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坚武传略(36)

(36)

白坚武传略(36)

  到此为止,白坚武所策划的所有行动几乎都已告失败,而且,身份暴露的他已经感到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胁,稍事整理,他便和几个属下一起踏上了流亡的道路。当然,他自己是不会承认“流亡”的,他的解释是“余年来因人事拘束,不得为国外之行,今正好一往;且救国之业即借重外援,尤须晤见其重要当局方得要领耳”(1933,6,2)。后面这句话倒是实情,他此行的目的之一便是要会见“重要当局”,求得支持以图东山再起。不过,他这里说的外国,是指的早已宣布独立的“满洲国”;所谓“重要当局”,指的是溥仪傀儡政权。

  1933年6月3日一大早,白坚武便和温佩珊、毕载奕、陈曲江等人登上了日船“天津丸”。次日,到达大连。在大连,他定做了一套西服,并与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喜多大佐会见,介绍了此次津沽失败的经过;6月6日,坐火车到达满洲国的新京,也就是长春。在长春,他第一个会见的,便是日本关东军的参谋长小矾国昭,两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随后,又与何庭流一起与喜多大佐进行了实质性的谈判。白坚武从建立大亚细亚主义、防赤反共战线的团结,以及蒋介石和冯玉祥的未来等为题,进入了深入的探讨。后来,又陆续拜会了满洲国军政府最高顾问多田俊、新京副市长大迫幸男、关东军第一师团长斋藤弥平太等日本方面的高官,以及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实业大臣张燕卿、立法院院长赵欣伯等人。但是,对他来说收效甚微,因为此时日本人与国民党政府签署了停战协定,“对倒党救国运动暂行不助”。在日本人眼里,白坚武已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所以,对他的态度非常冷谈,并处处予以制约。因为经济困难,白坚武一行不敢再往旅馆,只得在市外觅房赁宅,安下身来。白坚武深知没有钱什么事也干不成,他就利用身在东北的便利条件,索讨在天津经营星照堂远记时所放的外债。当时东北矿务局曾经贷过一笔数目不小的款,白坚武想将此款讨回当作经费。这就是他所说的“大石桥债案”。可是,讨这笔债非常困难,因为必须经满洲国逆产清理处批准才能讨回,而各个环节上问题都很多,不能轻易通过。求日本人相助,对方都以军事机关不敢参预民间事务的借口予以拒绝。所以,这场讨债进行得旷日持久。

  他把人派出去讨债,自己闲居无事,就开始写作以备将来培训人员用的教材《教纲》:“余拟作《教纲》一书,推求其本原,领导群伦以究其良,知良能拯救此人兽不分之地狱囚徒……书成既以集合训示同志”。8月中旬,书稿告竣。白坚武自己非常满意:“至情文之美,于序文可以见之,作语体范本亦可也……书成,不欲令大军阀、大地主、大资本家及洋博士看,以永不能知、永不能行,且又为之辞也。吾成斯书之意,盖为小兵、小官、小农、小工、小商、小学子教也。”他将此稿印成书,分赠有关人员阅读。

  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满洲国采金公司理事长张岱杉。张岱杉此人非同小可,他曾数度任北洋政府的财政部长,且与日本驻华军界高层非常熟悉,活动力甚大。白坚武认为此人有利用价值:“此公人极明捷,在政台多年,富有经验,计事多谋,详谈甚契。今后当有许多借重之处也。”他决定请张岱杉代表他到日本一行,从“策源地”上求得日本人的理解与支持。他对张交待了三点:一是要张以第三者的资格,在“公道”立场上向日本人谈谈华北问题;二是向日本人解释,白坚武将来回津之后,其行动只在小规模的接洽,不包括暴烈行动,因此,不会对日本与国民党政府的联合造成太大的冲击;三是合作资助特别是经济援助问题。另外,他还准备到热河招集民兵2万人,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问题的方案。白坚武认为,热河民间藏枪很多,对日军会造成很大威胁。由日本人出面收缴这些枪支,显然容易激起民愤;如将此任务交给他,则是一举两得。白坚武说,“国民党无论如何不能救中国,非余等出头,无以清内对外,革命手段不妨从变。”为了筹集张岱杉去日本的经费,白坚武几乎绞尽脑汁,多方筹款,才凑足了一万元。

