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服|凭什么!与出土文物一样才是汉服?


现在网上有个奇怪的论调,必须要有出土文物证明的,才能叫做汉服,否则就是存疑,或者叫汉元素。


他们的论证方式是:从壁画和陶俑看不见衣服结构,只能推测,那就是存疑;既然是存疑的,那就不是汉服。


现代汉服|凭什么!与出土文物一样才是汉服?


凭借图画,推测上衣是对襟窄袖衣有几种实现方式,从民族服饰角度来看,都是成立的!不管衣长一点短一点,前面长一点后面短一点,不管是开衩不开衩,从服饰本身来说,都是属于汉服这个庞大民族服饰体系中的一部分,属于可以包含的变量!


再次需要进行反复强调的是,民族服饰的建构和复兴,不是文物考古复原,这两者无论从本质上、学科上、指导思想上都是完全不同的。


一、反对肆意滥用考古学理论和方法


同样作为科学,我们如果要去从文物考古复原的角度来进行科学研究,那么我们必须去寻找当时的佐证资料,最好是出土文物,来比对分析图画上女子上衣到底是什么结构,尽最大可能去逼近历史真相。


而且这种真相,是基于图画所传达的具体时空而言,即:图画上这个女子所处的具体朝代、具体身份、具体地域,从而锁定具体的结构!


但是,如果我们今天的目的是复兴民族服饰,则完全没有必要去与历史上每一个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身份的人士进行一一比对还原。如果我们知道这些细节,当然是幸事,也是我们所要努力搜集整理的东西,但是绝不等于说,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细节,就要放弃!甚至怀疑指责别人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在民族服饰建构的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是这种款式是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是纯粹的个性化着装还是当时的流行装束;是昙花一现,还是有着连绵不绝内在魅力的经典款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知道这些经典款式、反复出现的款式和有长期影响力的款式具体结构,当然是求之不得,但是如果不知道,那么要做的是就是用已知的民族服饰制作手法,进行推测制作。用不同的制作手法和结构,可以制作出相同外观的服饰,这完全有可能,那么就会导致这样的现象:面对同一个画像,出现了不同的结构,哪一种是符合古代的做法?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大家都忽视的关键环节,那就是做出来的衣服穿着效果如何?古人做衣服,非常实际,就是现实生活中要穿的基本上都是从实用和生活角度出发的设计。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一件衣服结构,在生活实用中完全无问题,在外观上与古画无异,在制作手法上又采用已知的传统方式,那为什么不能是汉服?


现代汉服|凭什么!与出土文物一样才是汉服?


汉服的结构,重不重要?当然重要,它是判断是否属于汉服体系的重要标准。结构和工艺,追不追求?当然追求。但是请注意,汉服的结构特征,是根据“文物文献的共性”决定的,而不是由“某个具体的文物”决定。


比如我们说汉服上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结构是交领右衽,它是根据无数文物、文献和实证进行论证总结出来的特征,而不是某一件出土文物有这个结构,它就有,某一件出土文物没有这个结构,它就没有。换句话说,在殷商时期,没有直接出土的交领右衽上衣,那么殷墟俑人表现出的交领右衽特征就被否认了吗?显然不能。


现代汉服|凭什么!与出土文物一样才是汉服?


某些假“形制党”口口声声喊这个“存疑”那个“存疑”,这是考古复原的一种科研方法,通过同一地点、同一时代的不同物件进行比对,通过特征元素的线索进行综合分析,推测出来的信息,当然可以称之为“存疑”,因为这是考古研究,是一种阶段性的科研结果,前提条件是有着客观的历史真实作为真理和标准,随时可以被推翻的。


而今天我们复兴的民族服饰,则是通过对古代汉服的综合研究,整理共性特征、本质和规律,建构今天实用的现代汉服。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古代的文物不再是唯一标准,而是现实对民族服饰的要求:既传统又现代、既美观又实用、既有代表性又有独特性。既然连判断标准都不一样,谈何“存疑”不“存疑”?学科领域都搞错,岂不是可笑至极。




二、明确反对服装结构的“不可知论”


还有人到处“科普”,声称无法从陶俑、壁画上看出衣服结构来,所以凡是尝试去做陶俑、壁画所记载的服饰款式就是“汉元素”就是“存疑”。


现代汉服|凭什么!与出土文物一样才是汉服?

不仅到处“科普”,还用这套说辞来到处怼人,嘲讽别人“透视眼”等。


现代汉服|凭什么!与出土文物一样才是汉服?


现代汉服|凭什么!与出土文物一样才是汉服?


现代汉服|凭什么!与出土文物一样才是汉服?


