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古书好,及历史学的意义等

网上有人说:《金刚经》,这部书不太好懂。

对此,我认为:一般人读《庄子》还是可以的(但中间也有很难读的部分),可以参考比较好的注释来读,慢慢领会每个字每句话的意思,不能着急。

此外,中国古代儒家的书也很好,如论语,孟子,荀子,大学,中庸之类,里面也有不少修身养性的内容,而且比较好懂。

除了诸子的书,还要读中国古代的史书,从尚书到左传、国语、战国策,再到后来的24史等,通过读这些史书,就可以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物都是怎么活的,他们怎样对待人生与社会,都很具体翔实。而且文章也都写得好,多读也会使人的文笔变得优雅起来。

有些重要的经典书要尽早读,人长大了就读不进去了,或者头脑里已有一些固定的观念了,也很难接受新的东西。本人以为中学以前一定要多读各种书,对人生的影响最大。

另外,人们读书时,大多带有某种功利心,与中学以前的纯真少年的心态不可同日而语。当然,现在的中学生也复杂多了。不能与我们那时候比。

我觉得英国人培根的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可以送给那些心智比较弱的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这里要专门说说读史的问题。

我觉得读中国古代的史书,里面就包括了诗、演算、哲理、伦理学、逻辑与修辞。因为要读懂古人的诗,必须有历史知识,必须多读历史书。所以,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万卷,绝不是只包括诗的书,当然包括古代的史书。古代史书也包含着演算的问题,如史记中的律书、历书,都有演算的问题。历史上各种人物的行事及其名言之中,也都有很多深刻的哲理,史书中记载的古人言论之中,也有很多与伦理学有关的内容。此外,史书要记载古人的言论,而历史上善言的人,亦都是善于讲究逻辑修辞的,如左传记载的当时的人们在外交对话中的辞令,既是文学,又有逻辑和修辞。

所以好好读中国古代的史书,可以把培根说的这几项全都涵盖进去,则读史使人明智,就不是虚言了。所谓的明智,必须包括聪慧、精密、深刻、修养、善辩等。

这样看来,学历史或者说历史学于人有无意义呢?本人认为意义很大啊。意义不在于物质财富,而在于人的精神世界。

在网上看到有人提问:读书时遇到一个问题,求解!他读的是《世说新语》中的《任诞》部分,其中有如下一段: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即元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甕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问题是其中的“直接去上”,徐震堮的校箋对此没有解释(没有遍查其他各家的注释),表面上看,都是简单的字,但句意不明,与前后文联系起来,亦难解。胡乱解释一下:

疑“去”当作“取”,谓取酒给猪,视如客人一样,故用“上”字。或以为“去”可能是趋,趋而上之,是说猪的动作。似乎亦通。又疑“直接去上”为衍文,原文只作“群猪来饮,便共饮之”,已经文从句顺,不须“直接去上”四字。或“直接去上”应作“直接上去”。但这些理解都没有本证,不敢自信,故来此请高人解惑。

有人说,可以参考《晋书》的《阮咸传》,其中这样说的:

诸阮皆饮酒,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时有群豕来饮其酒,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

是不是和“猪”一起,这个问题,最近有人在《古汉语研究》发文章,可以看看。

我找来这篇文章看了,他认为“群猪”为“众诸”,所以不是猪而是人。群猪不是猪,而是人,是随从的众人。

不过,和众人饮,不是任诞之事。这个暂时不说。问题是“直接去上”四字如何解释,《晋书·阮咸传》作“(阮)咸直接去其上”,多了个“其”字,但“去其上”是什么意思,仍然不明。有人认为“去上”,是同义复词。就是说,阮咸径直走向猪那里,和猪一起饮酒。但,“去上”解释成走向猪那里,还是难以说通。如果就是“去”,又不能说成“去其上”。总之,这些说法都难以说通。

不过要从整段的文意来看,这是说阮氏宗族的人(不止一个),团团围着一个大甕饮酒,而且都能喝,所以不用通常的杯子喝。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不用通常的杯子喝,又用什么酒具喝?不可能都捧着甕来喝吧?还是要用某种器皿来盛酒喝。通常的杯子可能嫌小了,就換成大碗喝?也许是一人一个甕,端着喝?但甕又太大了,也不太可能。如果甕就是通常的罐子,就可以说得通了。

关键是猪的问题,在人们群饮的时候,来了一群猪,它们也要来喝酒,而且是“直接去上”,这样联系起来看,应当是说这群猪来了就直接上来要喝酒。所以“去上”,可以解释为“上去”,于是“直接去上”就应该是“直接上去”喝,而人们也不赶走猪,就与群猪一齐喝酒。这样的事,才能称为“任诞”(即放诞不羁),所以被人们传开而记载在书上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晋书   阮咸   善辩   左传   精密   伦理学   培根   古书   修辞   历史学   史书   中国古代   哲理   明智   杯子   古人   逻辑   意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