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为了促进内分泌代谢疾病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高临床医生对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充分展现华东地区6省1市内分泌代谢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进展,3月12~13日,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承办的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江西南昌盛大召开。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知名内分泌专家,线下参会520人,线上云直播观看23 759人次,大家通过“线下+云上”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内糖尿病和垂体肾上腺疾病的热点问题、研究成果和诊治进展。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在开幕式上,江西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魏佐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宁光院士,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朱大龙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母义明教授分别致开幕词。大会共同执行主席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英教授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赖晓阳教授主持开幕式。

江西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魏佐军代表东道主热情欢迎省内外的内分泌专家莅临南昌,他介绍了近年来江西省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方面所做出的诸多成绩,以及南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底蕴。他表示:“相信这次学术盛会必将为华东6省1市内分泌代谢学科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春天来了,我们内分泌的春天将永远绽放!”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宁光院士:加快推动新技术与内分泌代谢学科的深度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宁光院士通过视频的形式为本次大会致开幕辞。他非常欣慰地看到,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和协作,已经成为中国内分泌代谢领域重要的品牌会议。他强调:“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进一步重视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力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纳米、动态显像等新兴技术,与糖尿病等内分泌患者的科研、诊疗和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是推动中国内分泌代谢学科飞跃性发展走向世界一流舞台的重要方向。期待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聚合华东区6省1市及周围地区兄弟单位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开展高水准的临床、基础和转化研究,让更多新技术造福广大患者。”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带你认识内分泌司令部——垂体

本次论坛一如既往地打造了一场规模盛大、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朱大龙教授、母义明教授、王卫庆教授、陈丽教授、赖晓阳教授、刘建英教授、章秋教授等30余位知名内分泌代谢专家,围着“垂体相关疾病”的主题,为大家分享了自身免疫性垂体炎、垂体TSH腺瘤、生长激素瘤、肢端肥大症、垂体柄中断综合征、垂体功能减退、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等常见垂体相关疾病的诊治和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理念。


