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楼上》:鲁迅享受贵宾式的工作环境的同时,经历了什么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欢迎来到“走近鲁迅”的栏目,今天我为你分享的文章是《在钟楼上》。在分享这篇文章之前,我先科普一下,“钟楼”是在什么地方。说到这里,我是最有发言权的了,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钟楼这个地方我以前是每天去打卡的,因为旁边是中山图书馆,我在高考前夕,都会在中山图书馆自习。现在的钟楼,已经成为“广州鲁迅纪念馆”,当年鲁迅先生是中山大学的教务主任,白天在这里办公,晚上还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个人独享这个地方,包吃包住,真可谓是贵宾式待遇啊!既然有这么优厚的待遇,鲁迅先生是不是应该做得很开心才对呢?那我们就开始看看他有什么想法吧。


《在钟楼上》:鲁迅享受贵宾式的工作环境的同时,经历了什么


话说鲁迅还在厦门的时候,他的一个学生柏生去拜访他,说他和爱而君都在广州工作了。工作做得开心吗?好是好,但遇到一个奇葩的BOSS,说“不要给我写这么长的信,写长信这是在反对革命的!”诶,这还真的是第一次听啊,怎么写信和革命都会联系在一起呢?越想越不对劲,这不是在搞笑的吗?写信这可是私人的事情,革命算是工作的一部分,两者居然都能有关联,有这样想象力的人,也真的是人才吧。


后来,鲁迅还真的收到爱而君的一封信,这回他长点心了,三言两语就把信的内容写好,大概就在吐槽他的工作,主要是两点:第一是自己每天都坐在饭锅旁边无所事事,第二,某天他正在玩着风琴,忽然有个妹子送点心给他,整得他浮想联翩。在我们平常人看来,这份工作多安逸啊,还吐槽,知足吧!于是,他回了信,告诉爱而君,关于第一点,你知足了吧,好好享受这休闲时光,锅里有饭你还去闹革命,何必这么瞎折腾呢;关于第二点,你说要人家妹子怎么做嘛,高冷的你又吐槽,热情的又要吐槽,难道要不冷不热才适合你吗?看到这里,有没有感觉鲁迅还挺好玩的?


一个多月以后,鲁迅在广州中山大学获得一份工作,待遇可不错的呢,不但是包吃包住,更重要的是整个中山大学最高端的住所都给他了,这个住所就是“大钟楼”,当然现在就是广州鲁迅纪念馆,毕竟他是在那里工作和生活过的。这个大钟楼居住环境好不好?实在是太好了,让你晚上都不用睡觉:因为,晚上有十几二十个“同事”跟你聊天(开个玩笑,这里有十多二十只老鼠,晚上就出动,吵吵闹闹,让鲁迅怎么休息)。晚上跟这些小伙伴聊完天了,到白天还要跟这些学生们谈工作。


这些学生们都是热血青年,为了要发动革命在蠢蠢欲动,他们会请教鲁迅: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问题在哪里啊?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啊,你能跟我们谈谈吗?当然啦,他们非常积极,很有改革的热情。但是,鲁迅才是刚刚到广州,啥也不知道啊。对于广州,鲁迅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在学校内部,大家都非常尊重他,教员们都把他看作教授,学生们都把他看作是先生;但是,走出学校就不一样了,广州本地人都把他看作是“外地佬”,从骨子里是排斥的。


说到这里,我也很有必要说句题外话:为什么当今的广州,那些旧时的建筑拆了拆、毁了毁,再也找不到当年老广州的影子呢?我们说社会发展,城市难免要变化的,但整个根基都变了。比如说,现在在广州街头都不能愉快地说粤语了,也许这就跟“外地佬”不无关系。当年,广州人排斥“外地佬”;如今“外地佬”作为主流,还不有怨报怨,报复性地毁了原本广州的本土文化吗?


