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高于生命:西方决斗的历史与趣事

如果三个法国人被放逐到荒漠里,他们用不了一个月就会发生争吵和决斗。——蒙田

决斗这个词,人们并不陌生。

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制度的决斗,17世纪后在西方上流社会非常流行。这从整个欧洲贵族服饰上的标准配置——决斗用的剑,就可以看出流行的程度。西方上流社会认为,侮辱是非常严重的伤害,必须进行决斗,如果有人能忍受侮辱而不进行决斗,就必须逐出社群,不配成为社群的一员。

荣誉高于生命:西方决斗的历史与趣事

这种观点跟中国文化中称道的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刘邦“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晚晴龚自珍痛斥的“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全然不同。因此很多中国人可能对西方社会包括文人动不动就决斗这一现象非常不理解。实际上,决斗制度盛行的支撑观念是“荣誉是第二生命”,甚至认为荣誉的价值高于生命。

荣誉高于生命:西方决斗的历史与趣事

《西方决斗史》就是一本讲述西方决斗制度的书,原名《决斗史》,由译者根据书的内容予以更改。全书内容涵盖西方决斗的起源、古代的决斗,到作者生活的时期的决斗事例,决斗的规则、新闻、史料记载等等,都非常详实。与一般讲述某一类现象历史的书不同,作者约翰米林根是医学博士,作为英军外科医生参加过滑铁卢战役,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决斗仍然盛行,作者本人也亲历了一些决斗,讲述起来栩栩如生。

决斗的流行

西方上流社会决斗流行到什么地步呢?真的可以说“一言不合“就决斗,很多决斗的原因在现在看来甚至都不值得引起争吵:衣服的好看与否、帽子的华丽与否、封地里有多少猎物,等等。为了情人、被人辱骂等更是平常的决斗理由。

荣誉高于生命:西方决斗的历史与趣事

诗人拜伦

大诗人拜伦的叔祖父拜伦男爵,就曾因与友人争论自己的领地到底有多少猎物而决斗。普希金曾卷入29次决斗,他本人也死于与连襟的决斗之前。

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上半叶,决斗在西方社会仍然盛行。墨索里尼还是一个编辑的时候在决斗中重伤对手,这场决斗持续了一个小时。1952年智利参议员,后来成智利总统的萨尔瓦多阿连德,在决斗已经是非法的条件下,还与人用手枪决斗,虽然是象征性的向天空开枪;1957年,后来担任秘鲁总统的费尔南多贝朗德特里,也进行了决斗。

荣誉高于生命:西方决斗的历史与趣事

《权力的游戏》红毒蛇与魔山的决斗

如果因为身体不便或者不适宜决斗,还可以找代理人。例如《权力的游戏》中著名的一幕:红毒蛇大战魔山,就是红毒蛇作为小恶魔的代理人进行的决斗。但这种情况比较危险,对于决斗双方来说,输的人要被执行死刑, 而对代理人而言,输的人要被砍去右手,更有可能像红毒蛇一样在决斗中惨烈地失去生命。

诗人的决斗

决斗不只在政治家之间,作家、诗人之间也会发生决斗。即使非常不喜欢“舞刀弄枪”的作家,有时也不得不拿起武器决斗。

中国读者熟悉的著名法国作家、诗人拉封丹(成语“火中取栗”就出自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就有一次奇怪的决斗。

彼时正值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拉封丹性情温顺,不喜争斗,因此有个外号“好人”拉封丹。他的妻子却行为不轨,但拉封丹对此视而不见。友人告发他妻子和一个骑兵有奸情,拉封丹本人并未亲见,但朋友们说他必须去跟骑兵决斗,不情愿的大诗人还是屈从了朋友们的意见。

荣誉高于生命:西方决斗的历史与趣事

拉封丹

决斗那天,拉封丹说,“亲爱的先生,我必须和你决斗,因为大家让我相信这是有必要的。”然后又很诗人本色地陈述了决斗的原因。接着抽出他的剑。不喜决斗的诗人当然打不过骑兵, 被迫自卫的骑兵击落了拉封丹的剑,向拉封丹说明他与他妻子之间并没有不轨之事,诗人冒着生命危险找他决斗也是荒唐的,既然自己的拜访引起了猜忌,以后他就不去登门拜访了。

拉封丹被骑兵的话感动了,坚持要求骑兵更加经常地来自己家,发誓说如果对方不再拜访,他将为此跟对方决斗......