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母义明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下丘脑-垂体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他结合大量的临床治疗病例和影像学资料,重点介绍垂体影像技术、影像解剖、垂体常见疾病病生理与影像对照的基本关系与诊断思路,以疾病及影像成像基础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垂体瘤、泌乳素瘤、垂体生长激素和泌乳素混合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等MRI图像信息的特点,并为大家分享了复杂垂体肿瘤和垂体先天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技巧和治疗策略。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大会主席、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朱大龙教授为大家分享了自身免疫性垂体疾病:新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他介绍,自身免疫性垂体疾病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他以一种全新的垂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抗 PIT-1 垂体炎为例,这种疾病与能够异位表达 PIT-1 蛋白的胸腺瘤或其他肿瘤相关。循环中抗 PIT-1 抗体是疾病的标志物,PIT-1 特异性 CTLs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部分孤立性 ACTH 缺乏是副肿瘤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治疗策略方面,抗 PIT-1 垂体炎或孤立性 ACTH 缺乏患者在胸腺瘤或 LCNEC 切除后,垂体激素缺乏的现象不会恢复,其原因可能是 CTLs 对垂体细胞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大会共同执行主席、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赖晓阳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的诊治临床经验。自身免疫性垂体炎较为少见,可分为原发性垂体炎和继发性垂体炎,原发性垂体炎中以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最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垂体肿大和垂体功能低下,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手术等治疗及随访。她通过大量生动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着重介绍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垂体炎和 IgG4 相关性垂体炎的诊治进展,充分提高了临床医生对自身免疫性垂体炎诊治的认识。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大会共同执行主席、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英教授介绍了垂体TSH腺瘤与促甲状腺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的新进展。她强调,TSH腺瘤患者多数隐匿起病,慢性病程,常被误诊为Graves病。因此,诊断是应综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垂体动态增强MRI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技术)以提高诊断率。治疗方法分为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治疗后(无论手术、放疗或者药物治疗)均需密切随访。术后3、6个月及1年以及此后的每年都需要长期随访,密切观察相关临床表现的缓解和复发情况、检测甲状腺功能;垂体激素检查及增强MRI的随访可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监测垂体前叶GH/IGF-1轴、PRL、性腺轴及甲状腺轴等功能,必要时需给予替代治疗。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从基础到临床 名家解析垂体相关疾病诊疗精髓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解读肢端肥大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 版)亮点。肢端肥大症作为一种隐匿起病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循环中过度分泌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为主要特征。共识推荐经蝶窦手术作为大多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对手术切除腺瘤,疾病仍处于持续活动状态的患者,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建议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选择包括SRLs(奥曲肽、兰瑞肽和帕瑞肽)、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卡麦角林)和GH拮抗剂(培维索孟)等。放射治疗是手术治疗不成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三线治疗方法。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章秋教授介绍了生长激素瘤术后的内科治疗及随访经验。生长激素瘤常引起肢端肥大症,累及多系统,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误诊漏诊高。通过建立内分泌、神经外科、放射肿瘤学和神经影像科组建的MDT团队,有助于规范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及规范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此外,术后内分泌科规范评估、随访及长期管理至关重要。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丽教授介绍了腺垂体功能减退替代治疗的难点与思考。她认为,垂体瘤及其治疗是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患者,无论是术前和术后都应重视评估垂体功能,对于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及时、适时、合理、动态进行激素替代,同时加强随访和患者教育有助于有助于合理治疗,避免危象。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刘礼斌教授介绍了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SIS)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技巧。PSIS是一个能引起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的罕见症候群。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应当对该综合征予以重视,特别是对于生长迟缓发生早、生长激素明显降低的患者需高度警惕PSIS可能。诊断的关键在于根据临床表现、激素水平及垂体MRI,其中垂体MRI对PSI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PSIS一经确诊,激素替代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需要终生替代以及长期规律的随访治疗。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孙子林教授以两个临床病例的诊治过程为例,分享了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致垂体炎的诊疗经验。他强调,随着肿瘤患者广泛应用ICPis,垂体功能减退症进入ICPis时代!因此,内分泌科需主动介入使用ICPis的肿瘤患者的前期管理,是早期识别的最佳策略。ICPis致垂体炎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ICPis用药史是主要诊断依据,血压、电解质、血糖代谢水平和垂体靶腺激素监测是诊断必须,垂体影像学有助于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益明教授和大家分享垂体瘤诊治的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工作经验。华山医院垂体疾病MDT诊疗团队由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神经影像、神经放射外科、神经病理、眼科、泌尿外科等专业组医生组成。临床工作中,内分泌专家制定完整的垂体功能评估方法,神经外科专家不断开创新方法,让手术精益求精;神经放射外科可为部分垂体瘤手术进行有效补充;神经影像为鞍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提供宝贵意见和方向;神经病理则为疾病进行最后诊断把关。这种MDT的诊疗模式,大大促进了各种垂体瘤诊治特别是术前鉴别诊断、术前并发症评估和治疗、术后随访更加规范完整。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立勇教授提出了一个临床思考:颅咽管瘤和 Rathke 囊肿是同一种疾病吗?这个问题引起大家热烈讨论的兴趣。颅咽管瘤和 Rathke 囊肿无论从名称、组织起源还是影像学征象在临床上都存在容易混淆的情况。杨教授认为,尽管颅咽管瘤和 Rathke 囊肿虽组织发生同源,但发生机制、发病过程、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以及预后等均大相径庭,两者非同一种疾病。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安徽省立医院叶山东教授为大家解读了《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AGHD)诊治指南》相关亮点。成人特发性GHD罕见,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确诊较为困难,新版指南推荐对有下丘脑/垂体疾病史患者应考虑存在GHD的可能性。对临床怀疑成人GHD者进行评估确认,有助于确认是否启动GH替代。成人GHD推荐不依赖于体重的个体化rhGH治疗方案,采用IGF-1作为剂量调整的指标。推荐rhGH治疗从低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使IGF-1水平维持在与性别年龄匹配的参考范围内,综合IGF-1水平、临床反应和耐受性进行调整。考虑到IGF-1的检测差异,在诊断和随访整个评估过程中宜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李红教授分享了ACTH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的诊治进展。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主要包括库欣病、异位ACTH综合征及罕见的异位ACTH释放激素分泌肿瘤。不同原因所致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相近,但治疗方法各异,准确的病因诊断至关重要。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仍然是临床上的诊断难点,难点就是确认ACTH的分泌来源。用于鉴别ACTH来源的无创检查主要包括HDDST、促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兴奋试验、去氨加压素试验以及垂体磁共振成像检查。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谷卫教授和大家分享了尿崩症的最新诊疗进展。尿崩症的鉴别诊断包括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多尿。在尿崩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精氨酸加压素测定、基于肽素的新诊断算法等新的试验方法比经典的水剥夺试验显示了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尿崩症的治疗药物通常以口服或鼻部应用的形式给药。最重要的是,必须指导患者了解低钠血症的风险。尿崩症的诊治不仅需要内分泌专科医生的努力,还需要联合神经外科、肾内科、肿瘤科、检验科、放射科以及病理科等,进行多学科、全面、长程的研究和管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积兄教授介绍了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不当病例诊疗体会。TSH分泌不当的病因诊断是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以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TSH腺瘤)为例,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的综合分析。典型TSH腺瘤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注意以少见临床表现起病者,尽早筛查以赢得更好的治疗时机。TSH腺瘤导致持续高水平TSH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在诊断为TSH腺瘤的患者中,尤其是怀疑有长期垂体瘤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此外,上海瑞金医院的王卫庆教授和叶蕾教授的研究发现注射 SSA 后,以2小时TSH为基线,24小时TSH的抑制率有很好的鉴别诊断的意义。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刘建萍教授介绍了垂体腺瘤与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治疗经验。她介绍,生长激素瘤的治疗包括手术、生长抑素治疗和放疗,手术后生长激素水平的下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糖代谢;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血糖的影响尚不明确,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ACTH瘤患者对糖代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外科手术后,随着皮质醇水平的下降,糖代谢可以得到部分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李平教授围绕着高泌乳素血症和泌乳素瘤诊治中的焦点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腺瘤,是男性和女性性腺功能减退和不孕的重要原因。建议通过单次的血清泌乳素测定来诊断高泌乳素血症,采血过程应避免过多的血管刺激,不建议作动态的泌乳素分泌测定。轻微的泌乳素水平升高可能由泌乳素瘤引起,但此时更应考虑到其他种类垂体瘤的可能。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s)是治疗泌乳素瘤的首选药物。对于停药问题,经过2年的成功治疗,所有的小泌乳素垂体微腺瘤和部分泌乳素型垂体大腺瘤患者均应考虑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21年版)》重磅发布

