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当兵时的登山之回忆

登山的激情

我于上世纪70年代当兵,在四川凉山地区,那时翻山越岭,是家常便饭,住在营房里,抬头便是山,抬脚就是山路,经常是身负数十斤装备,全连集合在一起,悄无声息地在山间行军。后来到重庆读书,经常从重庆乘车回北碚,路上望着两侧的山岭,心想:没事时去登山,也很有乐趣。现在,登山已是不少城市人的一种爱好,而我已经没有了当年登山的激情。

现在旅游登山,不管上山还是下山,都是台阶,其实这种路最费力,对膝盖不利。

原来当兵时在山上走,都是山坡上的小路,因山势而蜿蜒,坡度不大,虽比较狭窄,但不伤膝盖。这种路最怕下雨,因为是土路,一下雨就太滑了,容易摔倒。空手还好走,扛着武器,背着背包,就麻烦了。

记得那时周末,往往要下山到县城的团部去看电影,但要背着全副武装走路去,武器和背包都要带上,我们是机炮连,大家抗枪(重机枪)抗炮(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当然枪炮都分解开大家分担,还有炮弹箱等,再加上背包,每个人平均负重都在50斤左右吧。当时能去看电影,也是当兵生活中的快乐事,吃过晚饭,集合出发,下山时天还没黑,路较好走,有时甚至是一路小跑,大家都感到轻松快乐。

看电影是在团部的广场上,没有室内电影场,全团各连都来到电影场,放映前各连先要拉歌,各连比着唱,看谁唱得多,唱得响,唱得整齐,可不象现在卡拉OK的那种唱法。

而且还要编出顺口溜来拉歌,要看哪个连编得好,编得快,编得多。全场一片热闹,大家都很兴奋。

电影看完一般也要十点了,大家一声不响地回撤到各自的驻地,每一个连驻在一个山头上。有的还比较远,要走一个钟头。我们算是近的,也要走40分钟。

这时就是上山了,而且是晚上,黑灯瞎火的。整个山都是黑的,只有小路显出有点白色,就顺着白色的小路上山。

有时走在上山的小路上,回头往山下一看,城里还是灯火通明的,而我们却在黑暗的山上负重行军,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我们是最辛苦的人了。

这还算好的,有一次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平时走路用脚就行,这时就要手脚并用了,尽管这样,还是经常有人滑倒。

当时天上打雷闪电,我突然站住看了一下周围,发现全连一百多号人,全都手脚并用,在山路上爬行,没有一个说话。我想,如果是战时,我们就是这样摸到敌人阵前的吧。

雷电风雨之下,我们就是这样一身泥泞回到了营房。炊事班也事先烧了水,大家打水洗脸洗脚,然后上床睡觉。此时连长会让人传下命令:大家好好睡,明天可以晚起,这说明明天早上连长不会搞紧急集合。大家闻讯,都很高兴,这时才感到一身轻松。

登山最磨炼人的意志。负重登山,人的累是不用说了,而且军队行军中的登山,不是想停就停,想走就走的,走不动也要走,再累也要走,不能掉队。

背上的背包,肩上的武器,都是觉得越来越重,还要小心看着脚下的路,小心滑倒摔跤。最让人难忍的是路永远走不完。看着前面一座山,心想翻过它就是胜利,可是山外有山,而且是更高的山,你还要继续翻过它。没有坚强的意志,当时就走不动了,但当兵的全都磨炼出了坚强的意志,没有爬不过的山,山再多再高,我们也要把它们踩在脚下。

山是连绵不断的,人要不断地翻山越岭,永远不要指望前面再也没有山了。因此任何时候不能抱着终于翻完山了这种想法。就算今天会休息一晚,明天起来还是要爬山。在山区当兵,你的任务就是连续几年在山里行走。而且很多时候是在晚上走。四川凉山当时还有不少原始森林,在里面行军,阴森潮湿,山蚂蝗经常在小腿肚子上贴满,休息时就要一条条扯下来。现在人们旅游都是坐在旅游车里,走在公路上,不会往长满树木茅草的山上走,而那时就是在森林里走,在满是茅草的山坡上走。所以现在的登山,与那时的山里行军完全不是一回事。

有时要连续在山里住一两个星期,执行一些任务,尤其是在雨季,天天下雨,就是整日在雨水中干繁重的体力活。如伐木或运输整木之类的,没有任何机械,全靠人力。连续地反复地在山上跑上跑下,那时能坐下来,抽一口烟,真是舒服极了。

山,山,山,你伴随我四年的当兵生涯,永远不会忘记。后来读书上学,背书考试,就用当年爬山的毅力,一点点拿下,也不觉得多么困难,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坚持,不要停顿,不要放弃。人变得坚强耐磨,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有山就有水,在山中的河里游泳,也是值得纪念的。不比游泳池,不比平原上的河流,山里的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水中并不平坦,多是乱石。人一下水,就要拼命划水,不然就被冲走了。有时还会踫到水中的石头,弄得手脚好疼。且水极凉,不能久,要赶快上来。后来看到人们搞漂流,就想到当年在山里的水中游泳,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有山就有树,凉山多有好树好木,可惜我不太懂。记得当时许多老兵快要复员时,就在星期天上山砍树带下来,然后自己动手当木匠,做成木箱等,复员时带回家,也算一点个人财产吧。有个老兵曾送给我一个他做的箱子,上大学时还在用。不知是什么木材,只记得钉子根本钉不进去,用榔头敲,钉子都断了,木头还好好的。后来到重庆读书,箱子就放在西南民院妹妹那里,最后就不见了,非常可惜。

山中走路,一定要按人们走出来的小路走,不要轻易另辟捷径,不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危险。我对此有过一次深刻的经历与记忆。

那是一个星期天,当时我们全排单独住在一个小山上,星期天就派大家上山去砍柴,供炊事班做饭用。本来,上山砍柴大家已是轻车熟路,但那天砍柴返回时,我们有三个人,走到一个下坡的地方,我就提议,我们不按原路返回了,直接就从山坡上下山沟再翻过山坡,对着驻地走一条直线,就比走小路快捷得多。三人一商量,就都同意了。

于是我们离开了小路,从山坡上往山沟中走。但山坡上没有路,只有茅草,平时看这些茅草还不觉得怎么样,但一走进去,就发现茅草都有一人多高,加上没有路,三个人就用手抓着茅草往下滑着走。

等走到山沟底,才发现山沟中全是荨麻(当地人叫做蒦麻),这种麻的别名又叫蜇人草、咬人草蝎子草等,就是它全身的叶与枝干等都有小刺,人的皮肤一粘到,就会极为疼痛。

我们三人中有一人认得这种麻,说:走不出这条沟了,怎么办?我们还不死心,决不回头,不想回到原来的小路上去。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军上衣脱下来,套在头上,小心翼翼地从荨麻底部一点一点地爬过去。大约山沟底部只有十几米,我们终于爬出了荨麻沟,上到对面的山坡上,然后还是不想走原有的小路,就在山上转,朝着驻地的方向走。

本来,正常地走小路,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回到驻地,但这样在山上乱走,结果却花费了五六个小时,到黄昏才回到驻地,人家都吃过了晚饭,还把我们三人批评了一顿:一下午的时间,到哪里玩去了?

我们有口难言,只能默默地吃饭,一言不发。从那以后,就知道了,在山中,只能走人们趟出来的小路,不要自作聪明,开辟什么捷径。

当兵时还有许多趣事,以后慢慢写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荨麻   团部   炊事班   营房   茅草   山沟   重庆   驻地   山里   山坡   小路   手脚   星期天   背包   年代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