习作:

“不对!这个小偷也太可恶了,他问完我又去问买报的,无非是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我还好心帮他……”老人在回家的路上自言自语着,“其实,小偷也可以理解。刚才那人面黄肌瘦,肯定是营养不良。可能是他家太穷了又没有工作,所以才……天下的富人也真是的。(沾富人的什么边?)

……

小偷回到家,想:我们小偷真是太可恶了,忘恩负义……我一定要作一名警察来打击这些狂徒。

……经过“小偷”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警察,并且是赫赫有名的“反扒能手”。

就在“小偷”春风得意之时,老人的儿子却下了岗,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以前的好友也弃他们而去。老人非常气愤,于是每天都外出为儿子找工作……(工作本来是儿子的事,老人帮儿子找,肯定会有什么事先发生或者是儿子自小的娇宠所致?)

终于有一天,老人笑容满面地找到儿子,“儿子,我在城郊河边的一家……你到那里去干吧!每月2000元。”

“这……”(小偷的神情,心理什么的刻画一下?)

“儿子!世道如此(从何说起?表达不准确。)……身不由己……去吧。”老人说。

儿子含糊的点了点头,“唉!”

……

一天,“小偷”去了以前自己偷一位老人钱包的火车站,“小偷”回忆着往事,不觉万分后悔……正在这时,他看到了一人青年正在偷一位老人的钱包,他三步并做两步上前按住那个小偷,送到了看守所……

第二天,“小偷”正在房间看电视。

“啪、啪、啪!”一阵敲门声。

“请进。”“小偷”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

“同志,那是我儿子,因为家里太穷了,不得不让他干这个,你就放了他吧!”一个矮胖老人手里提着各种礼品。(还表现这人老人的可怜相吗?)

“这……”“小偷”转过头,刚想说话突然喉咙僵住了。

老人也呆住了。

升格思路:

文章有五处欠妥失误之处。首先是开头的最未一句话,很明显的是作者的观点不正确,似乎有某种“敌视”富人的味道,这个世界不会人人穷富都一样(除非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如果那样就又回到了“大锅饭”的时代,其实就是那个时代,也还是如现在一样的有富有穷,只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观点不正确的还有老人为儿子找工作的情节,小作者之所以这样说,大概是缘于自身在家庭中“事事都由父母代劳”的体验,但这对成年人来说毕竟是有悖常理的,如是给人的感觉就“不真实”了。

文中的三处失误在于儿子失业之后及老人为儿子找到工作时,儿子的形象描写流于粗糙。儿子失业之后,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老人因看不过心疼儿子,才会有“亲自出马”的情节,除非儿子自小就是老子事事躬亲。否则离开了这些描写和交待,情节则是不真实的;当儿子听到有了工作的消息时,儿子的语言只有一人字:“这——”这里如果只有这么一人语言描写没有对儿子神态的描写,儿子信心全无,消沉萎靡的形象就略显得单薄了许多。

文中的第四个失误是老人看到儿子不愿工作而说的“世道如此”,小作者犯了表达不准确的毛病——“世道”不妥。事实上,当今社会,只要劳动,还是人人都能有饭吃的——游手好闲的除外。

最后在老人为儿子送礼的情节中,也是应描写一下当时这个面对儿子不成器的老人的凄苦的内心的。唯如此,文章方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方能为老人而唏嘘叹惋。

此文若能对以上五个地方做些修改补充,就是一篇很成功的习作了。

升格作文:

“不对!这个小偷也太可恶了,他问完我又去问买报的,无非是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我还好心帮他……”老人在回家的路上自言自语着,“其实,小偷也可以理解。刚才那人面黄肌瘦,肯定是营养不良。可能是他家太穷了又没有工作,所以才……唉,富的富死,穷的穷死……”

……

小偷回到家,想:我们小偷真是太可恶了,忘恩负义……我一定要作一名警察来打击这些狂徒。

……经过“小偷”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警察,并且是赫赫有名的“反扒能手”。

就在“小偷”春风得意之时,老人的儿子却下了岗,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以前的好友也弃他们而去,儿子的面试又处处碰壁。他灰心至极,呆在家里整天不吃不喝,精神不振。老人无奈之下只得亲自出马,为儿子寻找工作。

终于有一天,老人笑容满面地找到儿子,“儿子,我在城郊河边的一家……你到那里去干吧!每月2000元。”

“这……”老人的儿子脸色发暗,两只眼睛一动不动的望着老人。

“儿子!世事如此……为了生存……去吧。”老人说。

儿子含糊的点了点头,“唉!”

……

一天,“小偷”去了以前自己偷一位老人钱包的火车站,“小偷”回忆着往事,不觉万分后悔……正在这时,他看到了一人青年正在偷一位老人的钱包,他三步并做两步上前按住那个小偷,送到了看守所……

第二天,“小偷”正在房间看电视。

“啪、啪、啪!”一阵敲门声。

“请进。”“小偷”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

“同志,那是我儿子,因为家里太穷了,不得不让他干这个,你就放了他吧!”一个矮胖老人弯着腰,低着头,手里提着各种礼品,脸上的微笑七分真诚,一分虚伪,二分寒酸……

“这……”“小偷”转过头,刚想说话突然喉咙僵住了。

老人也呆住了。

简评:

本文情节处理的跌宕起伏,曲折离奇。文中诸如“下岗”“送礼”的字眼,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特别是对老人和“小偷”的形象的描写,传神逼真,使人物鲜活生动了起来。同时,小作者还注意到了用词上的“反差”效果,“小偷”变好成为“警察”,“儿子”变坏变成“小偷”,从而制造了语言上的一种“谐趣”效果。

升格启示:

此文的修改对我们写作有如下启示:

第一:文章中的情节(如第一段),要确保观点正确,就须做到不可随意沾连,把握不准时,就事说事即可,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可以由此及彼的联想,只不过要确保在联想时观点的正确。要做到这些,平时就需加强政治思想的修养,积累一些有关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名人名言。

第二,行文要严谨(如老人为儿子找工作),情节的发展要环环相扣,要合乎常理。这就启示我们在行文时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注意它们的因果关系。

第三,人物形象要鲜明生动,唯如此,文中人物才能栩栩于读者面前。这就需要我们在行文中要多想一想文中的“他”在做某事时将会如何说,如何想,神态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并根据中心的需要决定取舍去留。

第四,语言要准确并努力出彩。如本文的“小偷”——“警察”、“儿子”——“小偷”,所造成的语言上的“反差”效果,就有一种谐趣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谐趣   习作   世道   美文   富人   文中   可恶   小偷   钱包   情节   儿子   老人   观点   警察   语言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