这些人不懂装懂,把简单事物复杂化,把服装结构想像成芯片高科技,极力营造出一种不可知论的神秘感,以及不要乱碰的神圣感,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穿着的衣服,无论是什么款式其结构都不可能太复杂,普通裁缝师傅都可以看图制衣,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怎么陶俑壁画就成禁区了?说实话,平面剪裁的服饰,并非高精尖科技,我们目前已知的出土文物衣服结构,都是属于初中生可以理解的范畴,没有任何黑科技的存在。


我们承认古代服饰有着其合理而精巧的内部结构,体现古人的智慧,当时并不存在时装设计、装置艺术等学科,无论怎样复杂的结构,都是围绕人体穿着而产生。古人制衣是按着实用目的去做的,不会搞一些毫无用处、难以理解的结构出来。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古代制衣手法,以及我们穿衣的常识和经验,完全可以合理推断出服饰可能的几种结构,不明白为什么这群网友要把这个事情搞得如此神秘兮兮?以至于搞成一个“不可知论”。


古代服饰到底是什么结构,除考古发掘、名物训诂、逻辑推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做出来穿一下试试呗。比如我们通过各种历史信息得知,当时有ABCD……若干种制衣方法,那么我们就根据这几种方法去计算和制作壁画或陶俑或其它什么形式的服饰款式,然后再找相同身材的人穿着上身看效果。人体的结构又没发生变化,总之是一个很客观的检验手段。如果A和C能够做出同样效果的衣服,穿上后行动起来也没有任何问题,在没有违反民族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前提下,那么A和C做出来的都可以算汉服。


有人问,那么假设以后万一出土了文物,佐证了A,而没有佐证C,那么是否证明C“存疑”以及被推翻?在历史考古和文物复原的学科领域,AC都属于复原推测,出土文物佐证了A,而C肯定是属于继续存疑的存在,因为并没有证据可以证实也没有证据可以证伪C在当时历史时空的真实性。但是请注意,在民族服饰学科领域,A和C都是成立的,因为民族服饰讲的是整体性真实,是指在整个历史长河的背景下,总体性特征的真实,而不是指具体某一个时空某一个墓葬某一个人物的真实。


举个例子来说,张三有一双眼睛戴眼镜,李四也有一双眼睛但是不戴眼镜,那么我们不能说,张三有眼睛且戴眼镜是人,而李四不戴眼镜不是人。我们应该说的是张三和李四他们都有一双眼睛这个共性特征,戴不戴眼镜,我们考证出张三戴,推测出李四也有可能戴眼镜,这个事情存疑,而不能说他们是不是人这个事情上存疑。


换句话说,某种款式即便是在古代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但是只要符合汉服体系的本质特征,它也将在现代或者未来以具象的形式发明创造出来,积累沉淀成民族服饰体系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今天作为一个较之古人拥有了丰富考古文物资源的现代人,同样也了解和掌握了丰富的古代制衣技术和制衣理念,然后再加上高科技的加持,按理说我们应该能够研究并穿上超级丰富多彩的款式,但是现在却成为枷锁,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居然有人会说出没有出土文物佐证的结构就是汉元素的话来。虽然我们反对瞎改形制,改得妈都不认,但是也反对极端禁锢的思想,连正常的、合理的根据陶俑壁画制衣,都成了禁区。


中庸,讲的是不能走极端。我们强调在文物、文献的共性基础上的总结和整合,强调是用已知汉服制衣手法,在合理的范围内推测,在生活实践中检验。




三、出土服装的结构也非神圣不可侵犯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古代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种古人觉得毫无压力的衣服结构对现代人来说,却有着相当大的困扰,那么是否依然要死守古人的衣服结构一成不变呢?


举一个例子:马王堆出土的曲裾深衣,大家都看到了,是有实物的,结构数据也是公开的,但是为什么没有流传开来成为汉服复兴的主流款式?


现代汉服|凭什么!与出土文物一样才是汉服?

这一款对于某些人来说,应该是够原汁原味够正宗的汉服了吧?但为什么没有成为主流或爆款?其实,某些自称“形制党”的人,根本就不关心汉服能不能真正地走入千家万户,成为民族服饰的代表吧。


我们既要做的是现代民族服饰的建构,那么马王堆出土的曲裾深衣只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而不是作为商品化、产业化乃至普及化的对象。这种款式、这种结构,是我们视若珍宝的历史遗产,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偷懒,直接怼在大众脸上的借口。


现代汉服|凭什么!与出土文物一样才是汉服?


现代人穿钢托文胸,辛追夫人不穿,那么马王堆曲裾深衣的领口数据要不要调整?现代人活动范围极其宽泛,而辛追夫人只在内廷走动,那么马王堆曲裾深衣的曳地幅度要不要调整?现代人穿保暖内衣,而辛追夫人没有,那么马王堆曲裾深衣厚厚的絮棉工艺要不要调整?


如果说有出土文物支撑的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调整,那么确实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对所谓的文物结构抱有那么深刻的执念?


如果汉服复兴到最后,变成只能在舞台上、博物馆里、展厅中小步慢挪的“复原展演服饰”,非常历史、非常真实,也非常科研,那么只需要少数的专业机构专家教授就够了,还需要商业化、产业化、大众化、民俗化吗?


对于某些所谓的“形制党”来说,要么是稀里糊涂,分不清楚民族服饰与文物复原的区别,要么就是别有用心,打着研究的幌子,高举“形制”的大旗把汉服复兴运动往死路上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出土文物   陶俑   马王堆   形制   佐证   壁画   文物   款式   特征   古代   衣服   结构   服饰   民族服饰   时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