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笔下的婚姻与爱情

说到底,爱情是一种本能,要么第一次就会,要么就一辈子也不会。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笔下的婚姻与爱情

爱上一个人是因为什么呢?

恐怕没人能说清,爱情的原因太模糊了,很多理性的分析都是爱情发生之后的倒退,而无法解释原因,可能是当时一瞬间的冲动,第一眼的惊艳,分别后的思念……

而和一个人结婚的原因,和爱情相比,就明确很多。

找个门当户对的共同维持自己的生活阶层、找个能听自己说话的人共度人生、找个人相伴到老、找个人生儿育女……为了生活、为了生孩子,甚至为了结婚本身,都是结婚的理由。

与爱情相比,结婚的理由明确而功利,至少能说得出很多种。

《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笔下的婚姻与爱情

写就《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对爱情与婚姻给出了自己的描绘。

1

马尔克斯在写《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时候,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声名正隆,各种社会活动纷纷邀请他,纷繁的活动让他推迟了小说的创作一年。而再度提笔,见惯了繁华之后的他,跟自己一年前相比,已经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

他想写老一辈的爱情。

“那个时期,时光的流逝所产生的变化并不那么快。”在接受阿根廷的一份报纸采访时,马尔克斯如是说。

《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笔下的婚姻与爱情

马尔克斯

简单说,马尔克斯想写的,是上个时代,那个“从前慢”的爱情。

没有比这个时段的马尔克斯写起那个时代的爱情更合适的了,功名、成就、利禄,57岁的马尔克斯全都拥有了,没有人,包括其他年龄的自己,比那个时候的他,写起婚姻与爱情更纯粹、更沉稳、更细腻,也更深刻。

2

上个世纪的南美洲,穷小子阿里萨喜欢上了富裕人家的女孩费尔明娜。跟其他爱情故事一样,费尔明娜也爱上了阿里萨。

“霍乱和爱情有着相同的症状,迅速扩散,持久蔓延,不能治愈,无法抵御,无可救药。

甚至霍乱还比爱情可控一点,选择不去高危的场所,而爱情,则来得悄无声息,你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爱上一个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终止这种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

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来得快,去的也快。

当费尔明娜来到了一个以她的身份本不该来到的混乱的市场,却完全着迷于琳琅满目的商品,尾随而来的阿里萨出面阻止她,告诉她,这里不是她应该来的地方。

那一瞬间,费尔明娜对阿里萨充满失望,也结束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马尔克斯没有明确描写费尔明娜的心情,也没有明确给出费尔明娜不爱阿里萨的原因,于是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也许阿里萨此时因为害怕失去,而引起了费尔明娜的不适,也许费尔明娜发现阿里萨爱上的不是本来的她,而是他幻想中的一个“花冠女神”而伤心,等等,不一而足。

《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笔下的婚姻与爱情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那个混乱无序的市场,费尔明娜意识到了阿里萨和自己之间的巨大身份差距。

费尔明娜和阿里萨的爱情一直受到家里的阻挠,为了躲避阿里萨,费尔明娜的父亲甚至带着她长途旅行好几个月,但这并没能浇灭费尔明娜的熊熊爱火,甚至因为有了家人的阻止而燃烧得更旺了。

很多时候家境优渥的女孩子和家境一般的男孩谈恋爱,终止爱情的并不是家庭,而是两个人产生的分歧。

家庭的阻挠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两个人的共同语言,是他们共同对抗的“外敌”,反而掩盖了两个人的矛盾,只有当外力消失,两个人面对彼此的时候,彼此之间的分歧才会让他们审视爱情。

终结爱情的,只有爱情中的人自己。

费尔明娜选择了与自己门当户对的乌尔比诺医生结婚。

3

费尔明娜与丈夫乌尔比诺在当地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夫唱妇随,即使后来逆袭成为富翁的阿里萨也望而却步,并没有上演爽文里“屌丝逆袭抢美人”的情节。

阿里萨的“抢”,只是在暗暗较劲,自己一定要比费尔明娜的丈夫活得时间长,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他很清楚,只要乌尔比诺医生在,他是完全没机会的。

