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经营之父松下幸之助倡导的“扫除力”看日本企业经营美学

3S:整理、整顿、清扫

日本的优秀企业大多都是从老板到员工自上而下致力于清理整顿和打扫的,其经营界名人本田宗一郎、松下幸之助更是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那么扫除力究竟能给企业经营带来什么效应呢?回顾日本企业历史就会发现,经营的难题都是靠扫除力攻克下来的,直到如今仍有很多制造企业倡导整理、整顿、清扫等5S运动。5S是上世纪70年代后半-8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其时代背景是以大型企业为中心开展的全员、全面性生产维护(即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活动。意在全员参与,将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列入议事日程而推广5S运动。当时日本企业为了和欧美企业激烈竞争,全面提高生产效率而开始狠抓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有了3S运动,因为当时劳动灾害频发,为了提高加强工作职场的安全性而倡导整理、整顿、清扫的3S运动。

“杜绝浪费”的号召和宣传周

如果再往前追溯日本企业发展史,就会发现其实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日本企业就已经开始致力于3S工作,那时日本国内关东大地震和昭和恐慌事件,让日本全国上下陷入艰难困苦的状态。因此为了节约,企业纷纷号召员工杜绝浪费,开展“杜绝浪费宣传周”活动。再往前追溯,1900年前后当时出现了很多劳动者聚集的工厂,那时就已经实践了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当时大多是纤维纺织工厂,女工特别多,因为都是为了偿还父母债务而被抵押过来的,所以不得不在这样的工厂里从事低工资、作业时间长的工作。史料记载:当时连说话打岔的时间都不给女工们,且不得不长时间连轴转;而男工的工厂则出现不守纪律、缺乏工作勤劳意识等问题,所以为了加强培训而开始倡导打扫、清理、整顿3S运动。

整理整顿清扫所产生的经营美学

日本文化背景自古以来就重视整理、整顿、清扫。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原因:其一是宗教信仰。日本人去神社参拜之前都有先净身的风俗习惯。其二:客观环境造成。日本气候闷热潮湿;国土狭窄人口密集,这就不得不让人从自身、家庭开始注重整理、整顿、清扫。有了这个文化背景,当日本企业面临经营危机时,往往会全员出动在整理、整顿、清扫的过程中找到各种问题的突破口。那么,这里面所产生的经营美学又是什么呢?大致可分为扫除这件事所带来的直接效应和扫除的人所产生的间接效应两大类。直接效应就是改善了职场环境卫生和公共区域的卫生状况、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削减了成本;间接效应就是延长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员工的职业操守、加强了团队意识和带入感、提升了销售业绩。

为何不外包清扫业务呢?

企业的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其实是可以外包给乙方,也可以自己员工完成。日本企业曾针对这两种方式向各类企业做过问卷调查发现:扫除这项工作本身的直接效应上,两种方式的结果都一样;但打扫的主体所产生的间接效应上,自行解决的方式则效果要高出很多。因为员工自己打扫工厂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主人公意识,对每个设备会更加爱护、爱惜,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大家一起干活打扫而增强了团队意识,活跃了职场气氛。而顾客消费者看到了员工清扫的身影,也会不由自主心存感激而带动销售额的攀升。企业就这样让内部员工自己完成整理、整顿、清扫工作使企业和员工自身都得到成长。

以上是根据日本史料记载来分析整理、整顿、清扫所带来的经营效应。那么接下来根据最新的日本经营学研究结果分别从经营战略创新和难题攻克这两个角度来分析扫除力的经营美学。

日本人的问候礼节对经营战略创新的影响

关于经营战略创新,2000年前后欧洲研究学者曾提出现场主义的实践型经营战略。即Strategy as Practice(以下简称SaP)」。这之前全球一直都奉行美国式战略创新,讲究新颖奇特和个性特色。与之相反,SaP则更关注战略创新过程中和实践经历之间的关联。特别是日常实践活动中的那些习惯性举止行为,打个比方,日本人见面问候寒暄,会低头弯腰行礼;欧美人习惯握手;中南美一带国家则习惯贴面;这些我们都不会去意识到差异性。可是如果不按照习惯去做,则很难将其归到一个社团里。诸如这些Practice,它们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对社团的组建有着很大的主宰力。同理,企业向心力也正是有着无数个Practice的累加而一点一点影响着我们的经营战略创新。

聚焦Heuristic(启发式的问题导向思维)

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人以及企业所倡导的整理、整顿、清扫,正是一种Practice,通过贯彻SaP,有别于美国式战略创新,重视扫除力让战略创新过程中的特征更加明晰。打个比方,美国企业在制定战略方针时,往往都是较少数经营者迅速下结论,这样虽然或许能在短时间收到很大成效,但同时也可能会增加由于制定者的更迭而失去企业发展势头的风险。而相反,重视扫除力的日本企业,会根据时代变化以及状况的改变,让员工利用打扫、整理、整顿的手段,在践行过程中突破各类经营性难题,打造一个能灵活适应各种环境变化,随时制定包括战略在内的各种目标方针和使命的经营体系。

另一方面从攻克难题的角度来看,如何着手发现问题症结,我们则更加应该聚焦heuristic。因为它是专门找到根本性、实质性问题的特殊手段、亦或者是将难题分解成一个又一个容易解决的小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遇到困难首先会用网上搜索引擎,或者倾听占卜师意见,这就是一种heuristic。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应该有自己独特的heuristic,不过从日本企业发展史来看,都是通过扫除、整顿、清理这个途径找到突破口的。有了困难企业全员出动,打扫、整理,共同去搜寻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事实上倡导扫除力以后,很多企业都浮现出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即便是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扫除力仍然发挥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日本   扫除   美学   日本人   杜绝   全员   松下   效应   难题   意识   工厂   年代   员工   战略   工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