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才是形制党——以交领右衽为例谈共性

总的来说,现代汉服体系建构的考据方法,就是结合文献,分析每个具体文物的共性和个性——总结共性特征、整理个性特征,并以共性特征为现代汉服建构的底本,以个性特征为服饰设计变动的基准度。


从历史文物看共性特征。通过简单罗列历史文物所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可知判断一件交领右衽服饰是否属于汉服体系中的的要点是,除了从外观是看呈两襟相交叠的状态,还要看是否是右衽。


另外,一定要有内外衽(即便是偷襟,也是有内衽的),且内衽与左衣片用系带连接固定。除此以外,还应关注交领右衽蕴含的文化涵义。交领右衽在上古时期是华夏民族的天文思想、宇宙图景在器物层面的痕迹。右衽背后是祖先朴素的民族感情,是汉服体系中本质核心要素。


现代实践的介绍。交领右衽不仅保暖而且可以调节衣服松紧,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今天继承和发扬交领右衽的目的,第一是挖掘并再认识天人合一的理念,第二是重新从日本人韩国人那里拿回我们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标志。


提到“交领右衽”,笔者不由得想起零几年的时候,我经常在大街上注意路人衣服的衣襟,凡是看到有点像“y”字型的,不管是什么,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这个y字型的衣襟,就是我们常常说起的“交领右衽”,可能是汉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明显区别于西式服饰。


我们才是形制党——以交领右衽为例谈共性

华服日的logo


交领右衽的外形,说是小写y字形,其实更像是“又”字型,准确地说是内外衽交叠,只不过左衣襟压在了右衣襟上面,从外观看是“y”字型。


在今天,由于汉服存在300多年的断层,我们要想看清汉服的共性是什么,就要从历史文物和历史文献中,去寻找器物层面、文化精神层面的依据。


这种工作一般叫做考据或者考证,是非常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如果我们连民族传统服饰历史真实的面貌都不清楚的话,如何脚踏实地地做好复兴?服饰设计本身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设计的底本不能随心所欲。那么如何考据呢?这里涉及到方法的问题。


我观察到目前汉服研究者考据的方法是比较主流的断代考据法,就是使用尽可能多的办法去还原重现历史上某个时间节点的全景式社会生活风貌,回答“XX朝代古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怎么生活的”这样的问题。因为这种断代考据是有依据的求真务实,对历史真相的科学探索,大众也就很愿意跟着“穿越”回去看看。


断代考据法对我们认知和了解历史上每个时期的真实服饰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实现了对古时时代风貌的高度还原。


例如,根据毕家滩出土的衣服残片我们可以认识到魏晋时期人们的装扮和偏好;根据隋唐的人俑和壁画,我们可以还原出初唐、中唐、盛唐等各时期的妆容和造型;根据明朝的出土衣服和容像画,我们得以一丝不苟地追求细节的真实……那么最后表现出来,就是总体的民族传统文化信息和具体的一些历史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来明显的朝代风格。

我们才是形制党——以交领右衽为例谈共性

我们才是形制党——以交领右衽为例谈共性


作为浸淫在汉服研究中多年的我们,显然非常清楚,无论什么朝代,无论什么款式,无论其个性差异有多大,最终都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展现,但是普通的国民却不一定清楚这一些。


比起整体的民族传统文化共性特征来说,他们可能对一些具体而微的朝代个性特征更感兴趣,也会形成更强烈的刻板印象。


历史信息是极其复杂的,是不是所有的历史信息都值得今天的人们继承和发扬呢?这个可并不一定。


个人认为,在今天大众还不了解汉服的条件下,推广汉服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减少历史个性信息的过度凸显,尽可能增加历史共性信息的权重。等到全社会都对汉服共性具有了基本的认知之后,再对每个朝代的个性信息进行挖掘和广泛推广,可能更利于建构现代汉服体系。


总之,作为一个汉服形制和理论研究者,我所采取的考据方法可以归结为:现代汉服体系建构的考据方法,就是结合文献,分析每个具体文物的共性和个性——总结共性特征、整理个性特征,并以共性特征为现代汉服建构的底本,以个性特征为服饰设计变动的基准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共性   底本   形制   字型   衣襟   朝代   特征   时期   体系   民族   服饰   个性特征   方法   个性   时尚   历史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