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不觉,2020已经过去大半,举家团圆的中秋佳节来临,又到了宴请亲朋好友的时刻啦!团圆时刻,在家里吃才是最温馨自然的。每家每户的饭桌上,自然少不了月饼啊!它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满,已经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关于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儿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中秋节总是要吃月饼!虽然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普遍提高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也吃过很多,但是中秋的饭桌上还是不能少了它。

月饼又称为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等,最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京式糕点八大件里面就有太师饼,里面的馅儿是枣泥、豆沙或者白糖等等。


关于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儿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后来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芝麻和胡桃之后,就有了用胡桃仁做馅的圆形饼,叫做“胡饼”。


关于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儿


到了宋朝,月饼在宫廷之中流行开来,被称为“宫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那时候的月饼上面有菱花的图案,和现在的月饼图案已经很接近了。


关于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儿


中秋节吃月饼真正成为一种民俗习惯,那得到明清时期,那时候月饼的图案更加丰富,各种雕花、福字、图腾,美不胜收,据说当时的月饼直径有两尺长,放到年关都没有问题。《西湖游览志会》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其中就有对中秋、吃月饼的描述。


关于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儿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更多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由此可见,那时候的月饼馅儿就五花八门了。


关于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儿


随着一代代人的传承,月饼这种特殊的食物,就成为中秋家宴上不可或缺的点心。在过去,月饼是十分稀罕的,只有每年的中秋时节才能解馋。


关于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儿


我还记得十几年前,买盒装的月饼还比较奢侈,一般只限于送人,自己家人中秋节吃的月饼都是去月饼房做的。准备一桶油,十几斤糖,十几斤面,玫瑰、果脯、葡萄干、白芝麻什么的,想吃什么馅儿就自己置办原材料,然后拖家带口把这些东西送到月饼房。


关于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儿


月饼房一般都是开了好多年的店,他们有烙月饼的机器、模具和手艺。中秋前两个月,月饼房就忙起来了,家家户户都想在中秋之前拿到月饼,可不能误了供奉月亮的时辰啊!于是,你走到每一家月饼房,都能看到门口拍着长长的队伍。


关于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儿


月饼房的工人就会没日没夜烙制。等烙好之后,通知人们去取。人们就从家里拿上纸箱、皮桶,将香喷喷的酥油月饼带回家。先吃几个解解馋,再把剩下的月饼放在坛子里,就够好几个月吃的了。有月饼的日子,家里永远都能闻到月饼的香甜味儿。小孩子们一放学,先拿个月饼吃。那时候没太多解馋的零食,月饼就是饭桌上额外的点心了!


关于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儿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2020年了,每年的中秋还会供奉月饼,但味道似乎没小时候那么香甜了。也许是山珍海味吃得太多了吧,现在人们只会买一两盒自己留着吃,剩下的大都当做礼品送人了。


关于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小事儿


我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逐渐丰富以后,我们虽然不怎么稀罕月饼了,但月饼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永远都寄托着亲人和朋友之间的思念和爱,这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期许,是亘古不变的。它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纽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月饼   馅儿   太师   解馋   胡桃   进士   南宋   稀罕   饭桌   香甜   团圆   中秋节   点心   事儿   中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