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能看见月亮吗?——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奥斯卡·王尔德

月色莹莹,照万家团圆。

历经无数次阴晴圆缺,这颗地球唯一的卫星,早已见惯人间的悲欢离合。囚于宋的李后主“无言独上西楼”仰望天空,“月如钩”;离故乡万里的游子,见月思乡更切,所以卢照邻说“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赶路的行人则见月而歌,“秋月郎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关山秋来雨雪多,行人见月唱边歌”。而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边关将士,看到关山月则是另一番黯然神伤。


你还能看见月亮吗?——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李白为《关山月》填词“明月出山间,苍茫云海间”,汪洋恣肆的诗仙,这一次在《关山月》乐曲面前落了下乘——有些情绪,终归不能言说,只能静静地藏在琴音里。

“知音少,断弦有谁听”。智慧的抚琴者早已吟出“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的警句了。

因为一个人,自己都是看不懂自己的。不信,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心中的理想又是什么?


你还能看见月亮吗?——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理想是一个奢侈的词。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形容那些不知道自己理想是什么的人,是“梦游者”。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梦游者”,问十几岁的小孩子理想是什么,是很正常的问题;问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你的理想是什么,也充满了青春的激情,然而,问一个三十多岁的人理想是什么,则很有可能被对方当成神经病。

网络盛行对于中年压力的吐槽,要不,“人到中年不如狗”的说法怎会收获如此多的共鸣。当仗剑侠客不再是鹰击长空的青春年少,曾经的雄心壮志被生活磨成了万里平沙一粒尘,再谈理想,只会成为笑柄。

你还能看见月亮吗?——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如果有一个人,年过四十,有着稳定的工作,有在一起17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忽然有一天离家出走,去追逐理想学画画,又会被如何看待呢?

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故事。

1

1915年,《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一篇书评,评价毛姆作品《人性的枷锁》的主角“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为天上的月亮着迷而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like so many young men...so busy yearning for moon that he never saw the six pence at his feet.)。月亮指理想、艺术,而六便士则是现实、生活,受此启发的毛姆以画家高更的生平为素材写就小说《月亮与六便士》。

小说1919年一经出版,就在欧美引起了轰动。今天这句评论已经被化用为“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你还能看见月亮吗?——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年过四十,是一家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事业稳定,家庭美满,用今天的形容已经是“人生赢家”了。但斯特里克兰却迷上了画画,抛弃妻子孩子离家出走,去巴黎实现绘画理想。

在异国斯特里克兰忍受了贫穷、孤独,种种煎熬,经过多种遭遇后,最后来到塔希提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造出多幅惊世之作。

但这不是网络小说打怪升级的故事,主人公并没有因为年过中年追求理想而成为一代大师衣锦还乡。小说的结局是斯特里克兰患上了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在自己的住房墙壁画了表现伊甸园的巨幅画卷,但在去世之前,却命令土著女子将其付之一炬。

2

这是一个放弃现实生活的琐碎,去追求纯粹理想的故事。

斯特里克兰觉得自己“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这是主人公的与众不同之处。有多少人儿时有种种种梦想,天真地以为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如果不实现,将无法想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哪些梦想跟着儿时的玩具一起被丢落,早已不知去向,剩下的,只有现实的赚钱、谋生、过日子。


你还能看见月亮吗?——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曾几何时,年轻的我们认为,不……人生就不完整。这里的“……”可以是某个职业,例如画家、作家、舞蹈家、设计师、摄影师;也可以是一件事情,如跟心爱的人周游世界,养一只狗,开一间咖啡店;也可以是一个地点,去南极,北极、珠峰…….

这些都是心中的“月亮”,随着步入社会,月亮一点点暗下去,房子、车子、生活开销、琐事,这些现实中的“六便士”一点一点占据了内心的空间,终于,曾经的月亮荡然无存。

斯特里克兰为了绘画,近乎偏执,小说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

这么说你不是因为别的女人离开你的妻子咯?

当然不是。

那么,上帝作证,你到底为什么离开她呢?