3月13日,在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上,《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21年版)》重磅发布,新版指南将为临床医护人员规范应用最新的胰岛素泵操作技术提供重要的指导。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南京市第一医院马建华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21年版)》更新要点。2021年版指南主要有五大更新要点:(1)明确中国市场胰岛素泵的分类;(2)新增血糖控制质量评估新指标;(3)新增院外治疗方案的个性化推荐;(4)完善胰岛素泵治疗期间血糖监测;(5)强调胰岛素泵师及胰岛素泵的护理。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21年版)》在沿用2014版指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胰岛素泵的初始剂量设定的基础上,不仅突出了经典胰岛素泵以及新型胰岛素泵治疗的操作技术,还涵盖了与胰岛素泵治疗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血糖监测、血糖控制质量评估、胰岛素泵的院内外管理和维护等,内容注重时效性、科学性与临床实用性。


此外,本次论坛还特邀杨文英教授、杨立勇教授、马建华教授、包玉倩教授、石勇铨教授、杨涛教授、徐向进教授、李红教授、胡玲教授、李平教授、谷卫教授、李益明教授、徐积兄教授等专家分享了糖尿病治疗、降糖药物、胰岛素泵以及Rethke囊肿、ACTH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尿崩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新诊疗理念、新成果。


总之,本届论坛学术氛围浓郁,收到了良好的反响。30余位知名内分泌专家分享了垂体相关疾病在诊断、治疗、临床研究及多学科协作等诸多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并对垂体相关疾病诊治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华东地区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和研究水平。同时,本次论坛也进一步让全国同道凝聚共识搭建了坚实的桥梁,进一步提升基层医院垂体相关疾病的规范化诊治能力,促进我国内分泌代谢事业的蓬勃发展。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名家同台话“垂体”——2021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南昌举行

致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英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赖晓阳教授、刘建萍教授对大会组织工作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保障了华东论坛的圆满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垂体   内分泌   尿崩症   腺瘤   生长激素   南昌   综合征   激素   中国   名家   临床表现   患者   影像   教授   疾病   医院   论坛   胰岛素泵   华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