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孩子是做噩梦还是梦游?该怎么安抚最正确?



在着手处理孩子做噩梦的问题前,家长应该确定问题出在噩梦上。

当孩子在夜里哭闹着醒来,显得非常恐惧,或者从床上坐起来,看上去非常不安时,家长通常会认为孩子是做了噩梦。

但是,这些情况也可能代表着孩子经历了一次夜惊、非正常觉醒或短暂而激烈的梦游。夜惊与做噩梦是最容易被搞混的两种情况。


怎么分辨孩子是做噩梦还是梦游?该怎么安抚最正确?


做噩梦是指在快速眼动期做了非常可怕的梦,随后会出现完全觉醒

而夜惊则是一种非正常觉醒,发作时人处于半睡半醒间,通常发生在无梦或少梦的深度睡眠期

尽管从概念上来看,两者很容易分辨,但是在实践中,界限却没有这么明显,特别是对儿童来说。


关于夜惊与做噩梦的区别,家长可以参考表。

噩梦通常出现在快速眼动期,一般是在夜晚接近尾声时,而非正常觉醒则发生在入睡后几小时

的非快速眼动期,一般是在深度睡眠期。


怎么分辨孩子是做噩梦还是梦游?该怎么安抚最正确?



经历过噩梦之后,年龄稍大的孩子通常可以描述出梦的内容,到第二天早晨起床时,也仍旧记得。

但是经历非正常觉醒的孩子通常说自己没有做梦。


当孩子从噩梦中醒来,年龄稍小的孩子会哭闹,年龄稍大的孩子则会呼唤父母。

当家长出现时,孩子能立刻认出他们,并主动要求家长抱抱他、安抚他

而处于非正常觉醒状态的儿童并未完全觉醒,他可能会哭闹,也有可能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他会说话、喃喃自语、大哭


怎么分辨孩子是做噩梦还是梦游?该怎么安抚最正确?


他无法认出家长,也不允许家长对他进行安抚。要是孩子在非正常觉醒后期醒来,他根本不会记得刚刚发生的一切,甚至根本不记得刚刚做了一个梦。

被噩梦吓醒的儿童,即使完全清醒后,也会觉得恐惧

通常,在做噩梦醒来后,他会对再次一个人入睡产生抗拒,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他都会对上床睡觉心有余悸。


而经历过非正常觉醒的儿童在醒来后则会表现得比较放松,没有任何恐惧或行为激烈的迹象,很快就能再次入睡。

对有些孩子来说,“我做了一个噩梦”的含义是“我很害怕”。对这些孩子,只要他看上去处于恐惧中,家长就应该给予安抚


怎么分辨孩子是做噩梦还是梦游?该怎么安抚最正确?


要是你家宝宝做噩梦的频率非常低,几个月才有一次,那家长大可以忽略不管。对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需要费心去解释“这只是一个梦而已”。

此时家长要做的就是抱住他,好好安抚一番

对两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需要家长用平缓且坚定的语气来安抚他,要是家长能满怀同情地耐心听他描述所做的噩梦,他也会感觉非常受用。

要是孩子已经三四岁了,家长还是应该安抚他,除此之外还需要向他说明,他所经历的只是梦而已,并不是现实。



孩子做噩梦该怎么安抚?


在面对刚从噩梦中醒来的孩子时,家长要明白孩子此刻最需要的是支持与安全感

要是孩子在醒来后不愿意独自入睡,家长可以陪孩子待一会儿。

家长给孩子的支持应该是平静的、让人信服的,要让孩子相信,家长可以掌控局面,可以确保他的安全。


此时不宜过于严苛,当孩子处于极度恐惧中时,千万不要留他一个人在房内。

当然,家长也不需要为了安抚孩子而满足他的每一个要求。

例如,不要按照孩子的要求将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不要当着他的面去检查床底下和柜子里有没有东西,不要依着孩子重新摆放家具,也不要锁上窗户

因为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保护孩子,不如说是加深了孩子的推测:怪物就在屋子的某一个角落里。

家长应该用理性的方法让孩子知道一切尽在掌控中,没有什么能伤害他。要是孩子做噩梦的概率比较高,比如一个月有好几次,那我建议家长在白天跟孩子一起努力,找出让孩子担忧的症结,然后帮助他缓解焦虑。


怎么分辨孩子是做噩梦还是梦游?该怎么安抚最正确?


