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类药物同时服用最容易引起中毒!大部分家庭都有

很多人都知道哪些食物不能同时吃,也知道吃头孢的时候不能喝酒,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有些药物同时服用的不良反应大得多,严重者甚至可能致命,其中不乏红霉素、碘酒、阿司匹林、藿香正气水等常用药物。


虽然医生会在开药时提示禁忌,药物说明书上也会有说明,但是有些时候医生也不能完全知晓患者会服用哪些药物,药物说明书密密麻麻好几页,许多人也不会认真看。


虽然我们不提倡您私自服用任何药物,但是我们也希望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混用这些药物。


所以,以下几种常用的药物禁忌,我们强烈建议您了解一下:


这几类药物同时服用最容易引起中毒!大部分家庭都有


抗生素类与含酒精药物


大家都知道吃头孢的时候不能喝酒,但你不知道的是许多药物中也含有酒精,而且含量还不低!酒精在体内消化产生乙醛,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醛蓄积,引起中毒,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害、呼吸暂停甚至死亡。除了头孢类,甲硝唑(例如人工牛黄甲硝唑)等各类抗生素都会抑制乙醛在人体的代谢。常见含酒精的药物有:


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流浸膏:

远志流浸膏、当归流浸膏、甘草流浸膏等等,酒精量可达50%,不仅是流浸膏,也要注意药物中是否含有流浸膏。


如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含甘草流浸膏和复方樟脑酊)、感冒止咳糖浆(含甘草流浸膏和橙皮)。


其他:

且通常名字中含有“酊”字的药物,都含有酒精,不可与头孢、甲硝唑等同时服用。


用药期间对身体的损害大于停药之后,停药之后7——10天也要远离酒精。


这几类药物同时服用最容易引起中毒!大部分家庭都有



碘酒与红药水


大家生活中常见的碘酒和红药水,也不能同时使用。因为碘酒中含有的碘会与红药水中的汞发生反应,形成碘化汞,会沉着在皮肤表面。碘化汞具有很强的侵袭能力,有剧毒。


因为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同理含有朱砂的药物不能和碘化物西药溴化物类和碘化药类同用。


外用的诸如七厘类(七厘散)、紫金类(紫金散)、冰硼散、治伤软膏等不能与碘酒类消毒药同用。


内服的如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柏子养心丸、安神益脑丸、补肾益脑丸等,不能和西药溴化物类和碘化药类同用,如三溴合剂、巴氏合剂、碘化钾合剂、复方碘溶液等。


这几类药物同时服用最容易引起中毒!大部分家庭都有



阿司匹林与活血化瘀的药物


阿司匹林又一次上榜了,希望关注甘草医生的粉丝们,现在已经没有私自服用阿司匹林了。阿司匹林原则上不应该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使用,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血的危险。


“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与银杏叶、人参、当归、三七等活血化瘀的中药一起服用,会大大降低体内血小板的凝血作用,轻则眼结膜出血,重则大出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副科长周权


除了活血化瘀的中药,许多西药如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或者与阿司匹林同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扑热息痛、芬必得)等同时使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还是要提醒一句,千万不要私自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与降血脂药、利尿药、降糖药、抗癌药、催眠药、抗结核药、抗痛风药、激素、氯化铵、维生素B和C等药物也不能同时服用。重者中毒,轻者降低疗效。


这几类药物同时服用最容易引起中毒!大部分家庭都有



抗菌药与氨茶碱


氨茶碱许多人不太了解,但是致死率可能是最高的。氨茶碱缓解支气管炎和哮喘效果显著,但是多数抗菌药物会影响氨茶碱的代谢。氨茶碱中毒是大多数见于医疗纠纷,因为氨茶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小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老年人清除茶碱的功能减退,容易引发氨茶碱中毒,中毒症状出现早、病情发展快、中毒者居多。


四种含氨茶碱的中成药:



四类可导致氨茶碱中毒的抗菌药物:



大部分抗菌药物不能与氨茶碱同用。


这几类药物同时服用最容易引起中毒!大部分家庭都有


这些药物混用的禁忌

一定要告诉身边的亲戚、朋友,

别再犯上面这些错误,

严重可危及生命!


最后,还是提醒大家,不要私自服药。关于私自服药的副作用,大家可以在往期文章中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甲硝唑   头孢   药物   氨茶碱   红药水   乙醛   碘酒   浸膏   合剂   活血化瘀   阿司匹林   霉素   甘草   复方   酒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