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

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
俗话说“良药苦口”,生活中,我们吃到的药大多都是苦的,故很多人以为凡药皆苦。
但事实上,我们平时常用的中药里也有很多甜的,甜中药一样能够保健治病。
家中常备这些甜中药不仅可以食疗养生,还能辅助治疗,所以不妨买些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
1.山楂:助消化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现代人多饱食鱼肉,运动量又小,常常消化不良,这时就可以吃点山楂。
《本草通玄》载山楂“消油垢之积,故幼科用之最宜。”《本草纲目》中说山楂能“化饮食,消肉积,滞血痛胀。”
中医常用山楂治疗肉食积滞、小儿乳食停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等症状。
山楂不但能食用,还有外治的作用,比如《本草撮要》中记载“冻疮涂之。”
同时山楂还可以用来开胃,增强食欲。吃了油腻食物不消化,服上一颗,一般二十分钟左右会消除症状。


2.枸杞子:治眼干
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枸杞井》中的一句诗。很早以前,古人就对枸杞赞赏有佳!
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中医认为,枸杞味甘、性平,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归肝、肾经。
3.麦冬:治便秘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


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如果便秘,可以自己自制麦冬汤,用元参30克、生地24克、麦冬24克,取水八杯,煮取三杯,加蜂蜜60毫升,分三次温服。
此汤能增加胃肠蠕动,润肠效果非常好。不仅如此,在秋冬季节祛燥效果也很不错。


4.山药:治脾虚

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


山药又名山芋、延章、玉延、儿草,《神农本草经》中把它列为上品,说:“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健脾胃,益肾气,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本草正义》: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
小儿脾胃虚弱,时常没有好胃口,且时不时腹泻,这时让孩子多吃点山药,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陈皮:和胃化痰
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
陈皮,也叫橘皮。分布于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金秋,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病的功效。
《本草纲目》言陈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名医别录》说其“下气,止呕”。
中医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以陈皮为主要成分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
6.杜仲:治肾虚腰疼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胃经。
《神农本草经》记载杜仲:“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杜仲可补肝肾、强筋骨,肾虚腰痛尤宜。其他腰痛用之,均有扶正固本之效。常与胡桃肉、补骨脂同用治肾虚腰痛或足膝痿弱,如青娥丸(《和剂局方》)。
也可以用杜仲来泡茶,泡酒,或在烹饪时作为辅料添加于菜品中。杜仲茶具有补血与强壮筋骨的作用,经常久坐,腰酸背痛的人宜常喝。


7.胖大海:治咽喉肿痛
胖大海性味甘寒,作用于肺经,长于清利咽喉,并能清泻肺热,故非常适用于治疗咽喉肿痛。
不论单用泡茶,还是协助其它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药,都非常有效。
胖大海不但能清利咽喉,而且长于利咽开音,用于治疗声音嘶哑,致使失音,不论是急性或慢性用之都有效。需要注意的是胖大海不适合长期饮用。
8.甘草:解毒止痛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等功效。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
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9.龙眼肉:补血安神
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
龙眼肉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中医认为,龙眼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宁神、健脾止泻、利尿消肿等功效。
适用于病后体虚、血虚萎黄、气血不足、神经衰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病症。
龙眼肉除可以直接嚼服、水煎服用外,也可制成果羹、浸酒,还可与白沙糖共同熬成膏剂服用。
10.罗汉果:润燥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罗汉果为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实。别名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鳖,被人们誉为“神仙果”。
罗汉果性味甘凉,归肺、大肠经,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的功效。尤其对肺、肠有一定的滋养功效,秋季冬季容易干燥,服用罗汉果润燥。
服用罗汉果非常简便,煎水、冲泡饮用即可,也可以直接咀嚼着吃,每天冲泡两次、一次10克即可。坚持服用,可以保持肌肤的滋润和身体的健康。
11.党参:治气虚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党参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适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溃疡、贫血、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症。
体质虚弱,气血不足,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四肢乏力,以及病后产后体虚者宜食。


12.玉米须:治炎症
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
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


《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


13.桑葚:滋阴养血

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
桑葚,是桑树结的果子,又名桑实、黑椹、桑果。味甘;酸;性寒。归肝;肾经 。
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 。
经常熬夜,头发早白,口干口渴,便秘的人,可以适量服用。

酸酸甜甜的桑葚,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上树摘桑葚更是儿时的美好回忆。每年5、6月份桑葚成熟,大家可以试试鲜果的味道,桑葚干或桑葚膏也具食疗作用。


14.大枣:益气养血


良药未必苦口,这15种“甜品”中药,好吃又治病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调营卫,解药毒。用于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盗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妇人脏躁。
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袪风的功效,对治疗过敏性紫癜、贫血、高血压、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增高以及预防输血反应等均有理想的效果。

“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杲:(大枣)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


15.饴糖:补脾益气
饴糖,甘、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
饴糖,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麦芽糖浆或麦芽糖饴,是用大麦、小麦、玉米、粟或玉蜀黍等粮食发酵糖化制作出来的食物。
如果想要改善脾胃虚弱、肺燥咳嗽、咽喉肿痛的状况,可以适量食用一些饴糖。但是消化能力比较差,身体肥胖,多病人群要慎重食用,因为饴糖是会生湿热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本草纲目   本草   饴糖   桑葚   胖大海   罗汉果   麦冬   杜仲   陈皮   肿痛   脾胃   山楂   甜品   良药   咽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