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恐糖时代来临,学会这几招才能科学控糖

糖这一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得的资源,早已在我们生活中落下随处可见的踪影,在21世纪的当下,在人人喊着“抗糖口号”的今天,抗糖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人人将它当成了“洪水猛兽”,最直接直白的原因恐怕是—怕长胖、怕长痘、怕衰老、怕血糖水平异常,商家瞄准了市场,“控糖产品”应时而生,年轻人积极控糖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心酸和无奈?

全球恐糖时代来临,学会这几招才能科学控糖

据权威机构(IDF)发布的全球第八版糖失衡地图显示,全球糖失衡人群17年增加近2倍,全球糖失衡成人数达4.25亿,平均每11个人中就有1位糖失衡,其中中国糖失衡人数居全球首位,达1.14亿人,几乎占据总数的1/3之多;预计到2040年中国糖失衡人群将增至1.5亿人,国人对于健康与美的追求也在日益增长,焦虑的背后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科学的抗糖?

如何科学抗糖?

合理搭配、控制主食

我们所说的“糖”其实指的是更广义的“碳水化合物”,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被转化为脂肪,脂肪的过度堆积就会影响全身的代谢,升高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而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多的食物包括:谷物类主食比如米饭面食、根茎类蔬菜比如土豆红薯、各种水果、还有各种零食、甜点和含糖饮料,其中零食、甜点、饮料中的糖属于添加糖类,是最无益的“糖”,所以控制主食和限制零食甜品是第一步,最好能严格控制每日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每日600kcal以下(相当于150g碳水化合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白肉特别是鱼肉,少吃红肉,少吃精制谷物,不喝含糖饮料,才是科学抗糖的开始。

全球恐糖时代来临,学会这几招才能科学控糖

遵循血糖调节的昼夜规律

不论是在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中,血糖调节都有“早上好晚上差”的差异。所以丰富的晚餐、零食甜点和含糖饮料都会造成血糖升高的后果,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应该避免晚餐多食和晚食,可以把碳水化合物合理的搭配在各餐中,总体做到吃早餐、第二餐含最多的碳水化合物、晚餐少吃、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不超标的原则。

进食顺序有讲究

因为进餐顺序的不同会影响餐后的血糖波动,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进食顺序就显得尤为重要,进食的时候要避免空腹吃含碳水化合物量多的食物,应该先吃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更多的肉和菜,过一会儿再吃主食,研究推荐在吃肉和菜之后的10-30分钟再吃碳水化合物丰富的主食,这样可以降低餐后血糖高峰。

运动控糖

适当的运动是消耗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好方法,但是每个糖尿病患者的情况不同,需要视情况而定,安全而有效的运动是在餐后30分钟左右的时候开始中低强度的运动,比如散步,持续3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运动形式吗,量力而行!

全球恐糖时代来临,学会这几招才能科学控糖

自我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因人而异,一般在病情有变化时, 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需测血糖2~4次,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需测血糖1~2次,病情稳定后则可根据情况数日测一次;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应定期监测血糖,另外,如果怀疑出现低血糖或感觉不适等情况下,也应该监测血糖。

全球恐糖时代来临,学会这几招才能科学控糖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是高危人群,希望你们能够科学控糖而不是盲目戒糖,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生活不受疾病的困扰,健康快乐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碳水化合物   科学   全球   谷物   主食   膳食   血糖   甜点   零食   糖尿病患者   晚餐   顺序   人群   饮料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