由于日本人不允许白坚武破坏日本与国民党政府的合作,白坚武无事可作,便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政治组织——正谊社。正谊者,取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之义也。经与何庭流等人商议后,决定正谊社投总裁一人,下设军政组、政治组、外交组、组织组、惩戒组;每组设立主任干事一人,干事若干人。正谊社的纲领是:

一,本社以知任勇教纲救国;二,社员应以服从教纲者服从领袖;三,社员须不诈不懦,知行合一,违叛者严重惩罚。同时,又为不大读书的士兵设立“兴北会”,规定:一,本会主张北人自决,以强中国;二,凡会员当打倒国民党蛮子者,为北人报仇;三,凡北人之依附巴结国民党之蛮子者,亦一律打倒;四,会员入会不忠者,须处严刑;五,入会须经先进会员介绍,在关帝牌位前明誓;六,本会命令,会员须绝对服从。

另外,附件还规定,凡会员介绍多数忠实会员者,应按所介绍之数以为累奖。为了培训同志,白坚武又起草了《军人须知》。为了使士兵好记,用白话写成,且篇幅很短,计分六条:一歼仇;二爱民;三惜名;四保械;五练技;六守法。各条均有短章说明,义取精要,文取捷便。《教纲》与《军人须知》作为教材同时使用;《教纲》用来训军官,《军人须知》用来训士兵。

  纲领即成,接下来便是招兵买马。八月底,白坚武结识了热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松室对到热河集合民兵一事极表赞成。白坚武原来就想让冯兰亭到热河集合团丁成军,以树基本根据,今天逢松室,机会大好,就邀松室与冯兰亭同去热河。松室很痛快地就答应了。接下来,双方又共同商定了成军组织方法、人材分配、财饷筹办等具体事宜。这让白坚武又重新看见了成功的希望:“热河一行所有须办各事俱行定妥,就中军队以到达日为始,先集合教练少数,逐渐加多,自易训育成军。能有四、五万之军,华北少有布置,取平津不难也。”

9月23日,白坚武接到冯兰亭自凌源的来信,说招集的人员与枪械俱有,要求立即筹备军饷与服装。原来蒙古王允诺担负军队给养经费的,而现在蒙古王等人就在长春,白坚武让李鹤轩前去接洽,希望地方能负担一部分给养,到热河以后再商计妥善办法;同时,他给天津家中捎信,令家中速筹一万元汇来。25日,津款汇到。但是,28日李鹤轩回来了,报告说蒙古王称权秩有限,给养一事无能为力。白坚武虽然对蒙古王的出尔反尔十分生气,但也无可奈何。没有钱,热河招兵买马的事就无法进行。因此,白坚武的情绪一下又低落下来。

10月4日,时值中秋节。“月圆之节,当别离之后,天末迢迢,人意如何?”白坚武高诵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禁不住怆然泪下。他同何庭流等人饮酒,均因心情不好,饮酒过多。白坚武也喝醉了,肝肠内烧,家国之念,怆然心中,不能自己,遂赋诗一首:

底是中天月,偏逢此夕圆。

有家常恨别,避地独卿怜。

官阙悲沉雾,功名感逝川。

明年今夜约,玉蝀共游仙。

  冯兰亭此时也已到达天津,等待与白坚武商议下一步办法。白坚武认为不能再等下去了,他决定立即回天津。第二天,稍事安排;10月6日就搭乘长山丸船回返天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关东军   热河   蛮子   华北   蒙古   无事   满洲国   传略   给养   长春   天津   日本人   日本   当局   国民党   会员   白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