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人有时候,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不容易。选择了,并坚持下去却是自己的命与运。——王宝强《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王宝强,是我从大学时代就很关注的一个人。

在中国,将近14亿人,但你或许很难再找出第二个王宝强,哪怕在最闭塞偏远的农村,他依然声名远扬。“王宝强”这三个字,就是草根、理想、奋斗和成长的代名词。

熟悉他的人都说,玩命坚持,成就了今天的王宝强。在看似风光的背后,没有多少人真正体验过他所受过的苦难。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作为同龄人,我生在城市,他长在农村,正是这种生在底层但又不甘于底层的意志,让他实现了人生逆袭、打破了阶层固化。

古人云,“三十而立”。但,王宝强二十五岁时已经而立。

从“0”到“1”很难,但从“1”到“2”就相对简单。所以,他人生的前25年,对我们这些还在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奋斗的职场人来说,借鉴意义更大。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8岁时,同龄人都在上小学,但王宝强已经开始演员梦想的第一步,去少林寺做俗家弟子

王宝强,1984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贾宋镇大会塔村。

8岁那年,他看到了李连杰主演的,红遍大江内外的《少林寺》这部电影。

在悠扬的《牧羊曲》中,“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他下定决心去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做他心中的觉远和尚,将来演电影,当演员。

他在自传里写到,“我知道爸爸妈妈希望我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但是我上了学又怎样?考大学?我相信我也没这个智商。而且就算我考上大学了,我们这样的家庭能供得起吗?供不起。”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一个8岁的孩子,人生就是一张白纸,仅凭一个感性的认识,就设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放在今天看,心态得有多么早熟。

可没有任何资源的孩子,想演电影,当演员,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王宝强选择了去少林寺,跟随师父释延宏学武。

这条路看似跟演员相去甚远,可对王宝强而言,这却是唯一有可能走通的那条路。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在少林寺的生活是枯燥的:跑步,爬山,扎马步,练武。

冬天的凌晨五点,夏天的四点,少室山上,总会见到一条黄色和灰色线在山路上迅速移动。

那就是王宝强他们在进行体能训练。

6年的时间,王宝强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演电影,当演员。

师兄弟们都嘲笑他,这么对他说:“宝强,你个子这么矮,长得又不帅,武功练得又不是师兄弟中间最好的,别痴心妄想了。不要说拍电影,最多在少林寺做个武术指导罢了。”

但王宝强非常固执,有段时间,师兄弟们都以为王宝强快疯了。

1999年,15岁的王宝强再次来到命运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离开少林寺,跪别父母,顶着世俗的嘲弄,拿着哥哥王健永在砖厂打工三个月挣来的500多元钱,背上了厚厚的行囊独自一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促使他下定决心离开家乡去北京,不仅是他儿时的电影梦,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件事。

20年后,他才选择告诉大家。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弟弟的突然去世,对14岁的王宝强打击巨大,他决定离开少林寺,北上去实现他的电影梦、演员梦

王宝强上有亲哥亲姐,这人尽皆知,但他还有一个已经去世的弟弟。

当年最想去少林寺学武功、当功夫明星的并不是王宝强,而是那小他两岁的弟弟。只因父母觉得弟弟年岁太小,只同意了哥哥离家闯荡,但弟弟一直想去少林寺学武。

王宝强14岁那年,弟弟为了攒够去河南看哥哥的路费,去工厂打暑期工,没多久被机器倾轧丧生。

二十年后,王宝强说:“是弟弟的死,让他下定决心,要把属于弟弟的那份梦想,担到自己肩上。”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北漂期间,王宝强做过替身、挨过打、工地上搬过砖,每天蹲在北影厂门口,等待着属于他的角色,最穷的时候只能赊账吃馒头就白开水。

他得到的第一份武行的工作,是在一部叫做《巴士警探》的电影里,做男主角的替身。

作为替身,他的任务是不断地爬上一架两米多高的防火梯,然后从梯子上摔下来。不断地摔,一直摔到导演说"OK"为止。

从那部电影开始,许多穴头都知道了,有个替身叫王宝强,不怕死,别人假摔,他真摔。

所以,他的活儿多了起来。

进入2000年,王宝强的运气似乎变差了,不知道为什么,接到的活儿少了许多。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为了挣钱,他跟着同住的人去建筑工地干活。

他身边的工友们都觉得他是个怪物。一个每天只挣二十五元的建筑工,却花大笔钱去洗照片,一洗就是几十张,有时候甚至是上百张,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王宝强这些照片,是送给大大小小的穴头、副导演看的。

"你送那么多,他们看得到吗?没准路上就给你扔了。"建筑工们逗王宝强。

"那也没准,第一百张看不到,第一百零一张就看得到呢。"他说。

他们哄的一声笑起来:"瞧不出来啊,要做大明星呢。"

每一次被否定后,在王宝强的内心,都会有两种力量在撕扯,一种是:"他们说的对。"另一种是:"要相信你自己,你会和他们不同。"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连大会塔村的乡亲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出去,出去有什么用?你看王宝强,出去了两年,钱也没挣到。"

就在这种不断的内心撕扯中,王宝强接到了那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传呼。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当命运在你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往往幸运之神就会出现,只要你撑住这口气,人生就开始出现转机了

2000年5月,当王宝强还在为每天的生计而发愁的时候,他接到了那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传呼。

