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 996的福报,不如2小时无打扰模式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欢迎来到“每周读本书”的栏目,这是2020年度最后一期的“每周读本书”,为你拆解一本书《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乔西.戴维斯博士,作者有点猛,他是布朗大学机械工程学时,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他的学术研究主要侧重于体现认知、情绪调节以及情绪神经学等领域。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 996的福报,不如2小时无打扰模式


一转眼到了2020年底,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年你有什么收获呢?回想以前我在摩托罗拉公司工作的时候,我的上级领导的QQ签名是:“忙得用脚打字”,他是一个项目经理,每天要处理的事情特别的多,忙得脸红耳赤。但是,公司并没有因为他特别忙而升职加薪,相反到了后来,我们这个部门合并了,他却是第一个被裁员的对象。回想起来,这是多么悲催的一件事情啊!问问你自己,你在一年前,工作上立过什么样的flag,实现了多少?本文我不谈论你的工作能力,而是要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遇到这么多的障碍,为什么工作不能够“一路开绿灯”?


也许你会说,要做的事情太多,忙不过来啊!但是,在这世界上,谁有富兰克林这么能干呢?富兰克林几乎是无所不能,他所取得的成就更是无人能比,我们知道他的头衔就有:作家、发明家、科学家、印刷商、哲学家等。真的不可思议,他到底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定会以为他特别的忙、日理万机这样子;但是,我们都想错了!富兰克林并不是把聚焦点放在自己的工作上,而更多的时间在研究如何度过闲暇时光。工作他会安排,但更多的是安排自己休假的时候,要做些什么,要跟那些朋友吹吹牛、吃喝玩乐等。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个经历:今天已经想好了,该写一个什么方案,本来打算一个上午就把它写完,这都是小意思嘛。于是,9点上班就打开电脑开干吧,然后顺手打开电脑端的微信。诶,看到闺蜜发了一条信息,说今晚到哪里吃饭啊?想一下,就到“我家酸菜鱼”吧。回完信息了,再看看闺蜜的朋友圈,然后顺带刷一下朋友圈,自己再顺带发一条。这些折腾了半个小时,那应该开始工作了吧。刚才想的思路呢?糟糕,忘记了!赶紧拿起笔记本,开始打一下草稿。正准备打草稿,然后同事过来,说“有时间吗,我有个小问题请教您一下”,这么一个小小的请教,又耗掉一个小时。


然后,一直不断的有各种各样的其他事情干扰着,时间过得好快啊,一转眼就到下午5点,好像这个方案还没开始动笔写。怎么着?只能加班了……每天都是如此反复,当然就成了加班达人,但实际上做了多少有实质性意义的工作呢?在职场上,这样的困扰也不少,作者在书上给了我们三条建议。


1 把握每一个觉察点


我们到了一个饭局聚餐,上菜了第一件事是什么?起筷开干?不对!拿起手机拍照,让手机先吃,然后发到朋友圈“放毒”,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的。当吃饱喝足以后,大家都在做什么呢,相互聊天吗?也不对!各自打开自己的手机,你玩你的,我玩我的,相互不理睬。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这完全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都启用“自动档模式”。


我们为什么会玩手机玩上瘾无法自拔,以前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我们不也同样活得好好的吗?以前没有智能手机,大脑当然就没有运行这个程序啊!但是,一旦安装了这个程序,就会自动运行。就比如说,我们开车的时候,一踩上油门,车也会自动滑行一段时间,只要你不踩刹车,都不会停下来。书上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天生都是懒惰的,往往都会根据惯性去做事情。就比如说,我们上网查资料,一不小心看到某个好看的视频,被吸引过去了,这个时候潜意识就被这个视频带走了,而忘记想要查什么资料。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那个同事带了绝味鸭脖请大家吃,那也会被吸引过去了。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 996的福报,不如2小时无打扰模式


