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提醒批评被误认为故意“找茬”,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愉快接受

小安去小孙办公室协调工作的时候,看到他写的报告有两个地方表达的不准,就善意的提醒了一下。没想到,小孙却一点也不领情,认为他多管闲事、故意找茬,弄得小安非常郁闷,工作也没有协调成。

在职场上,我们看到身边的同事工作出现失误,一般出于为同事着想的考虑,都会进行善意的提醒,但是由于提醒方法不恰当,有时反而造成“好心没好报”“多管闲事”的结果。所以,工作中怎样向别人合理提出善意的提醒,又能在不伤自尊的情况下让人接受呢?

善意的提醒批评被误认为故意“找茬”,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愉快接受

文章展开前,对于“别人”的范围要先进行界定,比如:

①有些“提醒”不需要耗费太多脑力,而且别人也理解你的苦心。比如,同事递交老板的重要报告,你发现里面出现重大失误,及时提醒他。

②有些“善意”不用去解释,只要告诉当事人他就能接受。比如,给深夜加班的同事送一份好吃的外卖。

③有些“别人”你知道只要告诉他们,他们就会轻松理解并愉快接受。比如,劝父母每年到医院进行体检。

所以,文章中我们重点讨论那部分很难接受善意提醒的“别人”,比如关系一般的同事、刚愎自用的老板、不想买你产品的合作伙伴;而“善意”则包括对“别人”的委婉批评、建议意见等等。

善意的提醒批评被误认为故意“找茬”,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愉快接受

第一:对于说服不熟悉或者陌生人接受我们的善意,可以运用“亲和效应”,首先从拉近对方的心理距离进行入手

亲和效应指在心理学中是指人们在交际、应酬过程中用亲近的话语、笑容、肢体语言吸引他人、俘虏人心所产生的效果。

在人的潜意识里,日常交往过程上都会有“人际距离”判定:以“我”为圆心,从内而外,半径距离最小的是“亲朋好友”,再往外扩大距离是“同事、同学”,再往外就是“泛泛之交”,再往外就是“一面之交”,再往外就是陌生人。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举动、表情和说话的表达方式等,往往代表着他的素质和格调,都影响着他人的心理评分。通常,亲和的人让人感觉很亲切,愿意与之接近,得到的心理评分就高;相反,一脸严肃或者阴霾的人,则会让对方产生一种距离感,得到的心理评分就低。

善意的提醒批评被误认为故意“找茬”,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愉快接受

我们和关系不熟的人,沟通才刚刚开始,怎样才能快速让对方信任我们,并且说服对方从心理上接受这份陌生的善意呢?

大道至简,人都喜欢听好话。要想获得对方的认同,就是要积极赞美对方,这样能快速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钢铁大王”小时候是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父亲对他无可奈何。九岁时,父亲在继母面前这样介绍卡耐基:“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社区最坏的男孩,他已经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砸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听了父亲在初次见面的继母面前这样评价自己,卡耐基内心非常抵抗。但继母却微笑着走到卡耐基面前,托起他的脸仔细看了看,然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社区最坏的男孩,而是全社区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不知道该把自己的热情发泄到什么地方。”

善意的提醒批评被误认为故意“找茬”,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愉快接受

从小到大,卡耐基一直作为反面典型,从来都是别人眼里的坏孩子,几乎没有人夸奖他,而继母巧妙的赞美,瞬间化解了这个即将步入青春期少年内心小小的叛逆,继母马上获得了卡耐基的好感。

在卡耐基成长的过程中,继母赞赏和认同的态度,一直是他人生道路上莫大的鼓励,所以,继母的建议,他总是很容易接纳。

大多数人内心深处都渴望别人赞美自己,真诚发现别人的优点,具体而不是虚伪地提出表扬,很容易拉近双方的人际距离,会使对方更乐于接受你的善意提醒和建议。

当然,赞美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味脱离实际去夸奖,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①善于发现对方希望得到赞美的地方。比如:同事最近因为减肥天天跑步,你应该赞美他明显的瘦了而不是他买的跑步鞋很好;同事加了一夜班做完了一份质量上乘的PPT,你应该赞美他的努力和能力,而不是他这个笔记本电脑功能真强大。总之,要让对方觉得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亮点”和“美点”被你发现并肯定,才会真正产生认同感。

善意的提醒批评被误认为故意“找茬”,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愉快接受

②赞美不要空洞无物,越具体效果越好。常言说,言之有物就会言之有据。赞美的话说得越详细,对方会感到你越真诚。比如,同事小李身材非常好看,夸十遍身材真好,都不如说她身材像关晓彤,尤其是那两条大长腿非常漂亮。总之,具体的夸奖比笼统的赞美更让人容易接受。

③间接赞美、背后赞美的方式可能更有效。比如,你的女老板长得很漂亮,她听到的夸奖可能都腻了,你可以另辟角度先从和她长相相似的女儿夸起;一个和你不太熟悉的同事工作非常负责,你可以在你们共同的朋友面前夸奖他,让这位朋友通过别的方式传达给他你的赞美,这样就更有可信度。

第二:运用“换位思考定律”,向对方讲清利害关系,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 说服对方接受合作意愿

“换位思考定律”是指,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以对方的心境来思考问题。通过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能够给对方留下好感,对方也会感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愿意与其交流和沟通。

德国人贝尔奈曾说:“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换位思考的实质,是一种理解与宽容,彼此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谅解。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提出的“联吴抗曹”策略,通过高超的手段,说服孙权和刘备达成战略联盟,就是换位思考的结果。那诸葛亮是怎样干的呢?