《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笔下的婚姻与爱情

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的婚姻确实是美满的,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两个人生活富裕、子女都事业有成,也算有共同语言,并没有“贫贱夫妻”的一地鸡毛。

然而在这美满的表象之下,费尔明娜也有着磨人的琐事,例如婆媳关系,和丈夫亲戚的关系,在上流社会和太太们的社交等等。

在今天的社会,人们过多强调婚姻的物质基础,“贫贱夫妻百事哀”,似乎只要摆脱了贫贱,婚姻就牢固永驻了。

事实上,在金钱之外,生活中的琐事才是婚姻的第一大杀手。

“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灾难,日常的琐碎烦恼更加难以躲避。”

普通人的生活没有电视剧那么戏剧性,重大事故、出轨等等,其实概率并不高,在几十年的岁月里,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就像鞋子里的沙粒,不起眼,却让人无法走下去。

“买哪一种菜”“旧东西不要扔”“开车还是走路出门”“孩子谁接,谁辅导作业”……就是这类的对话,日复一日的重复,把曾有的温情消磨殆尽。

很多中年夫妇的离婚原因,就在于此,说不出来两个人之间的巨大矛盾或者情感背叛,只有一个字,累。

《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笔下的婚姻与爱情

阿里萨等了费尔明娜五十年。

但这五十年,不是人们喜欢纯化爱情的五十年,不是痴情未婚,守身如玉的五十年。

阿里萨有六百多个情妇,还有未成年女孩为他而死。

从肉体的角度看,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爱情似乎谈不上忠贞。

但马尔克斯说,“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

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爱情,是心灵的,是精神上的。

正是这种精神上的爱情,在老之将至,显得更为可贵,也感动了费尔明娜,让她在丈夫去世以后,不顾儿女的阻挠,和阿里萨终成眷属。

4

在费尔明娜和阿里萨的老年婚姻里,儿女的阻挠非常有代表性。

费尔明娜已到中年的女儿认为,在她自己所处的年龄,说爱情已经是“荒唐”的,而在她母亲那个年龄说爱情,“那就是卑鄙”。

这种想法恐怕很多子女都会有。尤其很重视家族荣耀的地方。

家族,是个让很多人干涉家族里的分子选择的理由,例如年轻人要考个好大学,光耀门楣,找个好工作,光宗耀祖,而老年人的离婚再婚,对家族荣耀也是种损害。

《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笔下的婚姻与爱情

试想有多少人能接受自己六七十岁的父母、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离婚,再婚?

不接受的原因,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理由,就是只有一种,不太体面的感觉。

尤其当老年人给出的结婚理由,还是因为“爱情”。

似乎爱情只属于年轻人,老年人提爱情,有些“不正经”:毕竟一辈子都过来了,为什么老了反而“折腾”起来?

《霍乱时期的爱情》描绘了最动人的夕阳红,

“他们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够长时间,足以发现无论何时何地,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

恰恰是“距离死亡越近”,爱情才更浓郁,对于上了年纪的人而言,年轻时计较的那些都不再是烦恼,那些东西彼此都经历过,都懂。

与皮肤光滑有弹性、头发茂盛、保持身材等等相比,七十多岁的两个人在意的是生活的和谐。

发现自己身上有上了年纪的人的酸味,费尔明娜并不惊慌,而是想阿里萨身上肯定也有同样的味道,而且还要再老上四岁。

“两人互相忍受,是因为彼此半斤八两:我的味儿正好和你的味儿相当。”

这真的是活到一定年龄才有的体会,也是马尔克斯对老年人的爱情给出的最细腻的描绘,中文“老伴”这个词,生动地描述了多年夫妇的状态——“老来伴”。而能相伴到老的,靠的可不只是爱情,更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处事原则。

《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笔下的婚姻与爱情

与年轻人动辄大闹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相比,小说男女主人公“霍乱时期的爱情”更平静、绵长,“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楼”。

与《百年孤独》披着魔幻外衣笼罩下的残酷现实不同,《霍乱时期的爱情》笔触细腻、温柔,似乎加上了一层温情的滤镜,让人沉浸在爱情的隽永之中,久久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马尔克斯   霍乱   费尔   诺贝尔   时期   婚姻   荣耀   爱情   乌尔   阿里   美文   笔下   老年人   丈夫   年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