为什么会这样?上网查阅资料要烧脑,正式工作也很烧脑,都很消耗脑细胞的;但是好看的视频、绝味鸭脖的香味,这些脑袋也不用消耗多大的精力,当然就优先选择这些事情去处理了吧。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思路被带偏吗?我们是与选择的!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我们都有一个觉察点。就比如说,绝味鸭脖到了,你的觉察点就会征询你,“元芳,你怎么看?”这个时候,你有权利选择:我可以花3分钟吃个鸭脖,但仅仅是3分钟,然后就赶紧回到工作上,这也是可以的啊!要么就是另一种选择,鸭脖太辣了,我没兴趣,继续干活。


当然啦,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觉察点,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这样的觉察点可不少呢。再比如说,本来你约了一个客户到公司来,你是打算用1个小时跟客户聊天。但是,客户临时有事,不过来了,这样你就有了1小时的空档时间。那么,这多出来的1小时,你怎么打发呢?当然有很多选择:可以抱怨客户放你鸽子,骂骂咧咧地过去一小时;佛系地刷刷抖音、朋友圈,也可以把时间耗掉;马上投入到深度工作中,但这1小时根本不够用……其实,我们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也许这就是上天赐给你的这个时间,意味着你可以做一些放松的事情了。出去买杯奶茶,尽情享用,舒舒服服地葛优躺上一个小时,再全程投入新的工作,这样不香吗?


看到你闲着,同事也许就会说“能不能帮个小忙”……你要做这个老好人吗?这个时候,正是你的觉察点,你可以选择帮助,也可以选择拒绝,这都需要去做选择的。如果你选择做老好人,帮助同事从而把自己的时间浪费掉,感觉到懊悔,这就意味着你的觉察点把握的不够好。所以,书上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个觉察点,在觉察点中,你做一个决定可能就是几分钟,相比起真正做一件事,消耗的时间短多了。比如说,到了一个觉察点,有一件事你要花3小时去完成,决定是否要做这件事情,大概5分钟。你愿意花5分钟来做决定吗?或许你用了5分钟来考虑,最后决定这个事情不做了,这样你的时间就省下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2 心理能量并非取之不尽,也需要合理利用的


书上讲到一个体育用品公司的市场部主观,正为自己的最新想法兴奋不已,第二天他要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阐述自己的想法。晚上,他躺在床上想出了十多个好点子,幻想着自己成了拯救公司的大功臣。第二天早上,他安排跟公司领导在11点会面,于是他希望至少花30分钟写下做完的想法。然而,他收发邮件就花了一个小时,这个时候想着还有1小时就要开会了,内心特别地焦虑,怎么也憋不出一个字来,最后结果可想而知……本来他不是能量满满的吗,为什么忽然间就心不在焉了呢?


其实,这并不是特别地个案,这事情同样会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某个人想要减肥,在上班的时候,她抵挡了奶茶的诱惑,下午抵挡了蛋糕的诱惑,感觉很棒吧!然而,晚上下班后,同事说了一句话,她就沦陷了:“咱们加班加到这么晚,下班后去吃宵夜,犒劳一下自己吧!”此时此刻,她再也受不了诱惑,跟几个同事到大排档狂吃了一顿。事后她才醒悟过来:说好的减肥呢?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 996的福报,不如2小时无打扰模式


当然,我们不能责怪她的不自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她为什么最终会沦陷?如果说,没有前面的奶茶、蛋糕诱惑,晚上她肯定不会想着去宵夜的,正是因为前面两样东西诱惑,都在消耗着她的心理能量。她都一个劲在想着:这东西我不能吃,这样奋力抵抗着,感性和理性都在不断地较劲,当然最终就会崩溃的。