他的幸运之神——李杨导演出现了。

当时,李杨导演在筹拍 《盲井》,所有的演员都齐了,就缺二号主角"元凤鸣"。

最初这个戏里"元凤鸣"选中的演员是河南戏校的一个学生,李杨导演已经看过了那个孩子的表演,也特别想用他。但那个学生正好要准备考试,老师说什么也不让去。

剧组只好另行组织人员试镜,李杨导演拍板定下王宝强。

就这样,前一天还在工地上搬水泥的王宝强,突然,就成了《盲井》的男二号。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这部片子拍得非常艰难,因为拍摄场景主要是在地下小煤矿,非常危险。

最后,剧组有一半的演员和制片部门跑掉了,影片里演小红的那个女主角也跑掉了,因为他们害怕下井。制片人也跑了,李杨导演只能自己当制片人,但王宝强最后坚持了下来。

在这部片子中,王宝强开始展露他的表演才华。

随后,王宝强一举拿下法国第五届杜威尔电影节“最佳男主演奖”、第四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以及第二届曼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他在自传里写到,“直到现在,仍有人说我过于幸运,只不过是天上掉了一个馅饼,被我捡着了。但对我来说,那绝不仅仅是馅饼,那是所有苦难日子中坚守的结果,是我递上第一百零一次照片的开始,是一个相信理想的年轻人找到自己人生道路的入口。”

凭借着《盲井》中的惊艳表现,加之王宝强本身的朴实性格,在2004年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剧《天下无贼》中,成功饰演了“傻根”,引来更多关注。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2005年,在电视剧《暗算》中,他饰演瞎子阿炳,展现了自己过人的演技。

而王宝强真正开始走红,是因为他成功塑造了许三多这个角色。

王宝强说:“刚拿到《士兵突击》的剧本时,我想杀了编剧。”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王宝强在自传中写到,“许三多就是我自己,这或许是我入戏最深的一次,同时也是超越自己的一次灵魂洗礼。我似乎又回到了河北邢台的老家,从那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子里,重新出发。就像我八岁那年离家一样,从河北到少林,从少林寺到北漂,从北漂到《盲井》,每一次拔节成长的痛苦,只有这时才体会得更加鲜血淋漓。”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2008年,王宝强参加央视春晚,领唱《农民工之歌》,并于同年主演《我的兄弟叫顺溜》。

之后,王宝强成功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2019年8月,福布斯发布中国100名人榜,王宝强位列第91位。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王宝强之所以逆袭成功,靠的就是“向上生长力”

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我和周围的同事一直在激烈的讨论。

论家境,我们都比他好;

论学历,我们都比他高;

论颜值,我们也不比他差。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那王宝强逆袭成功靠的是什么?

有的说贵人相助,有的说机遇垂青,有的说坚韧不拔,有的说百折不挠,有的说……

我觉得这都只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不足以概括全部。

我又打开了王宝强写的《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从中寻找答案。

我看到一段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在任何艰难困境中,都永不抛弃,不放弃。”

我突然想到,王宝强逆袭靠的就是“向上生长力”。

简而言之,就是围绕自己的目标,不管有多么曲折,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不抛弃生活,不放弃理想,努力着向上生长,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个人能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关键是看他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或计划变成行动,再把行动变成结果。其实,能做到这一点很难,这也是更多人之所以平庸一生的原因。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马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想法很美,前一天晚上已经想好明天可能要干什么。可是到了第二天,你还是依照以前的方法进行。这样,你就永远停留在原处,仰慕别人的长进。”

也许,在王宝强8岁离开家前往少林寺,在他蹲在北影门口等角色,在他从2米高的梯子上重重的摔吐血的那一刻,在他前25年人生中最无助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他肯定能成功,因为他具有向上生长力。

2007年,中央电视台举办"我们的2007年终回顾"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有感而发。

他说:"为什么是许三多?我觉得许三多的出现恰到好处,在所有人都开始关心结局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笨笨的、憨憨的人坚持着,虽然他没有那么聪明,智商一般,但是最后也能取得成功。"

正像王宝强自传里说的那样,“茫然的时候,你所能做的,只有坚持,行动,而不是无谓地等待”。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写在最后

2016年那个炎炎夏日,王宝强让全国人民吃了一场瓜宴。

事后,被问及“你为什么选择公开”时,王宝强这样回答,“实际的事情比想象中的更可怕。我没办法详细说这个事……别把老实人逼到了极限。也是没办法了,我必须这样,用这样的方式去处理。”

这也是告诉大家:我九死一生,最黑暗的日子艰难到无法想象,但挺过来了。

2019年6月,王宝强的母亲因病去世,子欲养而亲不在。出殡时,王宝强哭的痛彻心扉,几度晕厥,甚至需要靠别人搀扶才能够为自己的母亲送行。

王宝强的前25年,“许三多”式玩命坚持的背后——向上生长力

我相信,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和挫折,王宝强肯定能挺过去,因为他具有向上生长力。

就像王宝强在自传的结尾写的那样:“我相信,我会活得很好,像我们最初出发时,希望自己要成为的人那样好。”

我们也要相信,我们也会活得很好,只要我们肯坚持,始终向上生长,那么下一个草根逆袭的故事,将来自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穴头   生长   武功   奋斗史   师兄弟   替身   少林寺   自传   弟弟   导演   演员   理想   孩子   人生   体育   电影   王宝强   许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