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明朝严嵩的故事

严嵩是奸臣吗?

《明史·奸臣传》云:“(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这是对严嵩的一句评价:在众人眼中,严嵩是历史上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与李林甫、秦桧等人一样臭名昭著。并且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但如果我们真的仔细研读明代历史,就会发现,严嵩其实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坏。

初入仕途

明朝奸臣严嵩,刚步入仕途时,非但不是奸臣,而且非常痛恨奸臣。

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明朝严嵩的故事

图片来自剧照

严嵩五岁启蒙读书,九岁读县学,十岁时县试成绩已经出类拔萃。19岁他乡试中举,25岁廷试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正德二年(1507年),严嵩授翰林院编修,官居七品。这一年他才27岁。

当时刘瑾权势极大,只手遮天,残害大臣、更改律法,朝廷中有很多比严嵩大的官员也有欲除掉刘瑾,但是都被刘瑾已移除掉了。血气方刚的严嵩,对政坛丑陋现象自然不能容忍,但他也知道自己翰林院编修人卑微言,反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可能改变官场生态的。所以严嵩刚踏入仕途时,心情是很郁闷的。

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明朝严嵩的故事

正德三年,严嵩祖父及母亲相继去世,他借给父母丁忧的名义干脆在老家躲起来,而且这一躲就是十年。直到10年后才还朝复官。

究其原因,除了看不惯刘瑾权势滔天,还有就不想和当时官场上的腐败分子同流合污。

例如钱宁,江彬

提及这两人,就不能不说到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

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明朝严嵩的故事

他是孝宗皇帝(朱祐樘 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

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明朝严嵩的故事

的独生子,孝宗一死,朱厚照15岁便无任何悬念地继了位。而15岁正是好玩好动之时,可偏偏天降大任,每日处理的奏章,枯燥无味,哪赶得上捉蟋蟀、摔跤,逛窑子。

明武宗当上皇帝的第二年,便在西华门外造了一座离宫别苑,宫殿两厢是一排密室,里面装满了娈童歌女,珍玩犬马,专供享乐,名曰“豹房”。

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明朝严嵩的故事

图片来自剧照

他还有个爱好,专收人当义子。他一共收了120多人当义子,这些人里面就有一人叫钱宁。自从被收为义子后,钱宁就自诩为皇庶子,工作就是给皇帝引进许多番僧,教导武宗秘戏,在豹房中恣意淫乐。此外还微服出行,但不是为了了解民情,而是为玩乐起来方便。钱宁这个个人不地道,表面是给皇帝提供吃喝玩乐,实际上他暗中勾结南昌的宁王,图谋造反。后来,宁王造反不成,钱宁连带倒霉。出卖他之人就是江彬。他们本来沆瀣一气,可终究是势利之交,难以长久,江彬把钱宁的种种不法行为向武宗和盘托出,武宗终于抄了钱宁的家。

提及江彬,就是有一次,武宗仗着自己力气大,想捉“老虎”,

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明朝严嵩的故事

谁知“老虎”照样反抗不误,亏了江彬救了他一命。武宗感激救命之恩,也收了江彬当干儿子,同时把大同、辽东等四镇的边兵调到京师,并让他当统帅,一时风光无限。南昌宁王造反,江彬还怂恿武宗大举南征,顺便到江南选美。北返途中,武宗忽然心血来潮想当一把渔夫,在清江浦自驾一条小船去捉鱼,不料却翻了船,被救起后因受寒太重,咳血而死。

就是因为这两个干儿子,把大明江山弄得阴云惨雾,就连严嵩都不愿与他们同朝为官,借着丁忧的由头,归隐乡野。一说是因疾病告归。


严嵩后来怎么又成了奸臣了呢?

再入仕途

满血复出后的严嵩,还是做翰林院编修,依旧无多大实权,依旧是个愤世嫉俗、不合时宜的小官员。直到嘉靖皇帝时候,他的仕途才算真正的开始了,嘉靖七年,严嵩由国子监祭酒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后来经过内阁首辅夏言的举荐之后,被嘉靖皇帝重视了,后面慢慢的向皇上献媚,盗窃威权,骗取私利,排除异己,成为了明朝七大奸臣之一。

