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进化心理学和佛学相遇,“无我”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大家好,我是会做梦的桑尼,专注分享一切有关心智发展,最底层,最有用的知识。

上篇文章,我们聊了佛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苦”,而且是试着用现代进化心理学去解释的,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聊,佛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无我”,同样是用进化心理学来解读它。

01

几百年前,大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一句传世名言“我思故我在”,影响了后世无数的人。

当现代进化心理学和佛学相遇,“无我”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笛卡尔是极致的唯心主义者,他质疑外界的一切,天空、空气、土地、形状、声音等都不过是欺人的梦境的呈现。

用原话说是这样的:“一切迄今我以为最接近于‘真实’的东西,都来自感觉和对感觉的传达。但是我发现,这些东西常常欺骗我们。因此,唯一明智的是:再也不完全信眼睛所看到的东西。”

这个言论和被称为“达摩电影”的《黑客帝国》中描述的剧情很类似,我们生活在一个虚幻的母体中,一切所知所感,都是一个更高的存在,在背后特意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奴役我们。

当现代进化心理学和佛学相遇,“无我”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外在的物理世界是否真实存在,一直是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和科幻迷热衷求证的问题,但至今,依旧没有谁能给出确切的证据。

虽然笛卡尔认为外界的一切都是幻象,但他却笃信,自己是真实存在的,或者说,自己的意识是真实存在的。

因为是他的意识在质疑这一切,如果意识不存在,又是什么在质疑呢?所以,“我思故我在”从逻辑上一点毛病也没有,但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

02

关于裂脑人的实验,可能有人听说过,所谓裂脑人,就是有一些人因为严重的癫痫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医生通过手术切断了连接他们大脑左右半球的神经束,这样做可以控制癫痫发作。

手术之后,裂脑人可以正常的生活,但有时却会发生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有人左手往下拉拉链要脱衣服,另一只右手却往上拉不让脱;有人一只手拿过一块蛋糕要吃,另一只手会突然把蛋糕打落。

为什么会出现左右手打架的现象呢?

科学家的猜想是因为手术切除了裂脑人左右脑的连接,左右脑生成的思想无法再像以前那些可以汇总交流,就造成了左脑控制右手,右脑控制左手,各干各的这种现象的出现。

之后科学家用实验也证明了这个猜想,实验者把裂脑人的左右视野隔离开,然后单独向他们的左眼输入信息,因为视觉交叉传输的原因,这个信息只能被右脑接收到。

这时问被试看到了什么,被试会说什么也看不到,因为语言中枢是位于左脑,而他的左脑并没有接收到信息;但这时被试的左手却在右脑的控制下,从一堆物品中挑出了看到的对应物品。

当现代进化心理学和佛学相遇,“无我”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如果向被试的右脑发送一个“行走”的指令,被试会马上起身行走,但如果这时问他要去哪里,负责语言中枢回答问题的左脑因为没有接收到信息,所以不会说是因为接到了之前的指令,这个是正常的,但是他也不会说不知道,他会临时现编一个理由,例如要去喝水,或者拿可乐。

这个回答非常合理,被试自己也完全相信,但我们却知道,这是被试的左脑临时编造的,也就是说,被试是在自己欺骗自己。

之后的许多实验也证明上述的结论,裂脑人的大脑中不仅生成了两种意识,而且意识经常会自我欺骗,或者说,“自我意识”有能力使自己误以为是自我在发号施令。

裂脑人是因为手术的原因,那我们正常人呢?

03

在一项被广泛引用的实验中,心理学家理查德和威尔逊请顾客评价四双连裤袜,并从中选出最好的一双。结果显示,人们多数倾向选择最右面的袜子。

但当被问及选择那双袜子的原因时,他们不会说“因为那是最右面的一双”,而是会从连裤袜的质量来分析,有时会详细对比材质和手感等。虽然他们的解释都有理有据,但其实那四双连裤袜是一模一样的。

还有许多类似的实验,最终的结果都证明了,并不是我们的意识在做决定,而是决定已经做出了,意识只是给决定找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当现代进化心理学和佛学相遇,“无我”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这在进化心理学上是可以解释的,自然选择设计出我们的大脑,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传播基因,如果自我欺骗可以做到这点,那为什么不把这个特性嵌入基因呢?

试想你做了一件事,别人问你原因,你却说不知道,这样别人是否觉得你特别不靠谱?

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就有助于说服别人相信我们。向他人证明我们是始终如一、理性、有掌控力的行动者,显然对我们自身是有利的,这样别人才更愿意和我们合作,这在狩猎-采集时代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我们经常还会无意识的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人品,这也是自我欺骗的表现。

例如有一项研究调查了五十个人,调查中他们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可惜这五十个人在参与调查之前都遭遇过车祸,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被警察认定是事故的主要责任方。

总而言之,“自我意识”可能只是一种幻觉,它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说服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与人合作;二是说服世界,以此达到被社会认同的目的,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

为此,“自我意识”不惜欺骗自己和欺骗他人。

人类学家杰罗姆·巴可也曾说过:“我们有理由认为,自我意识在进化上的首要功能是作为印象管理器官,而不是大众心理学中认为的决策者。”

04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自我意识”仅仅是一个解释者,那真正的决策者又是谁呢?

