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年前的弱小人类,得到了怎样的神赐力量,一跃成为地球新霸主

大家好,我是会做梦的桑尼,关注分享一切有关心智发展,最底层最有用的知识。

说起人类进化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7万年前的弱小人类,得到了怎样的神赐力量,一跃成为地球新霸主

一群满身毛发,佝偻着身体的猿类,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点点地学会了直立行走、使用工具、钻木取火,接着发明了语言文字,从而征服驯化了自然界的各类生物,最终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变成了“天选之子”的现代人类。

上述就是多数人对于我们人类自身进化的认知,但这种认知却会产生两种常见的错误,其一是错误的认为,人类的进化是呈线性发展的,即某一时间段,只有一种人类,人类是随着智慧文明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

其二是错误的认为,人类之所以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成为地球大自然的主宰,是因为人类比其他动物更聪明,或者说,人类的大脑有别于其他动物。

但真相果真如此吗?

01

据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最早的人类是从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开始演化的,祖先是一种更早的猿属:南方古猿。

7万年前的弱小人类,得到了怎样的神赐力量,一跃成为地球新霸主

大约200万年前,远古人类中有一部分离开了自己的栖息地,足迹遍及北非、欧洲和亚洲的广大地带。

因为各处生态环境的迥异,远古人类随着时间的发展,开始了不同方向的进化,在欧洲和西亚分布的人类,被后世的科学家称为“尼安德特人”; 在东方亚洲分布的,被称为“直立人”;住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人类,是梭罗人;住在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穴中的,是丹尼索瓦人;另外,还有我们现代人类真正的祖先,位于非洲的“智人”等等。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地球上,同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人种,这些人种之间,无论是基因还是外形,都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可以说,他们分属不同的物种,就如同现今地球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狐狸、熊和猪。

但他们同属于远古人类,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

首先就是他们的大脑都明显大于其他动物,也就是说,脑容量远远高于其他动物;

其次,这些远古人类全部早就学会了直立行走,也是因为直立行走,他们的双手得以解放,学会了制作使用工具,甚至是放火;

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直立行走的方式需要臀部变窄,对于人类男性没有什么影响,但对女性来说就意味着产道受限,而人类婴儿的脑袋同样很大,如此女性在分娩时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让胎儿在脑袋还没完全长大时提前出生。

所以,所有的人类婴儿都是实实在在的早产儿,比起许多其他动物,出生不久后就可以跑动,自行觅食,人类婴儿出生后许多重要器官的发育还不完善,这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人类婴儿在出生后需要母亲抚养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没有什么,但在居无定所,危机四伏的远古社会,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于是,人类必定会进化出社交关系,和族人同伴一起合作养育后代。

也就是说,在约200万年前,远古人类已经拥有了发达的大脑,超强的学习能力,会使用工具和放火,有复杂的分工互助的社会结构。

照理说,这些都是人类能成为地球霸主的巨大优势,那时的人类,即使还没有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也应该混得不错,然而,在那近200万年的历史中,在整个自然界,人类一直就是一种弱小、边缘的生物。

他们很少猎杀大型猎物,维生主要靠的就是采集植物、挖找昆虫、追杀小动物,还有跟在更强大的食肉动物后面吃些剩下的残渣。

例如一只狮子捕猎到了长颈鹿,远古人类只能躲在暗处,耐心地等待狮子吃饱。但是,狮子吃饱了还不能行动,旁边还有伺机而动的鬣狗和豺狼,这些家伙也不好惹,等他们吃干抹净后,才能轮到远古人类,如果那时肉已经吃光了,远古人类只能用石块敲碎骨头,吸食里面的骨髓。

即使偶尔猎杀大型动物,也是因为运气好,遇到了落单的,众人合作,猎杀完后马上就得跑,防止报复或者其他大型动物的出现。

显然,那时的人类混得很不好,然而,这一切在大约7万年前,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02

我们现代人类的祖先,远古人类中的“智人”,因不知名的原因,获得了一种足以改变世界的能力,这里且容我先卖个关子,不谈到底是什么能力,我们先说,“智人”凭借着这个能力,是如何在短短的几万年间,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之后一路“烧杀抢掠,很快就席卷了整个欧亚大陆,一跃成为了地球上的霸主。

7万年前的弱小人类,得到了怎样的神赐力量,一跃成为地球新霸主

首先,智人从非洲向北迁移到了地中海东部,这里原本是尼安德特人的领地,但没过多久,智人就把他们,包括当地的一些其他人种,都赶出了中东;