例如,有的一岁左右的婴儿无法离开家长身边片刻,家长可以通过玩躲猫猫的游戏来缓解这种情况,让孩子习惯家长消失在视线里又重新出现。

有些两岁左右的幼儿在养成如厕习惯的过程中总是做噩梦,即使他的如厕习惯已经非常好了,也还是会在夜里做噩梦。

家长可以先将培养如厕习惯这件事放一放,跟孩子玩玩画手指画。

应对3~6岁的儿童,家长可以直接跟孩子谈谈让他感到恐惧的事。


怎么分辨孩子是做噩梦还是梦游?该怎么安抚最正确?


家长要对孩子接触到的书籍、电影与电视节目做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让他接触到与年龄不符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很可能引发孩子的异常反应。

即使孩子看起来并不害怕看到的电影或电视,但是这些内容还是会刺激他,从而增加睡眠时的焦虑感。

无论对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家长都应该允许其表达出自己的感觉,但是要教会他掌握好度,避免做出道德评价。

不要让孩子觉得有暴力或性的欲望是一件羞愧的事,相反,家长要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这些事,更多地进行沟通而不是责骂。

对年龄稍大的孩子来说,开诚布公的谈话会让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感觉,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


丹尼尔,当我跟他父母谈了之后,他们明白了应该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决定晚上谁该睡在哪里。

其实,丹尼尔的爸爸每次顺着他的要求从卧室里出去,都会增加丹尼尔的不安全感。

通过谈话,丹尼尔的父母决定从此以后即使丹尼尔撒泼哭闹也不再顺着他了。

他们回去实践后发现,丹尼尔反而睡得更好了。不久之后,他做噩梦的现象也消失了。



案例二


亚历山大在叔叔去世后就频繁地做噩梦,通过咨询,他的父母鼓励他打开心扉,谈一谈对死亡及葬礼的看法。

他们纠正了亚历山大的几个错误观念,给他读了专门为儿童准备的讲死亡问题的书,渐渐的,他的症状就好转了。

劳伦在看了不该看的恐怖片之后就时常做噩梦,这些噩梦看上去也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焦虑。

但是由于她晚上实在是太害怕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了,所以我建议她的父母暂时睡在她的房间里,直到她的恐惧感与噩梦都消失为止。

同时,我建议他们在白天与劳伦谈谈那部恐怖片,帮助她缓解恐惧。劳伦对这个方法反应良好,不到两周,她就能安然就寝了,做噩梦的情况也消失了。

两周后,她就答应自己一个人睡,前提条件是一旦她做噩梦,爸爸或妈妈就要回到她房间里陪她度过剩下的时间。

接下来的一周,她不只做了一次噩梦,每一次她的妈妈都会依照约定过去陪她。

渐渐地,她的症状也消失了。



要是导致孩子产生恐惧的是某种他看到或听到但不理解的事物,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进行认知,并帮助他缓解压力。

但要是导致压力的原因是更深层次的,仅仅给予感情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那就应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治疗。


1: 点赞+评论 (评论时勾选“同时转发”)

2: 关注我的头条号 (后面还会持续不断分享更多帮助解决睡眠问题的好方法)

3: 私信回复关键字: 睡眠(就可以获得婴幼儿睡眠电子书150首助眠音乐,一定要私信哦~点击我的头像就能看到私信按钮了)即可免费领取~

希望大家将此文章进行分享,转载,让更多有睡眠问题的朋友看到,同为睡眠困难户,互帮互助好睡眠,您的每一次分享,都在为睡眠健康事业做一份贡献,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丹尼尔   噩梦   亚历山大   孩子   都会   如厕   私信   睡眠   恐惧   家长   年龄   父母   正确   习惯   儿童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