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动物入冬时藏在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惊蛰到,春雷响,百虫复苏。”,意思是春天时,雷声把动物们吓一哆嗦惊醒了,所以这个节气就被称作了「惊蛰」。


惊蛰有三候:




惊蛰时节春雷始鸣,雨水渐多,意味着春耕的开始。


万物复苏,阳气生发,所以惊蛰前后,有些人在早上5点左右就醒来,这是因为我们身体内的阳气造成的。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惊蛰:升阳理气好时机


惊蛰是阳气上升的时节,所以要抓紧这个时间激发体内的阳气。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气健旺,则正气固表,外邪不能入侵。


01

生发阳气:敲打胆经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意思是,胆主清利疏泄,是一身阳气的运转枢纽。


肝胆相表里,胆主生发,所以早上起来,先敲打胆经5分钟,能促进肝胆经的畅达机能,起到通达阳气、健身健体的目的。


敲胆经要点:手握空拳,从髋关节开始,沿着大腿外侧正中一直拍打,循环反复,拍打5~10分钟,至腿部有发热感。


此时,作息应该有别于冬天,要晚睡早起,晚上11点前睡觉,早上5~7点和太阳同时“起床”,与太阳的运动规律保持一致,利于阳气的吸收。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02

疏通气血:十指梳头


进入春天,很多人经常感到困乏,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春困主要是因为阳气不足造成的。


而头为诸阳之会,多梳头可以疏通经络、气血,缓解头晕、头痛、乏力、困倦等问题。


十指梳头要点:十指弯曲,从前额头皮一直梳到颈部,整个头部都要梳到,每次梳100次左右,头皮会感到微微发热。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惊蛰:养肾、疏肝、健脾胃


补肾水:暖暖腰部


腰为肾之府,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肾水不足就直接导致肝气不足,肝起不到升发的作用,就会出现疲劳的症状。


具体做法:先将两手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在腰部两侧,手掌贴着皮肤,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有温热感为止,每次约200下左右。可滋阴温阳,补肾强腰的作用。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养脾胃:揉“足三里”


养胃可揉足三里穴(膝关节向下量4横指,胫骨前缘外一拇指)。


具体做法:按揉时小腿略向前伸,使腿与凳保持约120度,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移放中指在上面加压,两指一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做1分钟,可健脾和胃。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疏肝气:推搓两肋


春季肝气升发,太过或不及就会出现肝郁气滞,推搓两肋可疏肝理气。


具体做法: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拉筋骨:舒展身体


当你感觉自身气血不太够,身体总是沉沉的,老犯困,那么下面这几个简单的拉伸动作,无论是在家还是办公室都能有效的帮助你舒展身体,非常适合在惊蛰后拉伸筋骨。


风吹大树


站起来,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手臂伸直,紧贴双耳,腰往左侧弯到极限,感觉整个脊椎向左侧拉伸,好像风吹过大树。


保持这个伸展的姿势15秒,放松,再换到右侧,同样保持15秒钟。


拉伸两侧的肝胆经络,对精神压力大的上班族有很好的减压、降火功效。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醒脑拉伸


双腿站直并拢,弯腰下屈,用双手尽量向下伸展。保持伸展15秒,放松,重复这个动作3次。你会发现,手指和地面的距离在逐渐缩小。


拉伸膀胱经让头脑清醒,同时能锻炼脊柱、肩关节和大小腿关节的柔韧性。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搂抱大腿


直立,一条腿抬起屈膝,用两臂抱起,大腿贴身体越近越好,站稳,上身保持竖直挺拔,头要正,不能低。目视前方保持30秒。两腿交替进行。


这个简单的姿势可以拉伸和放松紧张的肩背部,收腹挺胸的动作会塑造健康体型,绷直脚尖可以打开涌泉穴,令气机下降,脚部温暖,头脑冷静。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这些伸展运动,把动作调到觉得「中等松紧」的定位点,维持这个伸展姿势不要动。呼吸要缓慢而且有节奏,且做伸展时不可以闭气。


惊蛰:留意躲避风邪


《黄帝内经》说“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在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最猖狂,它能通过侵犯体表使毛孔大开而进入人体。


像头部、上肢、背部等人体阳气聚集的部位,特别容易受到攻击。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要做好防风准备。


第①需要护头颈


头颈受风寒会带来如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气管炎等诸多不适。


在外出时我们可以选择戴帽子或系一条围巾,此时不宜过早穿低领或V领上衣。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第②需要护手腕


在手腕上有我们心经对应的神门穴,是春捂的关键部位。按中医理论来讲,我们体内的元气循环会在神门穴经过、停留。


“元气足,病自无”,因此老人小孩要特别注意,在外出活动时,在外套里要尽量穿一件袖口能达到拇指根部的长袖毛衣,或是戴上手套。


保健方法:平常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第③需要护腰腹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出现腰部酸软怕冷、尿频及易于疲劳的症状。


