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 | 研究鲁迅的两种姿势,你选Plan A还是B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欢迎来到“走近鲁迅”的栏目,今天我为你分享一下钱理群教授的文章《“30后”看“70后”》,并且说说我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钱理群教授出生于1939年,所以他正是一个30后,他写的这篇文章,就是看完《“70后”鲁迅研究学人论文集》这本书以后写出的书评。他爱这篇文章里边,给到很多70后的建议,在当今看来,对于我这个出生于70、80年代临界点的人来说,都有很大的启发,所以我也想借着本文来说一下我的想法和见解。


走近鲁迅 | 研究鲁迅的两种姿势,你选Plan A还是B


1 研究鲁迅的两个入口


到了今天,研究鲁迅的人有很多,但如果对此作一个“聚类分析”,无非就是分为两大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从知识的角度尝试进入鲁迅的世界,“鲁迅”只是一个研究的对象,从一个切入历史的视角,追求客观中性的风格;另一个方向,就是从生命的角度进入鲁迅世界,把鲁迅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呢?第一种我们最熟悉了,从小学的语文课本开始,我们就有学习鲁迅的作品。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鲁迅呢?还不是为了考试考高分嘛!当然,现在很多大学的人文专业,都会以鲁迅作为课题来研究,他们的研究也是有目的的,一是要用来教学,把这些研究的成果教给学生,二是有科研经费的,他们拿着丰厚的工资,能不认真研究,怎么对得起他们的那份收入呢?


第二种就不同的,他们已经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鲁迅的思想融为一体了。就比如说,我们看不惯那些在职场中被老板羞辱到怀疑人生,还做得乐此不疲的当代奴才;哪怕是再完美的制度,我们都可以挑出毛病,巴不得它赶紧改;遇到挫折时,无时无刻地自我反省。如果我们有一个或者多个点“中枪”的话,那么我们跟鲁迅的贴近度至少达到33%了!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两种态度都存在着漏洞,要是前者走向极端,就会出现“知识被掏空”的情景。鲁迅的作品是很多,但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同一篇作品,能够提炼出来的知识点都特别有限,前人研究过的,你再去研究,那就没什么新的知识价值输出了。所以,越是往后去研究鲁迅,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江郎才尽”,没什么好研究的了。再看后者,这个弊端更明显,看一下我们的朋友圈就明白,啥都冠以“鲁迅说”,滥用鲁迅思想来为自己的私利背书,他老人家躺枪都躺得怀疑人生了。所以,这两者都不能孤立地进行,要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2 我是如何走近鲁迅的?


从2015年起到现在,我研究鲁迅已经有6个年头了,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的见解。虽然说进度很慢,不像专门搞学术研究的那种效率高,但还是符合“慢而不息,边打边玩”的姿势吧。最开始的时候,我研究鲁迅的《狂人日记》,发现“诶,咋这么有意思呢?”《狂人日记》讲的是什么?要是给它提炼出关键词,就是两个字“吃人”。一边死磕《狂人日记》,一边联想到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套路,即使不是真的“吃人”,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因为人家看中的是你的钱包啊!有过创业失败的经历,我对于文中写的“吃人”更加是深信不疑。我发现,我自己跟小说里边的“狂人”实在是太像了,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从此,我的网名就变成“狂人先生”。


走近鲁迅 | 研究鲁迅的两种姿势,你选Plan A还是B

既然找到了同频,我要不要去见见这个跟我相隔99年的知音啊?所以,2015年的清明节,不知道抽了哪条筋,我独自一人跑到绍兴鲁迅故里,居然能站在鲁迅先生的铜像面前,把我的心里话毫无保留都说出来了。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每年的清明节,我都到鲁迅故里那儿,对着鲁迅的铜像吐出我的心声,这种感觉真好。有了正反馈,我就开始研究琢磨鲁迅《呐喊》、《彷徨》等每一篇的小说,从中找出跟现在比较接近的点。在那时,有一个行业特别火,就是“成功学”的培训,教你如何快速成功赚到钱的。但是,去学习的人,真正赚到钱吗?真相只有一个:就是台上的讲师在耍口才圈钱,台下的学员并没有实质性收获,而且倾家荡产。


