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楼上》:一个知识分子,却被两个普通女人打败了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欢迎来到“走近鲁迅”栏目,今天我为你拆解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这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16日,是一篇虚构类的小说,文中的吕纬甫这个人物,代表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样本,也反映出当时主流的知识分子的现状。我们都知道,1919年“五四运动”,响应最积极的正是知识分子。然而,当“五四运动”这个风口退潮以后,这些积极响应的知识分子后来怎么样了呢?


《在酒楼上》:一个知识分子,却被两个普通女人打败了


在《祝福》里边,反映的是农村底层老百姓对现实妥协,感觉革命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作为局外人来看,不怪他们,毕竟他们知识有限;但是,作为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有文化有知识的,而且在“五四运动”还掀起过运动的高潮,但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会把这种反抗精神坚持到底呢?接着,我带着你一起领读《在酒楼上》。为了方便理解,咱们做一个约定,我们还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对下文做解析。


在本文一开始,我又回到了故乡绍兴,但此时已经无家可归了。结合鲁迅其他作品,比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你就知道,在1924年,鲁迅的家早就已经搬走了。所以,这个时候,“我”就只能找一个快捷酒店住着。但是,在酒店住着也实在无聊,那时又没有微信、朋友圈这些智能设备,就只能到附近的一个小酒楼打发时间。这个酒楼生意好不好?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包场了。我的内心也挺矛盾的,想要一个人独处包场感觉挺好的,但也害怕孤独,如果能有一个人来吃饭,该多好。然后,一切如我所愿,真的有一个人来了,一看,正是十年的老朋友——吕纬甫。哇塞,这么巧,多年没见了,居然回到老家又偶遇到!


在我的印象中,吕纬甫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的人,他之前也做了很多的学术研究,非常地有才华。但是,这回看到他,就感觉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在他的脸上,那种精气神已经不复存在,显得如此地颓唐。我还是寒暄了几句:“兄弟,最近混得还好吧?”吕纬甫这十年去过哪里?去过太原、去过济南等地方教书,但最终还是回到绍兴。


复盘一下,这些年到底做了什么,他说:“无非是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做。”接着这句话,看看你自己是否深有同感: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人生的确也是如此,在当时感觉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回头看来,其实啥也没做,只是在瞎折腾而已。在此之前,吕纬甫是一个正能量的积极分子啊,到底什么让他这么消沉的呢?他给我讲了两件事情,都很普通,但却让他此生的反抗欲望荡然无存。


第一件事就是迁坟。吕纬甫是有一个同胞兄弟,是在他之前还是之后出生,我们也无法判断,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都是自己的家人。但是,这个小兄弟在三岁的时候就夭折了。现在这个坟边涨水了,担心棺材会被淹没掉,堂兄弟给他寄了一封信,说让他想想办法。那怎么着,只能回去迁坟呗。在迁坟的时候,他怀有好奇心,想看一下到底自己的小兄弟长什么样子的,打开棺木一看:里边啥都没有,是空的!其实,聪明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如果说人体可以被挥发掉,但被褥、衣服这些都被分解掉了吗?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就是他的这个小兄弟压根都不存在,是虚空的。


说点人话吧,就是吕纬甫的母亲是在骗他的,目的就是让他回家吧,不要瞎折腾了。吕纬甫知不知道母亲是在骗他呢?作为知识分子,肯定知道!其实,他完全可以把新买的棺材处理掉,然后当做啥事也没发生。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配合着母亲,换上新的衣服和被褥,放进棺材里边,埋到新的坟地里,假装他的小兄弟是存在的。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因为他意识到,相比起搞革命而言,血浓于水的亲情才是最重要的。


