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与整理古籍,是什么关系?

现在研究古代文史哲的人,都是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搞这种研究,需要一点基本功,即就是点校古籍的能力。因为古籍是做这些研究的基本资料,是必须要读的,如果都连古籍都点校不了,说明他对古籍的内容理解不了,这样的话,还谈什么研究?

不过,也确实有不少人就是这样,对古籍没有点校的能力,在阅读古籍时,不能字字句句都准确理解,更不能深入领会。如果是这样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且不断地发表长篇大论,对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喋喋不休地加以论述,就会使他们成为名不符实的学者。

仔细看这种学者的论著,就会发现,里面使用的资料文献,没有几段来自古籍原书,有的话也是只言片语,并不完整,主要都是来自其他学者的著作或论文中的材料,再加上自己的意见,如此而已。

这样的东西称不上真正的研究,所以,自从有人发明了“码字”的说法之后,“码字”也可以称为创作了,也可以称为研究了。这就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的主要情况。

对古籍进行标点,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但没有谁敢说自己的标点全无错误。有些句子确实难点。要有各方面的背景知识。中华书局出版的书主要是古籍的标点本,其中也多有不善之处,吾师曾在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他是原稿竖写,用了古人表示重文的符号(两个顿点),初看起来,很象现在的冒号“:”,实际上是两点,表示这个字与上面一个字是一样的,不必再写出来,就用重文符号来表示。编辑对此不知道,竟然排版成冒号,实应改为与上一字一样的字。后来此书再版,整理者仍然不知道这一点,还是排版为冒号。就这一个例子,就可说明对古籍的标点涉及的知识太多,没有什么都知道的人,于是就会在点校中出现诸如此类的错误。

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当然少不了掌握海量的古籍文献,所以自古以来,学者们都重视收藏图书,今天则是大量购买出版社出版的各类图书。

但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有很多的古籍书都被人们整理成了电子版,在网上就能找到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成为现代的个人藏书。这就与古代学者的藏书完全不同了。

古人的藏书,都是线装书为主,现在的人们藏书,有的人还爱购买很多正式出版的纸版书,还更多的人们是通过网络收集下载电子版图书。

于是有人产生了一个疑问:藏书是以纸版为主,还是电子版为主。

我觉得,要论使用的方便,还是电子版好。现在人们的电脑,硬盘也大,屏幕也大,这都对在电脑上阅读电子版图书非常方便。如果以纸版书为主,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二要有较大的房子,来贮存这些书,同样还是要花费金钱,三是使用的时候,不便于查找,影响研究与写作的效率。

还有一些出版社或学术刊物,不让学者在论著中引用电子版的古籍,但人们可拿电子版的古籍书来找纸版书加以核对,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还担心,电脑里的电子版的书,可能会因电脑出故障,引起电脑硬盘的损坏,而使搜集下载的古籍图书丧失殆尽。这个担心也没有必要,因为你可以购买几个大的硬盘,把所搜集下载的古籍图书进行备份,用来备份的硬盘,可以不装在电脑上,需要的时候再挂在电脑上进行使用。

这里就涉及到书籍电子化(也用数字化的名称)的问题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对现在的出版社有所不利,所以出版社都反对图书的电子化(数字化),因为这样的话,大家就不买他们出版的纸书了,而且电子版会引起严重的盗版或版权问题。

但我觉得,时代发展的潮流就是电子化出版。对此要讲究方法,如美国的亚马逊就搞了图书的电子化出版,要配上他们专门的阅读器KINDEL,这样来读他们的电子图书,就可以用很低的价钱来购买他们的电子书和阅读器,方便了年轻人的读书,使他们养成了全新的读书方式与习惯。这就说明采取好办法,还是可以使图书的出版实现电子化的。

现代化的要求是快捷、方便、便宜、网络化、随身化,做到这几点才能符合新一代人的阅读习惯与要求,与之对抗而不思改进,只能是一条趋向衰落的路。

我希望更多的出版社,向亚马逊学习,搞好自己的电子版图书来,并尽量贴合人们的读书习惯与愿望,使自己的出版事业向前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懂得了这个道理,就通过办网站的方式,让人们都能把自己写的东西发布到网上,供人们阅读。这其实也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方式,可能许多出版社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头条号,就是顺应这种新的图书方式的园地。我本来也想与出版社合作,用原来的那一套出版方式来写书和出版。但我发现在头条号上随时来写,随时发布,是更好的方式。每天都写一点,题目多样,积少成多,这与原来那种写书出版的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并不会不同。

有人会说,这样所得的报酬太少,不如给出版社出版拿稿费的钱多。其实这也不必担忧。因为这与你所写的东西好不好,受不受人们的欢迎直接相关。写得不好,没人看,效益就低。写得好,点击率高,网站与作者的收益都会逐步提高。

我想,再过一些年,这种写作与发布的方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逐步代替传统的出版方式。

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以往出过的书怎么办,就需要大家动手来做电子化。谁做得好,谁赚钱。问题不是做,而是如何在网上销售,或让大家想下载,同时又要保证作者或制作者应得的利益。现在这种免费的,最终还是要收费,但不会收费太多,如亚马逊那样,这才是正道。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即古籍善本的电子化应该怎样来搞?

中国历史上有海量的古籍,应该都做成电子版,放到网上,让中国人民都能方便地找到并阅读。这应该是国家的事,可以让全国的图书馆都来合作。要有统一的目录与版本信息资料库,各图书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国家和民族的这个重要的文化任务。

如中国人民大学花费了国家的巨额经费,新写了清史,3500万字,比原来的24史的全部还多,其实不如用这些钱,统一组织全国的图书馆来把清代的各种古籍文献做成电子版,统一于一个国家性的网站上让人阅读,这比让人另写一套清史,在文化和学术上,更有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

全国各图书馆都有不少古籍,用这种办法,由国家统一组织与安排、指挥和调度,其实用不了多少钱,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完成这项工作,其历史价值会远远高过以前王朝来编《四库全书》或《永乐大典》,会是有功于万世的历史伟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清史   中国古代   古籍   亚马逊   纸版   冒号   文化   标点   藏书   电子版   学者   出版社   关系   方式   图书   历史   电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