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秩序被打乱,也未尝不是好事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欢迎来到“每周读本书”的栏目,今天开始,我将为你解读《混乱》。这本书的作者是蒂姆.哈福德,经典著作有《卧底经济学》,在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50万册。《混乱》这本书出版于2018年,正如本书名所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混乱》:秩序被打乱,也未尝不是好事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们都会想着一个问题: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既定的安排,按部就班,这样好不好呢?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家族,我的姑妈们都是公务员,她们在这个职场上都混得比较成功;当她们的儿女,也就是我的表哥表姐们大学毕业以后,都可以妥妥的安排一份铁饭碗的工作,看起来多么的稳定。当然,在她们的带领下,表哥表姐们在国家事业单位,也可以混个一官半职,尽管姑妈们也退休了,但从来不必担心表哥表姐们会失业,他们的工作完全可以稳定地干到退休。然而,在我看来,他们就这么安稳的过一辈子,充其量是我姑妈们职业生涯的延续,仅此而已。


很多人羡慕的公务员,无非就是如此,虽然让你衣食无忧,但人生也平淡无奇。其实,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有很多的大企业的职员,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工作都很稳定,与世无争。正如《混乱》这本书上所说的:整洁的背后是循规蹈矩,是把人机械化;混乱的背后是自由独立,是让人更像人。一味追求秩序往往会丧失创新能力。


1 混乱倒逼创造力

2014年,伦敦地铁工人爆发了一次大罢工,导致全城270个地铁站关闭了171个,大部分乘客都使用了跟平时不一样的乘车路线上班。有意思的是,罢工结束之后,并不是所有人都恢复了原有的上班路线。大约有5%的乘客继续留在了新发现的路线上!换句话说,因为这次罢工的震动,反而给了这些人一个发现更好路线的机会。作者把这种震动叫作“任意的震动”——没有精心布局,没有特定方向,就这么随机地、简单粗暴地给你震动一下。这对你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机会。


在2020年疫情爆发的时候,有不少企业第一时间开始布局线上的社群:瑞幸就开始建立社群,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建立了9100多个用户社群,用户数量达到110多万;知名女装品牌茵曼从除夕夜开始,组织全国所有的门店开始线上的社群营销,迅速收揽了6.5万成交用户,比日常销量还多出40%;同程旅游在疫情期间,机票、酒店等预定当然就无法运作啦,但是他们也变通得很快,当他就培训1000多名销售员,利用微信社群销售消毒卫生品,而且还立竿见影地营收将近千万;医美开启线上诊断业务,网上收定金,几分钟就收了几十万。


《混乱》:秩序被打乱,也未尝不是好事


长期依靠线下门店的屈臣氏,在疫情期间迅速组织24000多名导购,每天通过企业微信服务200多万消费者,利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社群直播、小程序、团购等工具引流,一场群直播销售额直达1万多!看到这一组数据,不知道你会有何感慨?就连这些大企业,都在走微商的模式,你还能说微商很low吗?有人不禁感叹:当年那些鄙视微商的人,都活成了微商的样子。


2 老油条团队,终将一事无成


我们都有很多的微信群,往往都是一开始的时候特别热闹,但过了一段时间就会沦为死群,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因为群员的关系都太熟了,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貌似有聊不完的话题,但久而久之,这种新鲜感褪去以后,就感觉没什么好聊了。再加上“群规”的约束,每个人都怕被移出群,所以还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反正群主尽管发言就好了。但是,作为群主,面对这样的社群,应该怎么着?其实,完全可以开拓新的领域,让自己的社群延续新的生机才对头啊。但是,群主往往很少会这么做。


《混乱》:秩序被打乱,也未尝不是好事


我们总是被相似的人吸引,但是我们并未意识到这种吸引力就像毒品一样让我们越陷越深。在找对象方面,很多人都强调,找对象一定要“门当户对”,所以偏好于跟自己条件相当的人结婚。这样有什么好处?大家相互之间同频。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个弊端,就是很难再拓展自己的视野,收获到新的信息。你也许不同意了:现在有了互联网,信息这么发达,怎么会存在信息闭塞的事情呢?没错,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的。但是,人们往往都是先入为主,看什么样的信息居多呢?当然就是跟自己同频的信息!所以,跟自己价值观不一样的信息,早早的过滤掉了。