《在钟楼上》:鲁迅享受贵宾式的工作环境的同时,经历了什么


话带回来,鲁迅在广州也学会了几句粤语:Hanbaran(全部),还有一句粗话“叼拿吗”(具体意思就不说了,自己去顿悟)。总之,相比起要改革这么高冷的一面,鲁迅更加关心的是广州底层的文化。也就是说,比起高冷官方,鲁迅更喜欢人间烟火。对于广州这个城市,鲁迅也没什么特别的意见,反正就是该吃吃该喝喝也可以的嘛;至于说社会有什么地方要改革的?这跟这座城市没关系,因为全国到处都一样。但是,为了要应付学生们的问题,他还不得不写一点,但后来自己都过不了自己那关,还是删除了吧。


鲁迅在钟楼担任的是教务主任的角色,做教务主任真的是很忙的,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你现在还吐槽福气的“996”,当年鲁迅虽然是下午五点以后就收工,不需要996,但他的工作强度绝对不亚于现在的打工人呢!晚上睡觉他也在“工作”,因为要跟这些老鼠们“聊天”,真的是难为迅哥了。给你经历一下这样的日子,你会不会感觉到烦躁?这个时候,有人给他写一封很长的信,这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就拿现在的例子,躬身入局想象一下场景吧。当你工作非常疲惫了,这时有个好朋友发给你一封信,有1万字的长文让你看,并且这跟你的工作是完全不搭噶的,你怎么着?绝对是想揍人的节奏吧!到这里为止,我们终于理解开头那个奇葩BOSS了:老子都这么忙着干革命,你这个家伙还给我写这么长的信,你说不是反对革命,我信你个鬼!但是,迅哥也很会自我反省:这样的说法不对的,人家也不是故意的嘛,这么说别人也太过了,顶多只能说写这么长的信,这个人无所事事,吃饱撑着而已。


《在钟楼上》:鲁迅享受贵宾式的工作环境的同时,经历了什么

忙了这么久,迅哥忽然想起,自己好久没有写作了。做这个教务主任真的太忙了,忙得连自己写东西的时间都没有。恰好,他的一个忠实粉丝宋云彬在《新时代》发了一篇文章《鲁迅先生往哪躲》,更是让鲁迅受到刺激了。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说,什么是革命?当然要有东西输出啊!看到这篇文章,迅哥也坐不住了,赶紧到小编那里报到,小编也很客气,解释说其实这只是激将法而已,目的就是让他赶紧更新文章吧。于是,于是就写出了这篇文章《在钟楼上》,表明自己是知行合一的。


文章到这里还没完,最后一段话还说了一件事情,在1927年4月,广州发生了“白色恐怖”事件,很多的革命者都领了盒饭,但是奇怪的是,当初信誓旦旦地跟鲁迅说:“我们要改革,你觉得社会有什么地方不合理的?”这样的人一个都没出现,他们领盒饭了吗?NO!他们早就溜之大吉,革什么命啊,不存在的,我只是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毕业以后养家糊口不香吗?原来,一切只是虚空,此时此刻,“感慨系之矣”!


以上就是鲁迅《在钟楼上》的拆解,下面说说我受到的一点启发:知道别人的工作特别繁忙,日理万机时,就不要给别人发太长的信息,这是给人家添麻烦的。真的有重要事情怎么着?说重点啊!尽可能降低信息的冗余度,长话短说,让对方秒懂,这就可以了。我们说要做一件什么大事情,要干革命,并不是说吐槽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地方,而是要真切的实地调研,如果把“革命”看作是高冷的,那么底层的用户更喜欢“人间烟火”,只有接地气的改革,才可以得到更多的用户支持。做人还是要诚实,而不是空喊口号,那些说起来“天下无敌”,做起来就“无能为力”的人,永远都是一个失败者。


好了,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以上就是我对于《在钟楼上》这篇文章的理解,当然我也不能保证百分百准确,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如果有的话,也欢迎你在留言区指正。我是@狂人先生,希望我的拆解对你有所收获,感谢你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钟楼   鲁迅   中山大学   粤语   都会   工作   奇葩   中山   广州   教务   不合理   贵宾   外地   主任   晚上   环境   地方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