我们的工作上也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平时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刷朋友圈,回短信、刷抖音等行为,表面上看都是微不足道,但实际上也无时无刻在消耗着我们的心理能量。也许你会说,我刷抖音也是在放松的啊。但是,只要你一刷抖音,注意力就会被里边的精彩内容带进去,你无时无刻都在做出“看”和“不看”的选择。每做一次选择,都在消耗着你的能量,其实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既然心理能量不是取之不尽的,那应该怎么着?当然也要像做生意那样,使得利用最大化啊!首先要考虑今天所有的待办事项,把它们分为三类:重要的、创造性的、其他事情。一天刚起床,能量最强的是,就感觉把最重要的事情全部“灭券”。所以说,早上的时光,绝对不是用来刷朋友圈,最好就是花半个小时自由写作,把所想的东西都写下来。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什么时候做呢?就是一天昏昏欲睡的时候,可以见缝插针,做一些没这么重要的事情,说不定还能调整一下心境,不要再精力充沛的时候,做不重要的事情。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 996的福报,不如2小时无打扰模式


那么,微信什么时候回复比较好呢?专门花上一个时间来发信息、点赞朋友圈。也许你会说,万一我错过了什么呢?实践证明这是没关系的,久而久之,你什么时候去回复信息,已经有了特定的规律,别人习惯了就好。应该把重要的时间用在对的地方。为了明天一早就可以做重要的事情,所以在头一天晚上,就要把明天的事情规划好。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别人找你帮忙,说是举手之劳,但其实也消耗你不少的时间和精力,那应该怎么着?遇到这个情况,就要权衡自己到底能否胜任这样的“小事”?如果真的只是小事,又可以安排出时间,那没问题;但是,如果这个“小事”评估过后并不小,那就不要逞强,而是要“策略性无能”,而不要轻易承诺,要不然“打脸”就不好了。


3 分心不可怕,理性面对它


在上学的时候,老师都要求我们“不要开小差”,说只有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才可以取得好成绩。但是,就连学霸都难免偶尔开点小差,要全程认真听课,也不太切实际。读书是一件好事情,但很多人为什么读不下去?不少人都是一个理由——静不下心!所以,就用什么“悬梁刺股”之类的寓言来勉励自己。但是,这真的有用吗?就比如说,某个妹子失恋了,她总是想着前男友,应该如何让自己静下心来看书呢?有人会提建议:你就不要想太多嘛,对你没什么好处的。她也给你自己设定一个程序:“不要想他!不要想他!”但是,一旦她这么去想,在潜意识就会不断地重复着“他”,说是不想,有可能吗?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 996的福报,不如2小时无打扰模式


越是强调“不要分心”,反而让自己分心更厉害,也许这就是“吸引力法则”作的梗吧,或者说是“墨菲定律”背的锅。正确的姿势是什么?墨菲定律说明会发生的事情,哪怕概率再低,也有可能发生,怎么办?当然就是从墨菲定律中移除。所以说,想要避免分心,第一个办法,就是把让你分心的障碍物移除掉。


凡事都有两面性,是不是分心就是绝对不妥了呢?当我们沉浸在一件事情的时候,比如说写程序,在一个技术难点那里卡壳了,程序员会萌生出一个想法,晚上该去哪里做个全身按摩放松一下呢?有这么几分钟,他想着去按摩有什么样的好处,想想可真的美啊。做完白日梦以后,继续投入工作,争取早点下班可以去好好享受了。但是,想归想,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要打开大众点评,看看哪家店比较好,要不然你就会沉浸在这个想法无法自拔,哪里还有心思继续开发程序呢?当集中精力把程序写完,那就好好去享受吧,没有人再阻拦你了。


结语 高效工作,每天2小时就够了


当我们真正把书上给的这几条建议用上以后,每天能够集中2小时,把当天该做的重要工作都做完了,这个时候,不用996才是真正的福气呢!当然,我并不是排斥加班,而是本来可以在短的时间完成的事情,何必非得享受这所谓996的福气呢?我们每天高效的2小时,都能拼得上别人的996!当然,这个“2小时”是一个参考值,并不是绝对的。当我们能够把这个方法融会贯通以后,也可以是高效工作的1小时、3小时都可以的。


好了,2020年的《每周读本书》就为你分享到这里了,非常感谢你的关注,希望我的文章对你有所收获。我是狂人先生,我们2021年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富兰克林   小时   取之不尽   书上   朋友圈   消耗   能量   同事   想法   事情   晚上   模式   时间   程序   体育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