其实我们有很多机会听听不同声音,见见不同的人,建立新的信任,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在做出的选择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巩固了旧有的社会关系。在社交聚会上,即便我们想结识新朋友,到头来还是在和老熟人叙旧。当我们不得不和陌生人一起合作时,我们深感不安,内心很是排斥,完全无法认识到和陌生人合作的好处。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社交关系中最不可替代的往往是联系不频繁的、比较疏远的社会关系。就比如说,你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想要找房子。当然,这里有你的老朋友,他也许可以帮你找,但他能帮你找的房子,你一定会满意吗?相反,倘若你找一个中介,他掌握大量的房源,很快就可以帮你找到一套称心如意的房子。当然,需要付点中介费给他的,但这也节省了你大量的时间,可以安顿下来。你的朋友可以帮你找,但只能在他认知圈层范围内;但中介是吃这碗饭的,他在这个领域的圈层,当然比你朋友大多了。所以,很多时候,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做吧,这就是“弱连接”的关系。


《混乱》:秩序被打乱,也未尝不是好事


弱连接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这个连接是稳定的,当然不是指跟某个人关系的稳定,而是我们想要找到专业的人,都可以在这个领域里边找,他们通过竞争走进你的大数据,只有符合你要求的人,才会出现在你面前。你有认知边界,刚好这个领域的人就可以弥补你的认知边界。当事情完成后,大家各回各家,谁也不欠谁,何必要自己培养一个团队呢,这样不香吗?


道理我们都懂,但怎么可以让我们走出这个舒适区呢?首先一定要意识到,“只和我同频的人交往”是一种消极的想法,务必要克服。创造一些条件,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尝试融入新的圈子,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或者和陌生人一起进行娱乐活动。再或者去一个陌生的、遥远的城市旅游,在那里参加一场你谁也不认识的聚会,勇敢主动地去结识另一个圈子里的人。


第二,就是要特别重视那些将不同小团队团结在一起的人,他们游走于小团队之间,被所有团队称为“自己人”,这一点要是没点儿本事是不可能做到的。第三,随时随地提醒自己社交压力的好处,它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你怕麻烦的时候。最后一点,我们必须坚信,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是值得一试的,是能够带来积极结果的。

3 即兴发挥,不按套路出牌

1975年1月27日,年仅17岁的德国女孩薇拉·布兰德斯策划一场音乐会,她由美国钢琴家基思·贾勒特在深夜即兴演出。当天下午,薇拉把基思带到钢琴前试琴,这是发现问题了:基思弹了一下:诶,这个琴不对劲啊!原来,基思弹的钢琴是要指定的那款,别的款式他是弹不出来的,这么关键的漏洞,居然大剧院会搞忘了!但是,临急临忙,如何才找到适合弹奏的钢琴啊?好不容易找来一个,基思弹一下,还是不对劲。作为一个著名钢琴家,基思当然不想毁了自己的口碑,于是就撤了。但是,薇拉刚刚创业,要是这么一着,她可血本无归呢!于是,她追着基思的汽车,哀求他不要走。最后,基思还是回来了。


《混乱》:秩序被打乱,也未尝不是好事


几个小时后,基思面对这个不太对劲的钢琴,面对全场观众开始演奏。一开始几个音,虽然是不怎么好听,但基思不愧为著名的钢琴家,居然从这些不太规则的声音中找到了规律来,于是继续谈下去。诶,奇迹来了,就这个不太完美的曲子,居然成了当天晚上的一段传奇:这场音乐会钢琴独奏专辑,取得了350万张的销量,目前还没有哪一个专辑能超越它。假设,当天大剧院的钢琴能够满足到钢琴家的要求,能够弹出这样的曲子来吗?充其量就是一场普通的演奏而已。所以说,很多时候精心准备,还不如发生黑天鹅事件时倒逼出来的急才


也许你会说,即兴创作有风险的啊,万一弹得不好,那不就死翘翘了吗?但是,你确定精心准备的事情,观众就一定会满意吗?同样也是有风险的。我们要摆正一个态度,在意外发生时,豁出去了总比等待着按部就班的计划要强。那么,即兴发挥的风险能降低吗?答案是可以的。


首先就是要反复练习,当然练习的目的,并非是让你按部就班,而是为即兴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怕即兴发挥,也需要有原材料吧;然后,我们要明白,即兴创作都是充满混乱和不确定性,我们就要接纳这种不确定性;第三,就是要学会聆听,在聆听中,我们从混乱中找到规律,找出突破口;最后,就是要勇于放手,敢于冒险拼一把,有了前面的三步,即兴发挥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我们只要不惧怕混乱,就能够成大事。但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就是零和博弈,不是你输就是我赢,要是我们面对一个很强的竞争对手,有没有把握取胜呢?办法不是没有,你的竞争者知道你的套路,就很难取胜;但是,你可以制造混乱,然后乱中取胜啊!至于怎么做,我们留到明天继续聊。好了,今天先到这里,非常感谢你的关注,我是@狂人先生,明天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混乱   姑妈   钢琴家   销量   按部就班   套路   疫情   表姐   表哥   社群   秩序   钢琴   好事   团队   事情   稳定   体育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