善意的提醒批评被误认为故意“找茬”,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愉快接受

公元208年,曹操野心极具膨胀,想拿下刘备和孙权两股地方势力统一天下。以孙权为首的东吴,一直在在应战和投降两个选择之间犹豫不定,迟迟定不下决心。此时诸葛亮来到东吴劝说孙权和刘备联盟。

诸葛亮开门见山,非常简短得分析了魏蜀吴三方混乱紧张的局势。之后,他故意反激孙权:当前形势非常紧迫,我希望将军能够结合吴方情况量力而行。如果认为有能力与北方的曹操抗衡一下,趁早定下备战的策略;如果认为没有能力抗衡,就赶快做好投降准备。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非常生气,认为诸葛亮小瞧自己,便反唇相讥:“你千里迢迢来劝我投降,你的主公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斩钉截铁地回答:“刘将军是中山靖王之后,是皇室后代,他的英雄才气,天下仰慕,盖世无双,绝不可能投降。”

于是,孙权被彻底激怒了,说:“刘备能做到我也能,我决心抗击曹操。”

话说到这里,诸葛亮的“联吴抗曹”目标达成了一半。他继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孙权分析魏蜀吴三方力量对比,积极鼓励孙权和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等曹操兵败之后向北方撤退,就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最终,诸葛亮利弊得失分析客观到位,引起了孙权的共鸣,于是,双方达成了联合抗曹的约定。

从这个案例中就可以看出,诸葛亮说服孙权接受“联吴抗曹”建议,既不委曲求全,也不威逼利诱,而是采用理性逻辑思考、循循善诱的方式,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认真分析三方的局势。他的建议既对自己有利,同时也对别人有益,还把最后的主动选择权交给了对方,看上去是对方自己选择了答案,实际上诸葛亮早已暗示了结果。

善意的提醒批评被误认为故意“找茬”,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愉快接受

在职场上,我们会经常给老板提建议,与客户谈判,或者跟同事因为工作区分责任,总有为了利益最大化进行相互博弈的时候。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要一味的只考虑自己得失,更多地诉诸理性和利益,让对方觉得这样做是为他着想,才更容易获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进而接受你的善意,最终达到目标。

第三:说服朋友接受你的建议, 可以试试“三明治式沟通法”,把善意的批评变成高级的褒奖,忠言听着也顺耳

所谓三明治式沟通法,就是把责备夹在赞美之间,首先肯定对方的想法,认可别人做出的努力,继而指出别人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部分,让别人接受自己的“好意”。

忠言虽利于行,但却逆于耳。没有人喜欢听教诲式的批评,因此,对身边的朋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等于得罪人。

凡事要讲究方式方法, 如果口无遮拦直言不讳,“逆耳忠言”就会被看成是”没事找抽“。

著名画家黄永玉是戏剧大师曹禺的诤友,他写信指出戏剧大师曹禺和创作中的问题,就是采用”三明治式沟通法“。

善意的提醒批评被误认为故意“找茬”,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愉快接受

他在信里是这样说的:”你是我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释、分析得也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批评之前先用“你是我极尊敬的前辈”来肯定对方的地位,因为黄永玉是曹禺的晚辈,两人相差14岁,所以用”极尊敬的前辈“。了解你的创作实力,所以会对你“高标准严要求”。”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意见,一点都不藏着掖着。然后边夸奖边建议,字字真诚,句句痛点。“命题不巩固,分析不透彻”,这是在告诉对方,你的每部戏我都认认真真地看了,我的建议不是凭空而来,是建立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这是在褒奖基础上的略带痛心的惋惜。

黄永玉写这封信时,两人虽然彼此仰慕已久,见面却不超过两次,属于”一见如故”型。收信人曹禺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黄永玉担心对心理受到打击太大,最后不忘打了张友谊牌“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予我的友谊”。

黄永玉是如此“不留情面”,这封看似通篇批评的信,其实暗含了更高层次的褒奖。曹禺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把这封信装裱起来放在客厅,鞭策鼓励自己。每当曹愚觉得失去信念的时候,就会拿出来读一读,从中获得继续创作的力量。

善意的提醒批评被误认为故意“找茬”,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愉快接受

朋友之间的批评建议,要建立在肯定对方、充分褒奖和希望对方越来越优秀的基础上。循循善诱比当面直斥要好,娓娓道来比强制听从要强。我们从来不缺乏真诚的善意,只是缺乏更容易让人从心里接受的表达。好话说得太难听,让会让人自尊心受到伤害,也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画重点

今天,我们围绕“善意”的提醒或批评这个话题,通过三个方式进行了阐述:

①对于说服不熟悉或者陌生人接受我们的善意,可以运用“亲和效应”,首先从拉近对方的心理距离进行入手;

②运用“换位思考定律”,向对方讲清利害关系,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 说服对方接受合作意愿”;

③说服朋友接受你的建议, 可以试试”三明治式沟通法“,把善意的批评变成高级的褒奖,忠言听着也顺耳

“善意”的提醒或批评,本质上就是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想法与对方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这样才能为增进理解、达成共识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东吴   善意   明治   批评   忠言   继母   亲和   愉快   同事   立场   距离   方式   建议   心理   朋友   体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