当时为了能在朝廷立足,严嵩也选择了讨好皇上。

逢迎讨好

武宗死后继位的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明朝严嵩的故事

图片来自剧照

在这一朝,严嵩已经回到朝廷,当了礼部尚书。嘉靖皇帝一生最大的兴趣不问社稷江山,只为寻仙问道,他一心惦记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就要搞一些古怪的仪式,仪式中需要“青词”——这种文字是写给“天神”的奏章,要求写成骈文的形式,这事就由大臣代劳。这就有了严嵩严嵩用武之地(严嵩出生在贫寒人家,自小就聪明好学,从小学习声律,擅长作对),这种清词对他来说就是信手拈来。因此嘉靖皇帝欣赏有加。

上行下效。在整个嘉靖时期,首辅的争夺异乎寻常地激烈,但最后的决定权在嘉靖皇帝手里。他倾向于谁,谁就可以战胜对方。但他任人的标准可不看此人是是否易于控制、是否顺从。这就让群臣们想走捷径纷纷挖空心思地满足嘉靖个人的需要,这时期各种谄媚无耻的丑态纷纷出炉。

一次,嘉靖准备把生父兴献王牌位放进太庙,(太庙又称为皇帝的"宗庙","大庙"是古代皇帝祭祀远祖、近祖的地方,有时候也是国家面临重大抉择进行祭祀祷告的场所。太庙之内收录着本朝皇帝的神位,从开国之初到现任皇帝的更迭,可以被认作是一个朝代的"记录史册")可遭到群臣的反对。嘉靖继位本来就是个意外,那是因为武宗死时没有儿子,他这个当堂弟的捡了一个大便宜。他当上皇帝后,也想让父亲沾光。由于群臣反对使得嘉靖皇帝很是不满。一开始严嵩追随众议,后来发现皇帝不高兴,马上改变主张,并精心策划牌位入太庙的礼仪。这波操作让嘉靖很是满意,为后来的入阁打下基础。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鞑靼入侵河套(今宁夏和内蒙古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陕西总督曾铣发兵夺回河套,并上呈奏疏,建议从府谷黄甫到定边修筑一段边墙,再水陆并进,逼鞑靼退兵,此举得到夏言的支持,而严嵩揣测到世宗的真心,却一直默不做声。夏言向朝廷举荐曾铣,并与之商讨计划。明世宗决心夺回河套,并褒扬曾铣。此时严嵩暗中买通皇帝近待,称其“轻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严嵩更在世宗面前说两人夺回河套别有用意,世宗果然相信,批评夏言为难君上,威逼众人。世宗被严嵩的蒙蔽,虽然夏言极力辩解,但是却毫无效果,世宗日渐冷落夏言。这也使得严嵩在皇上面前站稳了脚跟,为以后“入阁为相”作了铺垫。

但当严嵩入阁为相时已61岁,到了退休年龄还上班,可见当时的严嵩是多么的渴望权利。而那时的皇帝还是明世宗嘉靖。

就在严嵩为相那年,这个皇帝受了一场意外惊吓。

有个叫杨金英的宫女,带领另外几名宫女把嘉靖捆在床上,要结果他的性命。可这几个女的慌忙中连勒人的绳子结都系不好,不但没勒死皇帝,反把自己的小命全都送了。

这场惊吓非同小可,皇帝再也不敢呆在原来的地方,长期住在西苑万寿宫中。当时陪伴在皇帝身边的除了一位方士,就是严嵩了。

得到这份恩宠后,他便大弄威权。百官奏事都要准备两份奏章,一份正本,一份副本,严嵩看过副本才能将正本交给皇帝。当时,凡溜须拍马的都能升迁,凡敢言直谏的都要倒霉。可见严嵩当时的多么受宠及权势之大。

就这样上位的严嵩,得逞的严嵩抓紧时间把自己变成了贪官,就连皇亲国戚都是索贿的对象。他的宝贝儿子严世蕃更是贪得无厌,上蹿下跳卖官鬻爵,弄得朝廷乌烟瘴气。实际上他们的贪腐早在严嵩入阁之前就已开始,监察官员也早有弹劾。严嵩的办法是每到这时便上书汇报工作,将所有的功劳归于皇帝,错误归于自己,嘉靖看了又龙颜大悦,浑身舒坦。

有权就任性,皇帝要包庇严嵩易如反掌。比方说,故意找一件事情向他咨询,即便毫无建树也称赞不已。这就等于告诉群臣,那个人是朕欣赏的,你们的弹劾没有用。

最终。在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八月,作恶多端的严嵩家产被抄,共抄得黄金三万多两,白银二百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此外还有田地上百万亩,房屋六千多间,以及无数的珍稀古玩、名人字画。严嵩出身原本贫寒,这些财产是从哪里来的?当然是他窃权二十年,父子二人搜刮来的。所以张居正说,严嵩当国,其实是“商贾在位”。