我想画画。

但你四十岁了。

所有我才觉得要赶紧开始。

你为什么认为你有绘画的天赋呢?

我必须画画。

上述对话在生活中是如此熟悉,似乎梦想只属于年轻人,青春年少,追求梦想,被认为大有可为,值得鼓励;而人到中年还在谈梦想,就是不务正业,不靠谱。

然而,梦想从来不是年轻人的权利。

风俗画画家摩西奶奶,从77岁开始作画,她从未经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但她对绘画的热爱让她在二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创作了1600幅作品,闻名全球。


你还能看见月亮吗?——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卡帕尔蒂

英国演员彼得·卡帕尔蒂,小时候是《神秘博士》的忠实粉丝,长大后立志当演员,然而却没有考进影视学院。学习艺术的他毕业后一直有着演员梦,在多个作品打酱油之后,在一个心情抑郁的试镜中,按照导演的要求饰演一段辞退大臣的戏,卡帕尔蒂心情不佳爆粗口,让这个日后经典的角色有了归属——《幕后危机》(The Thick Of It)中骂人技能满点的马尔科姆。从此,卡帕尔蒂受到更多的人们关注,在55岁那年,接到了BBC《神秘博士》的邀请,出演第十二任博士。这是BBC重启《神秘博士》以来年龄最大的博士,儿时的梦想最终成为了现实。接受采访的卡帕尔蒂说,如果出演博士给他什么启示的话,那就是永远保有梦想,永不放弃。

3

《月亮与六便士》,并不是要建立梦想与现实的完全对立。毛姆虚构出来的极端情况是斯特里克兰对现实生活的物质条件并不关心,而对追求理想则不惜抛弃妻子,扔掉一切,拥抱理想。然而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却是反过来,香车豪宅、金钱名表,人人向往,而梦想则弃之敝履。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有着很迷的逻辑,用这些逻辑掩盖了自己的懦弱与懒惰。

不是我不想去学英语,而是我还有孩子,还有家庭,我没时间。

等我有空了,我就写写东西。

如果我有一个大房子,有好的环境,我一定会学画画。

要不是我当初家里没钱,我也能考上好大学。

... ...

所有的前半句都是借口,后半句则是期许,或者,也是维持自尊心的借口。真相是,即使你没有家庭,你也不会去学英语,有空了也不会读书,有好的环境也不会去学画画,家里有钱也不会考上好大学。严格说,这些都没有关系,或者做到了后者的人,都不需要前面的条件或假设。

《闻香识女人》里有一段经典台词:

Now l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s in my life.

如今我走到了人生十字路口

l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Without exception, l knew,

毫无例外,我都知道

but l never took it.You know why ?

但我从来不走,为什么?

lt was too damn hard.

因为妈的太难了

很多时候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人们也会赞美斯特里克兰追求理想的勇气,但自己并不会那样做。因为“妈的太难了”。

追求理想这件事,也跟生活一样具有了嫌贫爱富属性,很多人发现那些衣食无忧的人,似乎追求起理想更容易。

很多“牛”人,似乎精力无限,再忙的工作也会去健身,有人会写书,有人会写字,有人会画画,有人会唱歌。他们很容易捡到生活中的六便士,同时也没有放弃自己健身、写书、写字、画画、唱歌的月亮。


你还能看见月亮吗?——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高更作品

而对于那些不容易看见六便士的人们来说,理想就没那么友好了。真正难的不是迈出追求月亮的第一步,而是在那一步之后,你面临的困境和阻力。

社会对于有钱人追逐理想有多宽容,对于不那么有钱的人追求理想就有多严苛。

因为前者追求不成,还有退路;后者,则只有苦熬,只能自己挺住,看不到未来,也没有来路,没有胜利。

但就是这样的追求,才更证明理想在心中的价值,才能无怨无悔。

网络上一段很有名的话这样说: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

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愿所有人在捡着六便士的同时,不忘记自己心中的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毛姆   便士   月亮   帕尔   关山   土著   美文   儿时   妻子   年轻人   博士   现实   理想   梦想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