走近鲁迅 | 研究鲁迅的两种姿势,你选Plan A还是B


这不正是鲁迅《狂人日记》里边描述的“吃人”吗,我能不能想办法让更少人“被吃”?想到这里,我专门开了一门网课,就是讲鲁迅思想的。可是,我成功了吗?想可以这么想,但实践起来可是没这么简单!那些被“成功学”控制思想的人,尽管很认同我,但只是听听算了,过后还是继续过“奴才”式的生活,这跟“隔靴搔痒”没什么区别。所以,我彻底输了!但是,我并不放弃,读到鲁迅的《野草》,就深有同感!原来,我的这些挫败感,鲁迅他老人家也经历过,而且跟我相比,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鲁迅他是什么样的态度?“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从那一刻开始,我对鲁迅的研究,并不拘泥于他的文字作品,更是想办法个鲁迅达成共识。当我遇到问题时,都会换一个角度思考,假如这么棘手的问题,鲁迅先生遇到,他会怎么解决呢?这么做合不合适,还能不能做得更加好一点呢?从此,我不再把鲁迅看作是什么思想家、革命家,而是我的人生教练,随时随地都会修正我的想法和行为。


3 不同时代,鲁迅的不同定义


我刚刚帮我外公整理完他的回忆录,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当年我外公也很喜欢看鲁迅的作品。我外公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他之所以用鲁迅思想来武装自己,是因为在他老人家眼中,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作品给到他很大的鼓舞力量。当我跟外公说,我现在正在研究鲁迅,他老人家也非常地开心。但是,同样是研究鲁迅,他的角度和我的角度,是一样的吗?答案是:不一样!在我外公眼里,鲁迅先生是伟大的英雄;而我作为80后的一代,深受鲁迅“崇尚个人”的影响,都希望能够跟鲁迅那样的想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不喜欢别人指路;而比我更年轻的Z世代呢,他们把鲁迅看作是一个大哥哥,特别喜欢跟迅哥儿聊天,从中找到人生建议……


不同的时代,对于鲁迅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哪怕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因为人生经历不一样,对鲁迅的理解也不一样。那么,到底我们要用一种什么样的姿势去研读鲁迅呢?首先,要寻找最适合自己走近鲁迅的方式,也就是一个切入点。我的切入点是什么呢?就是《狂人日记》和《野草》,也许在看本文的读者不一样,或许你是因为《孔乙己》,也许是通过《祝福》等,都没关系,只要入了这个门,就OK的。有了切入点以后,我们也不能一条路走到黑,也要懂得变通,开阔自己的视野。因为,我们所理解的鲁迅,都是比较狭窄的,应该多听听其他人的理解,比如我就在钱理群教授这里收获到更多的信息。


走近鲁迅 | 研究鲁迅的两种姿势,你选Plan A还是B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把自己的特长叠加进去。我们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鲁迅啊,一定要跟自己的最擅长的知识挂钩。我是数学专业的,所以逻辑分析能力比较强。当我走近鲁迅,就发现在鲁迅这个思想王国里边,简直就跟我的专业知识不谋而合!为什么呢?鲁迅的作品,有很多都是批判性的,那对我来说,批判性思维正是我最擅长用到的,是不是简直为我量身定做?所以,把我的专业知识,加上鲁迅的思想赋能,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啊!所以,研究鲁迅不但跟我们的专业没有冲突,而且还会帮助我们把自己的专业发扬光大。


结语 走出书斋,才能走近鲁迅


在我们大众的认知,做一个学者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边,大量地看书、写论文 ,闭门造车。当一个课题研究完成后,不修边幅地走出书房,大声喊“我发现了!”这时,才意识到自己除了搞科研,啥也没干,包括脸都没洗,甚至胡子都没有刮过。当然,这只是一个调侃的桥段,这种研究得如痴如醉的人,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我想要说的是,现在搞科研,并不像以前那样“闭门造车”,研究出一大堆学问来“唬人”。


走近鲁迅 | 研究鲁迅的两种姿势,你选Plan A还是B

作为一个鲁迅的研究者,我把鲁迅研究得非常透彻,然后跟你分享,得到的回应是:“鲁迅很伟大,但是,他伟大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不知道在看本文的你,会不会给我这样的回应,但这种情况,我也尽可能避免。因为我深知,研究鲁迅不能太过官方,“比起高冷官方,用户更喜欢人间烟火”。所以,我希望能通过我的研究,让鲁迅的思想更接地气,更加地通俗化,人人能懂,这才算达成我的目标。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走近鲁迅”的全部内容,我们就先聊到这里,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一点点收获,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想法,甚至也不介意你指正我哪里讲得不太对的。我是@狂人先生,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下一篇 “走近鲁迅”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鲁迅   都会   批判性   切入点   外公   狂人   姿势   角度   想法   思想   人生   喜欢   日记   知识   作品   体育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