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体与精神:笛卡尔之“思”

电影《黑客帝国》里,主人公尼奥从明媚的现实世界中醒来,发现所谓的现实世界是由一个叫“母体”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的世界,人类就像饲养的动物。所有的“美好”都是精神的错觉,而身体,则身处机械的、黑暗的世界之中。


肉体与精神:笛卡尔之“思”

如果“我”只是《骇客帝国》中的一个躯体,“我”的世界是“我”的意识构建出来的,跟“我”身体所处的世界并不相关,又该如何呢?

灵魂与肉体、心灵与身体,是中世纪哲学的重要话题,也是笛卡尔无法避开的话题。

1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身体经过了一个“降级”的过程。

在古希腊,即使感官之乐并不为众多哲学家所认为是高级的,但至少不被排斥。

中世纪神学中的身体是污秽的,堕落的,是感官之乐的享受者。而灵魂是身体的形式,灵与肉的结合就像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形式与质料的结合。


肉体与精神:笛卡尔之“思”

笛卡尔否认了身体的污秽。

身体也是实体,笛卡尔认为。

身体自身也是完满的,并没有什么堕落与污秽,只是身体不受精神的管束,不是“我思”的范畴。

“我思故我在”确立了“思”的绝对自由,不管是睡着还是醒着,“思”中总有不变的清晰观念,如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样就不难理解笛卡尔对数学和几何的钟爱——那是变化中的“思”的不变的观念。


肉体与精神:笛卡尔之“思”

“思”,是灵魂的自由。

灵魂自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灵魂看上去是一个继承中世纪宗教遗产的词汇,但笛卡尔为灵魂赋予了新的含义——思(精神)。

灵魂是观念的。

思、精神、理智、理性、直觉......都属于灵魂。

人的身体,则属于有形体的物质,是不同的实体。

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身心二元论,就此产生。

2

身体与心灵完全不同。

我们清晰地感受到精神,即一个在思的实体,没有身体,就是说,没有广延的实体;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晰地感受到身体,没有精神......精神可以没有身体,身体也可以没有精神......或者说,精神和身体可以互不依存。(《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

就这样,人被分成了心灵和身体、精神与肉体互不相干的两部分。笛卡尔在《形而上学的沉思》中认为“人是有身体与灵魂的动物”,心灵附在身体上。

但在重要性上,显然心灵(思)更重要。人(我)是一个思的东西,思,是人的本性。

通过思,“我”才是“我”。人才是其所是。


肉体与精神:笛卡尔之“思”

《飞越疯人院》剧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治愈”精神病人的方式是切除大脑额叶手术。手术之后的人成了行尸走肉。《飞越疯人院》里,挑战了医院管理制度的主人公,也被实行了这种手术,结尾被向往自由,离开疯人院的印第安“酋长”用枕头闷死。

很多观影人对这样的结局不满,也不理解为什么主人公一定要死。从笛卡尔的观点来看,没有了大脑不会“思”的人,早就不是人了,切除了大脑额叶的主人公,早已“死”了。

但反过来,没有肉体,思依然存在。

脚、胳膊等身体的其他部分可以离开我的身体,但并不因此从我的精神中删除了什么东西。(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

既然“思”不依赖于肉体,那么就很容易得出结论——灵魂不灭。

有趣的是,笛卡尔得出这个颇有宗教意味的结论却并不是从宗教出发的,不是因为灵魂是神创造的,而是从哲学得出的——灵魂是观念的,观念不死。

不死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不会不存在。

观念性的思,不会不存在,也不会归于虚无。

3

笛卡尔对“思”的高扬,赋予了“精神”崇高的地位,他第一个提出了“人的科学”的概念,也就是后来的“人文科学”。

精神只有通过自己才能理解自己,不能通过身体理解精神。

笛卡尔的“人的科学”,就是理解人的精神。

笛卡尔为后来的启蒙哲学高扬“理性”,为法国大革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人的“平等”“自由”的理念开辟了道路。


肉体与精神:笛卡尔之“思”

但也埋下了科学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种子。

身心二元,再下一步就是主客二分。

世界被分成研究者/观察者/主体,和被研究者/被观察者/客体。

在这样的视角之下,自然、动物、甚至人本身,都是科学(医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客体。

人与世界,甚至人与人,都是对立的。

笛卡尔显然不愿意面临这样的后果,他试图在心灵与身体之间进行调和。

尽管这种调和是失败的。

没有精神(心)的主宰,身体是怎么活动的呢?精神与身体又是如何结合的呢?按照笛卡尔的观点,一个物质性的东西(身体),怎么捕捉到一个精神性的东西(心灵)在其内部呢?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条路——哲学和科学(医学)。

肉体与精神:笛卡尔之“思”

后世的脑神经科学等一系列医学研究探索着人的大脑是如何给身体传递信息,支配身体的。

彼时的笛卡尔并不具备后世的研究条件。他提出了“松果体”,来实现身心的调和。

笛卡尔认为松果体是位于大脑中的一个组织,是灵魂的所在。想象一下后世神经科学的进展,笛卡尔的创新(“脑洞”)还是非常有引领意义的。

笛卡尔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决定了后世几个世纪哲学的思想倾向,也留下了诸多问题。

4

巨人的横空出世,帮助人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的同时,也留下了巨大的阴影。那些在巨人的阴影里的东西,长期得不到关注。

比如情感、比如身体。

笛卡尔式的灵魂,把情感排除在外。

情感与热情,是与肉体结合的,不完全是“思”的内容。

笛卡尔的“思”更注重理性,精神的方向在于形成知识,而不是享受、发泄情感。

直到18世纪的卢梭以及希冀回归自然的浪漫主义的兴起,重新让情感回归了人。


肉体与精神:笛卡尔之“思”

卢梭

尽管笛卡尔并不像中世纪哲学那样贬低身体,给予了身体与心灵平行的地位,但在笛卡尔那里,身体毕竟与“我思”不同,并不能由“我”完全掌控。

被“骗人的恶魔”欺骗的身体,可以欺骗我们,只有“我思”是真诚的。

因此笛卡尔的“我思”,不关心身体。

没有思,肉体是谁的,是什么材料做的,都不重要。

没有我思,身体不会说话。

作为灵魂承载者的肉体,就这样在历史上被淹没了,长期没有声音。


肉体与精神:笛卡尔之“思”

福柯

直到20世纪福柯写就《疯癫与文明》,试图讲述身体的历史,揭露人对身体的规训,身体的秘密才被揭开一角。

但正如梅洛-庞蒂,和福柯本人所讲,没有人能写出身体的历史,因为身体的历史都是“我思”的产物。

如果有一天,身体能离开“我思”独立发声,又会怎样?

那是一个很好的科幻题材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笛卡尔   卢梭   肉体   精神   形而上学   疯人院   中世纪   后世   美文   观念   哲学   灵魂   身体   心灵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