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之后,秋燥渐起,要想身体好,要养这些阴

今年的“加长版”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到8月24日结束。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许多人在夏秋之交出现疲倦乏力、失眠、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状,想要通过多休息、多喝水来缓解,却往往起不到好的作用。


这是因为人体刚经历了心气旺盛的夏季,五心烦热,又将面临肺气旺盛的秋季,燥热伤肺。秋夏之交,最易伤阴,出现各类燥热之症,影响身心健康。


如果你想要缓解这些症状,了解秋季如何养阴,请一定要往下看。


心阴


夏季心火旺盛,最伤心阴。《素问》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季出汗过多,容易耗伤津血及阳气,可致气血两伤,心失所养,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神疲乏力、烦渴、尿少等症状。


出伏之后,秋燥渐起,要想身体好,要养这些阴


心火旺还会克制肺气,阴虚火旺持续的时间越久,对身体的损耗也就越大。当你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时,就必须尽早调理。而秋冬正是养阴的好时候,所以秋季一定要养心阴。


相关疾病:



如何调理:


心阴不足,尤其是老年人,用药常虚不受补,补之失当,则易助邪,所以味厚、粘腻等大补之品往往不相宜。只宜清补、平补、缓补、调补为佳。



出伏之后,秋燥渐起,要想身体好,要养这些阴


肺阴


燥为秋令主气,最易伤肺。燥邪为害,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形成阴津亏损的病变,表现出各种干涩的症状和体征,所谓“燥胜则干”,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损,宣肃失职,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


出伏之后,秋燥渐起,要想身体好,要养这些阴


肺阴虚证还可以发展趋势为一般阴虚证,也可转换为肺肾阴虚证。若阴损及阳则就可以变化为阴阳两虚证。


相关疾病:


《素问·病能论》曰:“肺者,脏之盖也”,肺主呼吸,有宣发肃降之功能。所以肺阴不足,容易出现咳嗽、失音、咯血、肺痨、热病后期,以及西医临床上的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


调理办法:



出伏之后,秋燥渐起,要想身体好,要养这些阴


8月25日(出伏)到9月22日(秋分),这29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在这段时间,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大趋势。温差逐渐拉大会导致血压波动,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突发!


顺应节气变化,及时调理心阴、肺阴,对亚健康人群、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十分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素问   麦冬   心火   温差   燥热   起居   枸杞   旺盛   秋季   夏季   症状   心血管疾病   食物   身体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