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秋之前的音乐与饮食追求

春秋之前,特别是周的时候,古人追求的境界与智慧,是“和”。“和”不是一个具体的德行,不是“善”“孝”这种单一具体的德行本身,而是一种关系的表述。

周礼中,无论是音乐,还是礼仪,都强调“和”,用艺术的形式化解内心的冲突,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所谓“过犹不及”,一种德行或情感,即使再好,超过了合理的边界,泛滥无节制,也会变成消极。因此“和”是一种“A而不a”(例如刚而无虐,意思是果断的人要防止粗暴),或者“B而C”(例如直而温,正直而温和)的境界。

“和”:春秋之前的音乐与饮食追求

在饮食方面,“和”也是追求的目的。《左传》记载,晏子以饮食之道解释“和”,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意思是饮食的目的不是追求满足口腹之欲,追求感官刺激,而是平和内心,达到心智的平稳中正。而“和”的表现就是“淡”,就是老子说的,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这里的“淡”是清淡,但不是寡淡,强调的是平淡中和的口感,以及背后需要精准拿捏的烹饪火候,做出食物本身的味道,而不是凭借某种滋味单独成为一道美食。

“和”:春秋之前的音乐与饮食追求

烹饪的极致境界是用各种辅料来配合、约束主料,去除主料偏狭的部分,更好地呈现独特的味道。

因此林语堂说,

整个中国的烹调艺术是依靠配合的艺术。

这也就不难理解中医有食医相通的传统了,中医也以“和”为根本原则,这里的“和”与现代的健康标准不一样。即使用现代体检标准来看得出健康的结果,在古人那里可能也是不健康的。

“和”:春秋之前的音乐与饮食追求

古人的健康是一种脏腑、身心各方面总体平衡中和的状态,汤药本身并不是现代西医意义上的一种药,而是一种辅助,像烹饪作料一样辅助“身体”达到中和的状态。

饮食和音乐也是联系在一起的。音乐用声音的“和”作用到人心,达到中和的境界。

因此无论饮食、音乐还是医学,都追求中正平和的智慧,修身、治国、平天下需要的也是这样的智慧和境界,因此儒家圣贤伊尹,既能辅佐君王治事,又是烹饪高手,还被尊为“汤药之祖”,就不奇怪了。并不是说伊尹是全才,而是这些活动都是“和”这种智慧在不同范围的应用。

“和”:春秋之前的音乐与饮食追求

​在周代,音乐是一种道德教育,还不是现代属于审美教育,当时的艺术教育重视的是“德”的平衡,有点像古希腊的伦理学。君王、贵族、平民,对应的音乐是不同的,而更多的是针对贵族的音乐教育。

周人认为和谐的音乐作用于人心,能培养王公贵族不走极端,达到内心各种德的协调,最终反应在外在行为举止上。

直到孔子时代,真正的美学教育才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中正   饮食   目的   汤药   主料   人心   道德教育   音乐   君王   德行   美文   古人   贵族   春秋   境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