接着,智人的领地一路无阻地扩充到了欧洲和东亚,在大约4.5万年前,智人越过海洋,抵达了从未有人类涉足的澳大利亚大陆,然后是大约1.6万年前,智人又来到了美洲。

在这个过程中,凡是智人所到之处,都会掀起无尽的腥风血雨,用后世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当时的智人就是各处生态的“连环杀手”。

例如在4.5万年前,澳大利亚当时有24种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动物,但在智人踏足澳大利亚后的几千年内,其中的23种全部灭绝,包括重达两吨半的双门齿兽。

还有北美的长毛象,当时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但在智人侵入北美后,它们的数量就不断锐减,栖地不断缩小,直至最后灭绝。

7万年前的弱小人类,得到了怎样的神赐力量,一跃成为地球新霸主

据统计,智人利用得来的神秘能力,完成的第一波殖民是整个动物界最大的一场生态浩劫。

其中受创最深的是那些大型动物,在七万年前,地球上大约有200属体重超过50公斤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而等到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只剩下大约100属。也就是说,在人类还没有发明轮子、文字和铁器之前,智人就已经让全球大约一半的大型兽类走向了灭亡。

另外,除智人以外的其他人种,也都在这场浩劫中灭绝了,在农业革命的前期,大约一万年前,地球上就已经只剩智人这一个人种了。

虽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能证明其他人种的灭绝是智人造成的,但是,还能有其他原因吗?

03

现在可以回答之前留下的那个问题了,智人仅仅用了几万年的时间,就从弱小的边缘生物,一跃站在了地球食物链的最顶端,所依仗的是他们能通过语言和想象,创造出“想象的共同体”,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认知革命。

7万年前的弱小人类,得到了怎样的神赐力量,一跃成为地球新霸主

所谓“想象的共同体”,是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发明的一个词语,指的是我们人类和动物最大的不同,是可以一起想象原本不存在的东西,比如社会中一些公司、组织、宗教,甚至是国家,本质上都是“想象的共同体”。

“想象的共同体”最大的作用是可以使无数的,没有数量上限的陌生人一起通力合作。

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能发展到现今,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合作精神。

自然界中的一些群居动物,比如狼群、蚂蚁、和黑猩猩等,在特定场合也会群体行动和合作,但他们的合作都是生物上的基因设定,有一定的局限性,蚂蚁的群体协作生硬而死板,黑猩猩和狼群的协作虽然灵活许多,但却受到数量的限制。

据动物学家的观察,一般的黑猩猩族群,只有20到50个成员,只有极少数的,才能超过100个。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黑猩猩的群体协作是一种社交本能,而维持这种本能就必须成员之间互相了解,互相信赖。

根据社会学邓巴定律,人类的智力仅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那么在智力上不如人类的黑猩猩呢?

7万年前的弱小人类,得到了怎样的神赐力量,一跃成为地球新霸主

也就是说,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因社交本能而促成的群体,成员一定少于148。

在7万年前,因为不知名的原因,可能是一次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大脑结构的随机变化,智人突然获得了创造“想象共同体”的能力。

例如一个部落的智人,他们创造出了一个神灵,而且他们使周围部落的智人也相信了这个神灵,如此,这几个部落就可能因为这“共同的神灵”而互相协作,这就打破了邓巴定律的限制,之前狩猎的时候只有三十到五十个男性,而现在却可以聚集起来上百上千甚至更多的人,战斗力当然是呈几何形式增长。

而且据考古学家研究,当时的远古人类,只有智人会和部落外的人合作,甚至是进行贸易行为,而其他人种,都是在自己的部落内进行社交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尼安德特人在脑容量和身体素质上都优于当时的智人,最终还是灭绝了的原因。

至于动物族群之间,就更少合作了,一个族群的成员,还会经常因为食物不足而互斗。试想一匹狼和另一匹狼说,把你的食物分给我,你死后就会上天堂,这可能吗?

所以,智人崛起的真正原因,是通过语言和想象力,能创造“想象的共同体”,当然,大容量的脑子、直立行走、放火等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些能力只有通过前者,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效力。

毕竟,即使拥有了锋利的石器,熊熊燃烧的火炬,一个现代人也干不过一头大象,更别说远古时代的智人对长毛象了。

关于“想象的共同体”,可能有人觉得稀疏平常,这只是因为我们人类天生就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觉得没什么,就像直立行走,除了人类以外,其他拥有四肢的哺乳动物几乎没有能做到的,即使个别的,通过特殊的训练可以做到,也无法持续太长的时间。

“想象的共同体”其实是一个特别有深度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可以说是因其所生,也被其所困,后面会有专门一篇文章讲这个。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东非   智人   年前   人类   食物链   黑猩猩   考古学家   共同体   人种   弱小   远古   美文   社交   也就是说   地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