近年来,在心理学领域,特别是进化心理学领域,人们逐渐达成共识,认为我们的思维是“模块化”的。

简单说,我们的大脑是由很多专门的模块组成的,模块可以自行评估情景并做出反应,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塑造了我们的行为。而且,模块之间的大多数互动是我们意识不到的。

当现代进化心理学和佛学相遇,“无我”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首先,“模块说”是符合进化逻辑的,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中,每一次的环境变迁,人类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时,就会进化出相应的能力,在大脑中就是对应的模块。

其次,“模块说”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冲突,比如是大吃一顿还是继续减肥;比如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还有前面说过的裂脑人实验,这都是大脑中对应模块的互动。

但这里要注意,所谓“模块说”,只是为了在逻辑上方便理解,在大脑中并没有对应的物理隔间,你不能指着大脑的一部分说,这部分是负责减肥的。而且,各模块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反而经常是相互重叠,无缝切换。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的大脑中,到底有哪些模块呢?

在《理性动物》一书中,进化心理学家肯里克和格里斯克维西斯认为,自然选择在我们的大脑中至少嵌入了七个模块,分别是

也就是说,人类一出生,大脑就预装了这些模块,即使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会自然的想要做到上述7点。

当然,我们的大脑中绝不止七个模块,而且许多模块之下还有许多子模块。

所以,我们的大脑从来都不是君主制,它不是由看不见的意识主导一切,而更像一个多元政体,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竞争,轮流接管大脑的控制权。

对此,科学家也做了许多实验来证明这个结论,例如在一个实验中,实验者给出被试两个选择,一是当下马上就可以得到100美元,二是当下得不到任何钱,但在一年后却可以得到150美元。

实验结果显示,有的人选择当下就要100美元,也有人选择在一年后要150美元,这有点像“棉花糖”实验,但实验并没有完。

接下来,实验者会给那些选择了150美元的男性被试,看一张性感美女的照片,这时有意思的事情就发生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马上发生了变化,不再愿意等一年后,而是当下就要那100美元。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现象呢?

科学家的解释是,美女照片激活了男性被试的求偶模块,想要求偶成功就需要展现出资源,而当下的金钱无疑是最好的资源。

但是,被试主观意识上也知道,自己仅仅是看到了一张照片,和能得到这个美女并没有任何关系,怎么就会激活求偶模块呢?

这至少说明了,模块的激活是在意识之下的,并不需要意识的参与,毕竟在原始社会,根本就没有照片一说,任何异性的视觉形象,都会激活求偶模块。

还有一个实验,被试分为两组,分别去看恐怖电影和浪漫爱情电影,电影之后,被试又被要求看了两个艺术博物馆的广告。

不同的是,一个博物馆被宣传成深受大众欢迎,每年有几百万人来参观,而另一个博物馆被宣传成品味独特,一般人欣赏不了,所以平时游客不多。

结果,之前看过恐怖电影的,更愿意去人多的博物馆,而看了浪漫爱情电影的,更愿意去人少的博物馆。

可能有人会说,这很正常呀,人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是,如果人的行为是由自我意识决定的,那一个胆大的人,又怎么会因为一个恐怖电影,就马上变得胆小了呢?

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恐怖片和浪漫片分别激活了大脑中不同的模块,恐怖片激活的是自我保护的模块,所以被试更愿意去人多安全的地方,而浪漫片激活的是求偶模块,被试更愿意去人少私密的地方。

怎么样,模块说是否更合理。

如果“模块说”是正确的,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一是从来就没有单一的自我,某一刻的我们,只是我们在某一模块控制之下的结果;

二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自由意志,做决定的不是自我意识,而是竞争后胜出的模块,只不过多数情况下模块的竞争,意识觉察不到,只能接收到一个结果,然后在意识的自我欺骗下,编造了一个由自我意识做主的理由。

这也解释了佛学中的“无我”,人的自我随时都可能变化,这一刻还静若处子,那一刻就癫若痴狂,那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没有“我”,即“无我”。

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大脑中各个模块之间互动的结果,我们认为吃饭、睡觉、行走乃至思考都是由自己做主的,殊不知这些都是自我意识无限膨胀的假象,是自然选择内置在基因中的幻觉。

最后,基于本篇文稿的视频版发出后引发了许多佛学拥趸的质疑和讨论,在此特别申明,本文不是为了宣扬佛学,也不是曲解佛学,旨在从进化心理学的层面来解释和印证“无我”这一概念,希望能帮助普通人(非佛学高手)能更清楚的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

另外,关于“无我”,本文论述的仅仅是最简单的一层,下篇文章会继续论述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引出另一个概念“空”。

本文承接上篇当进化心理学和佛学相遇,“众生皆苦,唯有自渡”原来是这个意思,接着预计还会写两篇,整个系列是对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这本书的深度解读,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私下阅读原书,真的很不错!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记得关注啊!


PS:本文参考资料《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若侵权,请及时告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笛卡尔   佛学   心理学   实验者   自然选择   右脑   恐怖电影   美文   科学家   博物馆   启示   模块   大脑   本文   意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