《在酒楼上》:一个知识分子,却被两个普通女人打败了


接着再说第二件事,就是跟一个叫做长顺的妹子偶遇的故事。有一年,吕纬甫回家乡接母亲,当然就要坐乌篷船的吧,船夫长富跟他非常好聊,然后就说请他吃荞麦粉,真的非常热情吧。长富交待他女儿安顺,给这个文人盛一小碗荞麦粉,多加糖。真个安顺妹子应该是挺漂亮的,让吕纬甫一见钟情的那种,肯定特别喜欢。荞麦粉好不好吃?说实在的,太甜了,而且虽然是小碗,但这个碗并不小!他实在吃不下去了,然而看到阿顺,他撑都得撑下去。后来,吕纬甫得知,阿顺看到别人头上戴的剪绒花,非常想要,可是只有外地才有呢,为了讨得美人欢心,他就决定下次送一朵给她。


吕纬甫后来辗转反复,一直到了济南教书,好不容易才找到阿顺想要的那个剪绒花,这次回来就想给她亲手带上。然而,这一切能够如愿吗?遗憾的是,阿顺已经领了盒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原来,阿顺本来身体就不太好,有一个撑船的小伙子想要追求她,但是彩礼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啊,太难了,想要自由恋爱,没这么容易的,至少你得有钱。这个小伙子为了娶阿顺,每天积极努力带客,省吃俭用,赚够了彩礼钱,阿顺却不在了,多绝望啊!阿顺的伯伯长庚,总是问阿顺借钱,阿顺要拒绝,就说“想追你的这个男人,就连我都不如,你娇气啥?”单纯的阿顺还真信了,自己的亲伯伯这幅德行,那想追她的小伙子连他都不如,这盆冷水对她还不是致命的打击吗?于是就这样,病越来越严重,最后栽了。


聊完这两件事情,我也彻底无语了,原本一个这么正能量的知识分子,居然还纠结于这些无聊的事情,实在是不可思议。干革命这么大的事情,都能够坦然面对,而现在却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让他说得眉飞色舞,真的是“没救了”。还有什么好聊的呢?赶紧买单走人呗。还记得以前,吕纬甫还是抢着结账,这回都懒得抢了,任由我买了单。一出门,两人都往着相反的方向,各奔东西……


《在酒楼上》:一个知识分子,却被两个普通女人打败了


故事就讲完了,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我们不可否认,吕纬甫是一个孝子,也是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而回到老家,明知道这个小兄弟不存在的,也配合着把戏演完。如果说,只是走过场配合一下,这是无可厚非,但关键是他自己也陷入其中,从内心都信仰这些虚空的东西,那就不太正常了。击垮知识分子的,并不是敌人的疯狂打击,而是自己内心的妥协。被击垮后的知识分子,变得不学无术,居然把心思放在泡妞,讨好一个妹子上面,这也不太正常了吧?所以,这份礼物送不出去,我们也可以看作是鲁迅对这心态的一种反抗吧。


在现实中,像吕纬甫这样的知识分子有没有?多得去呢!说实在的,这些年来,我也差点成为吕纬甫这样的人,在创业的路上反反复复,想想还真有点后怕。当然跟主人公的方向不一样,我是从故乡去到绍兴创业的,但这些年来,家族的亲戚们都让我回老家,不要瞎折腾了。想象也真的有点后怕,幸亏我是坚持下来,如果我妥协了,也许我的命运,就个吕纬甫一样,瞎折腾了这么多年,原来啥也没做过,消耗的只有宝贵的岁月,换来的只有鲁迅这部小说集的名字——《彷徨》。俗话说:没文化真可怕!但是即使你有文化,如果不能执拗的坚持,其实有没有文化,都是一样的。


好了,关于《在酒楼上》这篇文章,我就拆解到这里,不知道你读了这部小说,有什么样的心得和体会呢?也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同时如果我有解析不到位的地方,也欢迎你指正。我是@狂人先生,感谢你的关注,我们下次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知识分子   酒楼   安顺   鲁迅   彩礼   绍兴   绒花   荞麦   小兄弟   棺材   妹子   小伙子   母亲   事情   两个   感觉   女人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