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理性人生

笛卡尔,在数学领域因为解析几何而出名,而他更大的成就则是奠定了整个近代哲学的基础,是“理性主义”的奠基人,被黑格尔称为“近代哲学之父”。

笛卡尔的人生,也被赋予了各种传奇色彩,跟公主的通信,晚年由于给女王上课而得病去世,尤其近年来某个矿泉水广告,深谙营销之道地说这是源自笛卡尔和公主的故事,又给这位大哲学家增添了浪漫的一笔。

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理性人生

很可惜,这些都是后人的杜撰罢了。笛卡尔的人生,并不缺乏激情,但却是理性的一生。

“理性”这个词虽然很早就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命题“人是理性的动物”就已经有了理性的存在。然而在中世纪,理性被认为是低级的,用经院哲学的权威观点来说,理性活动只能认识低级的自然事物,不能认识高级的存在,例如上帝。上帝的真理只能通过信仰来达到。整个中世纪,理性在信仰面前,要么无能为力,要么被动消极,是需要信仰指导的。

理性的地位从笛卡尔开始改变。

1

笛卡尔(1596-1650)。1596年3月31日,出生于荷兰海牙。笛卡尔的祖父是医生,父亲是法国地区议会的参议员。笛卡尔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就染上重病,生下笛卡尔不久就去世了,笛卡尔的身体也孱弱多病。父亲在笛卡尔母亲去世的同年就再娶,笛卡尔由在海牙的祖母抚养长大。

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理性人生

因此即便父亲身份不俗,但笛卡尔并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精神上的培养,由不知道是否因为缺失父母陪伴,幼年的笛卡尔满脑子都是无法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如此天马行空,对自然充满了好奇,父亲戏称他为“哲学家”。谁知道,这个戏称几年之后便成真了。

笛卡尔8岁的时候被送入有名的贵族学校,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爱好广泛的笛卡尔在这所学校得到了充分滋养,很多后来他思想的雏形就从这里开始。

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理性人生

在笛卡尔14岁那年,伽利略利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这件事在笛卡尔的学校引起轰动,对笛卡尔正在形成的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青少年的笛卡尔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20岁从学校毕业,笛卡尔没有再继续学习,而是游历世界。原因很简单,又很狂妄:书本上已经学不到什么东西了。这也反映出笛卡尔对于当时书本充斥着经院教条的反感。

这一次游历经历了10年,开始笛卡尔投身军旅,在军队中担任文职工作,几年后他离开军队,开始游历欧洲,更自由地进行研究。这段经历对笛卡尔的思想影响巨大。经历了世界的新奇,笛卡尔开始用法语记笔记。在当时,拉丁文是文字的正统,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文言文的地位。笛卡尔的用法语写作,有点像“白话文写作”的含义,与过去告别,革新文明的意味更浓。

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理性人生

语言是思维的家。笛卡尔用新的语言写作,表达新的思想。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在他的名声之中是比较晚近才出现的,在写就《谈谈方法》这部开拓性的哲学作品之前,笛卡尔已经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甚至医学方面掌握了大量知识。但随着知识的增加和游历的深入,笛卡尔却越发忧虑。

因为他无法分辨真假,笛卡尔感觉世界上没有一种学说是可靠的,书本的知识在游历的过程中显得浅薄而教条,并不像学校宣扬的那样可靠。这些学说只是“看上去很美”,充满了奇思妙想、宏大的思辨,但却像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没有牢固的基础。

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理性人生

产生这样想法的笛卡尔,回到法国之后,并没有立刻开始写作,而是投入了两年的社交活动。

他参加巴尔扎克的文学沙龙,梅桑的科学俱乐部等等。

2年之后,开启了构造哲学体系。

3

1627-1644年,笛卡尔构建了与中世纪完全不同的哲学,从1628年开始,笛卡尔在普罗旺斯隐居了20年,写就了一系列哲学著作。

从笛卡尔开始,理性不再是神学的婢女,而与“人”本身联系起来,开启了整个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这种转向为科学、政治等等现代社会熟悉的规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隐居,并非与世隔绝。笛卡尔与女仆有了私生女,然而这个不幸的孩子5岁即夭折,笛卡尔的父亲也在同一年去世。

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理性人生

​坊间津津乐道的与公主的通信,则是在1643年,探讨灵魂与身体等哲学问题,后来笛卡尔的《哲学原理》拉丁文出版,笛卡尔把这部书献给了公主,以示敬意。

应公主的请求,笛卡尔写作《论灵魂的激情》,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本书。和与公主之间的传闻相比,与另一位思想家的见面,在思想上具有更大的影响。那就是帕斯卡尔。

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理性人生

帕斯卡尔

帕斯卡尔,也算近年来的“网红”思想家了,那句“人是会思想的蒲苇”是鸡汤的最佳作料。笛卡尔本不考虑“虚空”“缺失”这类问题,受到帕斯卡尔的影响,这类问题也走进了笛卡尔的视线。

1649年,应瑞典女王邀请,笛卡尔来到斯德哥尔摩给这位年轻女王讲授哲学。勤政的女王时间有限,每天只有早上五点有时间听课。这样的授课时间让习惯晚期的笛卡尔非常不习惯,加之北部的严寒,本来就体弱多病的笛卡尔患了肺病,次年在斯德哥尔摩去世。

有种说法说当人的一生的作品已臻完成,人的使命就结束了。不知道对于笛卡尔来说,是否如此。但至少,他已经奠定了思想史乃至人类发展史未来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笛卡尔   海牙   斯德哥尔摩   拉丁文   卡尔   理性   哲学   戏称   法国   美文   近代   书本   女王   父亲   公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