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养的是体内的“正气”

养生,养的是体内的“正气”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黄帝内经》中讲的人体身体得以保持健康的总则。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体的健康状态良好(即正气【阳气】充盈的时候)时,他感受到与别人一样的病邪,身体遭受伤害的概率是会明显低许多的。这就好比2003年的非典时期,最后总结下来,那些被非典击倒的一般都是一些老弱病残人群,而真正正(阳)气充满的青壮年是很少的。

这是因为,人体就像一个城堡,体内的正气是保护城堡的部队,体内外的病邪是破坏城堡的敌人,当正气的部队很强时,遭遇到邪气敌人的侵袭,因为正气力量大于病邪的力量,它就能很快的平息下来。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比如,很多时候遭遇了同样的风寒,身体好的人就是打两个喷嚏就没事了,而身体不好的人可能会感冒一个星期。

生活中,我们如何养护人体的正气呢?

一、调整自己,与自然规律相应

自然界的变化是由气的运行变化产生的,当气运行在地表,且越来越旺时,天气自然就会越来越热,反之亦然。

中医讲,同气相求,人体气的运行也遵循着这个规律。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能与自然规律相应,那我们身体内的气就能顺应着自然之气运行的大势,顺势运行,运行起来更加畅通。反之,则会与自然之气的运行相悖,两气出现摩触,进而令人体之气被减耗。

二、守正,保持好的行为习惯

在饮食方面,孔子曰“不正不食,不时不食…”应该是饮食守正的典范了吧。同理,我们保持饮食材料的新鲜、应季,以及食材形态的周正等,即是在饮食上的守正。

在生活习惯方面,我们曾经经常听到家长及长辈的教导:“站有个站相、坐有个坐相…”以及“站如松、坐如钟…”等,我们能坚持在行为上做到这样,即是在生活上的守正。

因为我们做到守正时,身体就能时刻保持正直的状态,那体内气的运行就能更顺畅,如果气血运行通畅无碍,那身体必然无痛无灾。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三、多学经典,保持心态的平和

古人有“三日不读圣贤书,感觉面目可憎”之说。其实是指,我们人要是不常读先贤的经典,引导自己豁达的看待事情,自己就很容易被当下的环境牵制而出现心理的波动,甚至因为不能开阔的思维当下发生的一些事情而以致心理失衡。心理失衡时,一定影响生理发生相应的改变,随之耗伤人体正气。

常读圣贤书,就能看开自己,保持心态的平和,让身体更多的保持自然生理状态。自然界本来就是正气充盈的,人处其中,自然也能得到正气的长养。

总之,在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时时观察并保持自己生活习惯的端正。因为“同气相求”,端正的生活能使体内的正气日益充盈,令身体得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保持健康!

提高身体的敏感度,敏感的感知身体的细微变化。时刻感知并保持自己生活习惯的正直、心态的平和以及与自然的相应,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做到“早预防,健康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黄帝内经   正气   同气相求   体内   自然规律   城堡   平和   心态   人体   状态   身体   饮食   自然   心理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