隆庆(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一年(1567)

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明朝严嵩的故事

,87岁的严嵩贫病交加,在举国一片唾骂声中死去。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曾权势滔天之人终落得如此下场。

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明朝严嵩的故事

图片来自剧照

那么严嵩到底是不是大奸臣?
严嵩之所以有名,除“罪大恶极”外,还因为他是“奸臣”。但是说实话,他的奸臣当得有点名不副实。只因他处在了当时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正如《明史》所列奸臣,不是在开国之初(如胡惟庸、陈瑛),就是在亡国之际(如周延儒、温体仁、马士英),唯独严嵩,是在嘉靖一朝。嘉靖朝是明第十一位皇帝,登基的时候(1522年)上距开国154年,下距亡国122年,正好在王朝的中间偏后一段。开国之初出现奸臣是不奇怪的,因为那时制度还是草创,时局也不稳定。亡国之际出现奸臣也不奇怪,因为那时气数已尽,弊端丛生。然而嘉靖一朝,照理说,这应该是“天下无事,安享太平”的时代,怎么会冷不丁地冒出个大奸臣来呢?
而纵观明代的皇帝,和历朝历代相比是较差的一个朝代。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明朝严嵩的故事

心狠手辣,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几乎被他赶尽杀绝。成祖永乐皇帝朱棣,

终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明朝严嵩的故事

残忍暴戾,也是草菅人命。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这两个算是不错,因此有所谓“仁宣之治”。可惜短命,仁宗在位只有一年,宣宗在位也只有十年,况且宣宗还因为喜欢斗蟋蟀而被称为“促织天子”。英宗朱祁镇(他有两个年号,正统和天顺),就开始出问题了。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做了俘虏,搞了复辟,杀了忠臣,而是开了宦官专政的先例,为大明王朝留下无穷后患。英宗的儿子——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也很够呛。此公宠信太监,迷恋佛道,热衷于房中术,朝政颇为秽乱。不过,宪宗的儿子——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却是难得的明君,被认为可以和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可惜天不佑大明。这个最温良恭俭让的皇帝却有一个最任性顽皮的儿子。他这个儿子——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堪称“亘古第一顽主”。而且,正是因为他的荒唐胡闹,害得孝宗这一系断子绝孙,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奸臣严嵩才得以粉墨登场。
与其说,严嵩作恶多端,罪大恶极,还不如说他是在替皇上背锅。

作为遗臭万年的大奸臣,史籍中所记载的严嵩所作之事绝不止诬害夏言这一件,像沈镰案、 杨继盛案、丁汝夔案等事件中,严嵩都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把沈镰送入大狱的,是嘉靖皇帝,让杨继盛不得好死的,也是嘉靖皇帝,让丁汝夔人头落地的,同样也是嘉靖皇帝。

严嵩在这过程中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真正意义上的“凶手”,嘉靖帝当之无愧。综合以上,我们不难推断,我们口中所谓的大奸臣严嵩,不过是替皇上背锅的工具罢了。

严嵩为什么会成为历史的背锅侠

与两方面原因有关。首先,但当时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呢?正是对皇帝逢迎讨好。嘉靖是明朝最会用仗责的一位皇帝,一句话惹得他不顺心,轻则皮开肉绽,重则当场暴毙。所以《明史》中所谓的“惟一意媚上”的言论只是当时的保命之策,是大势所趋。只不过严嵩执政的时间很长,这才让他的做法格外引人注目,自然也背上了骂名。

其次,嘉靖皇帝执政时期,明朝虽然还没到无可救药的程度,但也是国力日渐衰退。嘉靖一心崇拜仙道,不理朝政,谁敢对他有什么指指点点,立马仗责三大板。但是不管怎么说,嘉靖毕竟是个皇帝,他误国的种种罪责,总要有人替他承担。在根深蒂固的“尊者讳”观念下,人们往往“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才让当时事事都要插一脚的严嵩成了皇上的“背锅侠”。

只能说,严嵩不能算是个好人,但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封建王朝的发言人,不能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罪人。多少还有些悲情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明朝   翰林院   奏章   太庙   义子   河套   奸臣   嘉靖   群臣   仕途   权势   朝廷   皇上   美文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