这个时候,除借助衣服保暖外,也可通过按摩温暖腰腹,达到滋阴壮阳、补肾健腰的作用。


具体保健做法,可见上文【补肾水】处。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第④需要护足部和小腿


我们人体的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更易受风寒侵袭,“寒多脚下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女性朋友,不要过早换上单薄的裙装,否则容易导致关节炎、妇科疾病等健康问题。


食在惊蛰:重在清温平淡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01

养阳护肝少吃酸


在中医看来,惊蛰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多吃“助阳升发”的食物,如韭菜、芽菜、菠菜、芥菜之类,取其“升发”之性。


此时的时令食物,如春笋、水萝卜、木耳菜、豆芽、银耳等粗纤维蔬菜都很不错,常吃可帮助肠胃蠕动,防治便秘。


尤其是当季的春笋,刚刚破土而出,笋肉鲜嫩、美味爽口,十分值得一试。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同时,春季更应“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


这是因为酸性食物有收敛作用,可阻滞气机,不利于阳气升发,酸入肝,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从而损害脾胃;甜味的食物入脾,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02

滋阴润肺多吃梨


我国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乍暖还寒,春季多风少雨,时而也较干燥,人们常有口干舌燥之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春天宜常吃。


特别注意:梨子性偏寒,老人一次别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如脾胃虚寒及血糖偏高之人,则要少吃生梨。


润肺滋阴健脾的食物,还有百合、银耳、莲藕、山药、大枣等,惊蛰时节都可以适当吃。


同时避免吃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易伤及肺阴的食物。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03

常吃点抑菌食品


惊蛰以后,气温回升,细菌、病菌等微生物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宜常吃点清热解毒的“抗菌”食品。比如大蒜、大葱、蒲公英、蜂蜜、绿茶、香菇等,它们大多享有“天然抗生素”之美誉。


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特别提醒:惊蛰前后,不要食用冰冷食物,由于此时乍暖还寒,气温偏低,早晚温差大,所以这个节气很不适合吃偏冷的东西,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暖食或是常温的食物。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惊蛰养生食方推荐


《黄帝内经·素问》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也就是利用春阳发泄之机,排除冬天蓄积在我们体内的废物。


实际上,“发陈”主要是从惊蛰开始。“发陈”含义有二:一是疏肝理气;二是清热排毒。


惊蛰这天来碗菠菜猪血汤,既补血明目,又润肠通便,为身体排排毒。


01

菠菜猪血汤


食材:猪血200克,菠菜250克,盐、香油适量。


做法:

1. 猪血洗净切小块,菠菜洗净切段;

2. 锅中加水烧开,放入猪血,煮熟;投入菠菜同煮为汤,以香油、盐调味。


功效:这道菠菜猪血汤,有补血强身、滋阴平肝、促进肠道排毒的作用,尤其适合贫血体虚的妇女及老人食用。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除了菠菜猪血汤外,惊蛰当天下面这2个食疗方,同样能够很好的帮助大家调理身体,祛邪扶正,滋养脏腑,特别是不喜欢猪血的朋友们,一定要试试,每一款都鲜掉门牙!


02

黄豆萝卜汤


食材:生黄豆1两、白萝卜带皮半斤、葱白连须1根(大葱),或3根(小葱)。


做法:

1. 黄豆用清水泡两个小时。清水加面粉将白萝卜(带皮)和葱白(留根须)洗净;

2. 将黄豆加水煮开,后小火煮半小时。

3. 放入葱白和切成片的白萝卜,加少量的盐、胡椒粉起锅。


功效:健脾、清肺、排毒,助消化、利肠胃、提高抵抗力。为了预防春季流行病,惊蛰节气这个月可以常喝黄豆萝卜汤。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03

竹笋肉丝汤


食材:竹笋250克,枸杞子30克,猪瘦肉250克,食盐4克,葱姜各10克,白糖6克,素油50克。


做法:

1. 将瘦猪肉洗净,去筋膜,切成2寸长的肉丝;竹笋切成同样长的丝,枸杞洗净待用;

2. 炒锅加素油烧热,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烹入料酒,倒入清水,投入枸杞,至水开后加入白糖、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养脏腑、滋润皮肤、补中益气。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甘草医生提醒大家: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此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同时,惊蛰期间天气变化较大,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大家定要关注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春自「惊蛰」始:最宜避风邪、少吃酸、养肾疏肝健脾胃


生生不息,天行有常

春意融融、草长莺飞

新的美好,新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惊蛰   猪血   切成   肝气   阳气   滋阴   脾胃   节气   黄豆   气血   菠菜   食物   人体   身体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