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哲学:对“不可证实”之物的证明

神(上帝)存在吗?

这个问题经常会出现人们的脑海中。无神论者用于反驳有神论者的利器,也是既然神(上帝)存在,如何证明给我看?

与这个问题对应的问题是,鬼存在吗?

中世纪的哲学:对“不可证实”之物的证明

记忆里有个老人说过,大白天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走路,认为人间没鬼,并不完全可信。午夜,空无一人的大楼里,或是荧荧鬼火的旷野上,再坚持认为没有鬼,那才是可信的。

想来有趣,怀疑“鬼神”是否存在的人,应该都没见过“鬼神”;而见过“鬼神”的人,却无法给出“鬼神”存在的证明。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们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证明上帝存在。

证明与证实

​理解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们的证明之路,需要走过“证实”与“证明”的岔路口。

很多人以为“证实”与“证明”是一回事。其实不然。

证实,顾名思义,见证某一事物或者事件。中文常说的“眼见为实”就有这个含义,亲身经历、亲眼所见,都是证实的方式。但证实不是证明,例如一个人通过坚持健身,减轻了体重,他用自身经历证实了健身有助于减肥。但这不是证明。

要证明健身对减肥的作用,就要用体脂率,基础代谢等等科学的分析来证明。

中世纪的哲学:对“不可证实”之物的证明

油画《摩西击打岩石》

同理,有很多教徒可以证实自己见过神迹,例如见到神的作用,见过佛光等等,但他们无法证明。也就是说,除了他们自己亲身经历之外,他们无法让没有亲身经历的人相信。

证明既可以与事实有关,也可以无关,事实可以只是证明的一个环节,但却是证实的全部基础。很多科学上的证明就无法用事实来体现,而是由科学的推理、论证体现的。需要证明的东西,是不能通过亲身经历来直接肯定的。

中世纪的哲学:对“不可证实”之物的证明

上帝存在显然不能通过显现的方式来肯定,而是需要证明。在神学上认为,通过显现“神迹”来让人们相信,是神用人不能理解的能力迫使人相信,也就是说这样得来的信仰并不真诚,与其说相信神,不如说相信比自己强很多的力量。

因此经院哲学家们才苦苦寻求证明,而不是神迹的证实。奥古斯丁给出了一条“心路”来“感受”上帝,而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则以逻辑演算与概念说明的方式,给出了一条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之路。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1225年出生,1274年病逝。他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我国南宋晚期。他逝世后一年,他的同胞马可波罗到达了元朝上都。阿奎那的著作《神学大全》,在我国顺治、康熙年间开始有了部分中译本,译为《超性学要》。

中世纪的哲学:对“不可证实”之物的证明

在托马斯阿奎那之前,对于上帝存在的理解主流,是奥古斯丁以柏拉图为源头的通过心灵的证明之路,即敞开内心,接受上帝之光的照耀。奥古斯丁认为,理解上帝存在无需证明,只要去爱人,爱上帝就能让人心明眼亮,简言之,是“先信仰后理解”的路数。

托马斯·阿奎那时期,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之前,在欧洲思想界占据统治地位的是柏拉图的思想。

中世纪的哲学:对“不可证实”之物的证明

拉斐尔《雅典学园》

亚里士多德对于物理学、逻辑学的广泛深入研究,给欧洲带来了思考的新内容,当时的欧洲人一方面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物理学而着迷,开始研究自然科学知识,一方面也为有关灵魂、理智的说法对于基督教教义的冲击而惶恐。

于是对待亚里士多德的态度产生了两级:教会一度禁止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传播,但在禁令下,各大学却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趋之若鹜,甚至在学校谈论中以谈亚里士多德为荣,让罗马教会的强制禁令成了一纸空文。

中世纪的哲学:对“不可证实”之物的证明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正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托马斯·阿奎那就是其中之一,他以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为源头,开启了不同于奥古斯丁的上帝证明之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逻辑证明道路。

阿奎那的证明

阿奎那给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

阿奎那时代的运动跟我们现在理解的运动不同,不只是物理学上的,还含有各种变化的含义。例如火燃烧火柴,就是火让火柴运动。

中世纪的哲学:对“不可证实”之物的证明

《最后的晚餐》

因果顺序,就是存在会产生结果的原因秩序,打破砂锅问到底,一定会问到最后的原因。试想一下一个懵懵懂懂的小朋友,追问父母为什么阳光下热,为什么太阳会发光,为什么会有太阳,太阳形成的最早的原因等等,总有一个问题会把父母问住,那么这个最终的原因,就是上帝。

这一条是对事物必然存在的原因的追溯,事物存在的原因总有一个终极的存在,例如人的存在,这个终极的必然存在,就是上帝。

中世纪的哲学:对“不可证实”之物的证明

伊甸园

例如热,和更热之间,就有个程度的差别。同样,存在更美好、更真实,最美好、最真实的事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的事物,就是上帝。

例如河流的流动,树的向阳等等,引导这些不会思考的自然物实现最适合生存的运动,就是上帝使然。

托马斯·阿奎那通过五个“事实”出发,即事物的运动、因果关系、产生与消逝、完善性等级、合目的性,来证明上帝存在。他出发的这“五个事实”都是人们公认的,不容置疑的。可以说,是一种从结果的事实出发,倒推原因存在的证明。

遗留的问题

阿奎那的证明影响很大。例如关于运动的第一推动的证明,几百年后牛顿发现了牛顿定律,对事物运动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很多人对牛顿皈依基督教不可理解,觉得这样对物理学具有奠基作用的科学家为什么会相信上帝。

中世纪的哲学:对“不可证实”之物的证明

其实恰恰是因为牛顿发现了事物运动的规律,就更坚信一定有一个第一推动者,将这些事物放到相应位置上,牛顿第一定律认为事物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外力改变。那么哪些事物是运动,哪些事物是静止的,最开始的这个外力从哪里来,让世界例如天体有着这样的运动状态,就归于上帝了。

中世纪的哲学:对“不可证实”之物的证明

康德

阿奎那这种诉诸于“因果关系”的证明,后来遭到休谟重创,而最严重的挑战则来自于康德,在康德那里,原因与结果、可能性与必然性这些被限定在经验世界,而上帝则不属于经验领域,给了阿奎那的证明最大的打击。

阿奎那的证明也遭到了近代基督教神学家的批判,认为这是把神学引向客观化的科学道路。如今的基督教神学家更倾向于重返奥古斯丁的“心路”证明:必须走向内心,才能见证上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奥古斯丁   亚里士多德   康德   托马斯   经院哲学   基督教   神学   因果关系   神迹   中世纪   学说   鬼神   美文   事物   上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