女性的决斗

如果觉得决斗是男性的特权,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在西方女性也参与决斗,甚至有传闻说苏格兰一个家族的女性“完全赤裸”地决斗。当然,女性的决斗没有这么夸张,会穿一件防护罩来保护胸部和肩膀,防护罩向下则越来越窄,穿脱非常便利。

有些女性决斗中会蓄意伤害对方的脸和胸口——那些女性最在意的地方。

最著名的女性决斗者是歌剧演员莫庞小姐,朱丽叶德奥比尼。因为嫁给一位莫庞爵士被称为莫庞小姐。因为她的情人中有一位是著名的击剑家,所以她的剑术非常高超。

荣誉高于生命:西方决斗的历史与趣事

《权力的游戏》剧照

一次男演员侮辱她,莫庞小姐提出决斗,男演员拒绝,代价是跪在她面前祈求她的原谅。还有一次在一个舞会上,她对一位女士非常粗鲁,引起了在场的男士们的不满,要求她离开房间。莫庞小姐离开前,要求所有护着这位女士的男士都要接受她的决斗。男士们同意了,结果她杀死了所有男性对手,平静地返回舞会。

女性的决斗武器不只是击剑,火枪也是有的。有一个浪漫的决斗故事:一个女孩,被政府的警卫抛弃了,于是女孩提出决斗,并选择了手枪。聪明的助手们没有给枪内放子弹,女孩射击之后对此一无所知,以为自己没打中,勇敢地等着对方向自己射击。她的前情人为了吓唬她,瞄准了她很长时间,最后向空中开了一枪,结束了这场决斗。当然,知道真相的女孩又提出了多次决斗,但都没有这一次充满火药味。

禁止与传承

尽管上流社会崇尚用决斗捍卫尊严,但统治者还是很清楚决斗对于人才的伤害。从17世纪早期,欧洲法律就禁止了决斗,但现实中,只要决斗是公平的,司法并不会追究决斗者,即使受到起诉,也因为陪审团被判决无罪。因此禁止决斗的法令执行得程度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对国家的控制。

红衣主教黎塞留因为早年弟弟在决斗中丧生而非常痛恨决斗,他成为红衣主教之后严令禁止决斗,违背禁令的贵族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黎塞留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法国君主的统治空前强大,这一禁令还是非常有效的。

荣誉高于生命:西方决斗的历史与趣事

《火枪手》中的黎塞留

​“太阳王”路易十四也禁止决斗,但没有黎塞留那样坚决。路易十四还亲自派人保护了拉辛、莫里哀等古典主义大师,也为高乃依提供资助,指导勒布伦(画家)和其他艺术家的工作室。在路易十四时代,决斗确实被遏制了,发生决斗的次数与以前相比大大减少。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上,决斗是被广泛接受的,社会认为决斗中的技能是上流社会成员应该掌握的军事技能,有点类似中国武侠小说的“比武”,胜者表示“武艺超群”。

荣誉高于生命:西方决斗的历史与趣事

但与比武不同的是,决斗的目的不是杀死对手,而是展示决斗者的姿态:宁可面对生命危险,也要维护荣誉。当人们的名誉受到侵害,但司法并不能提供保护的时候,人们就采用了决斗的方式。今天美国不管“枪支管控”的呼声多么高涨,但“持枪”这一基本权利是没有人否认的,有美国学者认为,当今社会拥有枪支就像冷兵器时代拥有弓箭战斧一样,彰显着个人的独立,以及一个人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西方社会个人主义和对个人权利的推崇,与决斗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拜伦   决斗   路易   智利   红衣主教   生命   欧洲   高于   毒蛇   代理人   骑兵   美文   趣事   诗人   荣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