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碰撞:十字军东征与抵抗

很多人对于耶稣的印象是“别人打了左脸,伸出右脸”。

但实际上,耶稣宣扬的爱的力量是强大的,而暴力者却是脆弱的。

出自《论语》的成语“色厉内荏”就是最好的形容。很多家暴的男子,多半在工作中卑躬屈膝,回到家对着妻儿施展暴力。

而暴力的影响也终归有限。评书里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调武功的无限性。

暴力也是如此,暴力的极限在哪里呢?总有比你更暴力的人,而再穷凶极恶之徒,也会面临老去体弱的一天,没有人能将强力进行到底。

然而因着暴力显现后果的及时性,很多人更喜欢暴力,而忽视爱的力量,尽管后者才真正是强大而持久的。

1

2011年,在英国威尔士上演了一场特殊的演出。

文明的碰撞:十字军东征与抵抗

《我们的福音》剧照

这是一场三天不间断的沉浸式戏剧——《我们的福音》。

饰演耶稣的麦克·辛,天真而坚韧的面庞彰显着慈悲的力量。令人惊讶的是,演出第一天参加人数就已达数千人(考虑到当地人口,这已经是盛况了)。

这次大型演出虽然披了宗教外衣,但核心是号召人们远离暴力,消弭仇恨。

文明的碰撞:十字军东征与抵抗

《我们的福音》剧照

原本只有15位专业演员,演到最后,镇上众多居民、合唱团、青年剧院等团体自发地跟着背着十字架的麦克·辛跑遍全城,集体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耶稣受难记。

不管什么时代,人们总是更需要爱。

人类的历史,充满了仇恨与血腥。

尽管耶稣强调不要以恶报恶,要善待彼此,然而他的很多信徒却并不愿意遵守。

尤其当宗教成为统治的工具。

2

在耶路撒冷被阿拉伯世界统治的几百年里,基督教在欧洲成为了正统。1095年,当时的教皇觉得应该重新夺回基督教的圣地,于是发动了对伊斯兰诸国的入侵。

这场战争的军队由天主教士兵组成,士兵佩有十字标注,因此也称为十字军(The Crusaders),这场长近两百年的征战被称为“十字军东征”。

文明的碰撞:十字军东征与抵抗

阿卡古城十字军大厅

事实上,夺回圣地只是一个幌子,在十字军东征的年代,耶路撒冷已经被阿拉伯世界统治了数百年,以保护朝圣者为理由,那也应该是百年前发动战争。
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一场扩张和掠夺,长达9次的东征,是人类文明史上大规模的宗教、文化冲突,蕴藏了无数血腥与野蛮,当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有着教皇背书的十字军征兵踊跃,纷纷参战为自己赎罪。

按照当时基督教的思想,人是有原罪的,多做善事可以赎罪,这样在末日审判的时候得以进入天国。

文明的碰撞:十字军东征与抵抗

教廷发展到后期把宗教做成了生意,兜售赎罪券,只要买足够的赎罪券即可进入天国,这才有了后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信仰即可得救”,不需要什么赎罪券。

然而在宗教改革几百年前的中世纪,教皇有着相当大的力量,允诺只要参加十字军,为圣战而死,就可以赎清罪孽。

一时间,参军者甚众。

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

包括耶路撒冷附近的提比利亚等地都被十字军占领。

文明的碰撞:十字军东征与抵抗

耶路撒冷

大多数十字军的士兵在占领耶路撒冷之后就回了家,带回去的只有圣地的一抔土。而少数留下来的士兵,则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国家,阿卡,就是这个国家的新都城。

阿卡也是一座古城,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在此铸币,后来被埃及人占领。

十字军将欧洲的制度和文化传入耶路撒冷,也为当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作了贡献。

由于人数并不占优,十字军和阿拉伯世界的战争一直相持,加上高超的谈判技巧,挑拨阿拉伯各部族自相残杀,一时间十字军得以与人数众多的阿拉伯世界不分伯仲。

直到统一了各个部族的领袖萨拉丁出现。

3

1171年,埃及大臣萨拉丁取得政权,统一了埃及、叙利亚。对十字军控制的耶路撒冷呈现夹击之势。

1187年,萨拉丁打败了十字军,选择在“登霄节”这一天进入耶路撒冷。

文明的碰撞:十字军东征与抵抗

圆顶清真寺(磐石清真寺)

在被十字军占领期间,穆斯林的圣地阿克萨清真寺被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骑士团改成了驻军总部,而圆顶清真寺(磐石清真寺)的金顶上也被加上了大大的十字架,改成了教堂。

萨拉丁拆除了圆顶清真寺上面的十字架,也还原了阿克萨清真寺。

与之相对的是,萨拉丁没有接受拆除基督教圣地——耶稣去世的地方——圣墓教堂的建议,而是将耶路撒冷的圣地向所有宗教开放。

尽管萨拉丁没有采取针锋相对的激进措施,然而他占领耶路撒冷的消息依然让整个欧洲震动,当时的教皇因此病逝,继任教皇发起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文明的碰撞:十字军东征与抵抗

圣墓教堂

这一次的主要响应者是赫赫有名的英国国王理查一世,因其英勇善战而被称为“狮心王”,以及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还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

虽然英法德三国作为主力出征,然而只有理查一世是坚持到了最后,法王腓力二世到了阿卡与萨拉丁的军队激战一年后,旋即回国,只留下一万法军。

而德皇腓特烈一世则在1190年骑马过河的时候,心脏病突发坠河而亡。萨拉丁称他的死是真主显灵,因为腓特烈一世是这次十字军东征的主要领导者。

看来英法德三国代表欧洲出击而又彼此互坑的传统源远流长。

文明的碰撞:十字军东征与抵抗

阿卡古城

1191年理查一世攻占阿卡并驻军。

理查一世在阿苏夫击败萨拉丁,还收复了雅法。

就在理查想要收复耶路撒冷之时,先回到法国的法王腓力二世与理查一世的弟弟联手反对理查一世,理查不敢恋战,正值生病期间萨拉丁给理查送去医生和食物,于是双方和解,签订了三年的停战协定,耶路撒冷继续归穆斯林统治,同时也向朝圣的基督徒开放。

理查一世也回到英国。

文明的碰撞:十字军东征与抵抗

阿卡古城的十字军隧道

次年,萨拉丁病逝。

后来十字军陆续进行了两次东征,特别是在第六次东征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为主帅,一度夺回耶路撒冷,却被亡国于蒙古的花剌子模搅局。

之后的东征还受到伊利汗国的影响,就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建立的汗国。可以说每一次十字军东征都损失惨重,直到最终被埃及马木留克兵团击败。

1291年,最后一个十字军据点阿卡被攻陷,这场近两百年的战争终于结束。

耶路撒冷后来被奥斯曼帝国统治,直到一战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法王   耶路撒冷   磐石   穆斯林   基督教   耶稣   圣地   阿拉伯   埃及   圆顶   清真寺   欧洲   教皇   美文   暴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