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才是形制党系列——以交领右衽为例谈共性(三)

交领右衽蕴含的文化涵义


汉服体系中的“交领右衽”,是在形而下层面的一个最醒目的外在标志。那么我们的汉服文化为什么会形成交领右衽的特征,其背后有什么文化涵义呢?


距今5500--5000年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Ⅱ地点方丘西侧4号墓中,墓主头向正东,仰身直肢,两腿膝部相叠交,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根据冯时的研究,有可能反映了古人右阳而居内下,左阴而居外上的思想。


古人的思想观念中,天盖如伞,是旋转的,旋转的方向是从右向左,那么对应的就是阳气从右向左,反之,相对的大地旋转的方向是从左向右,对应的阴气从左向右。盖天说不仅仅是描绘了整个宇宙的图景,还描绘了整个宇宙的运作,是一个动态的理论。


“交领”或者“交衽”的形态,有可能就是“交泰”思想的器物化反映,而右衽是阴 阳思想的折射,交领右衽在上古时期是华夏民族的天文思想、宇宙图景在器物层面的痕迹。


甲骨文中的“衣”字,字形明确反映了“交领”或者“交衽”的形态,实际上就是“交泰”思想的器物化反映。根据朱彦民的考证文章殷人普遍存在尚右的观念,可知“左右衽”观念是一个起源很早的社会思想观念,也许蕴含着很多深刻的文化内涵。


第一次明确提出左衽、右衽来指代华夷之分这个命题的,是春秋时代的孔子。虽然目前我们所知“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是孔子说的,但是按照常理推断,当时社会上早已普遍存在华夷观,绝非孔子个人发明。


甚至这种社会观念也非当时的新思想,而是有着很长的历史(《尚书·周书·毕命第二十六》中有:“四夷左衽,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的记载,虽然尚书是西周及以上的文献,但是古文经的成书年代还有争议,故从孔子说起)。我们从孔子开始说起这个观念,是因为有确凿的文献记载,而不等于这种观念就是孔子、儒家所发明、所专有。


华夷之辨是古代华夏族面对不同民族人群时产生的一种思想观念,凡是有不同的人群团体,就有不同的自我认同和他者认知,这本身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这种自然发生的、朴素的观念,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不断的讨论和思辨,成为中国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华夷之辨在今天引起多么激烈的争论,这一思想都反映了华夏先民朴素的民族观念和情感。从超越时代的角度来看,精忠爱国、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以我血荐轩辕……都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的民族精神、需要弘扬的民族正气。


因此,从数千年来的文献中,我们只看到古人对右衽的眷恋、对左衽的鄙夷,那么无论是天人合一的宇宙图景,还是从朴素炽烈的民族情感,都要坚持右衽的本质核心要素。


根据嘉林的《左衽吟》,其中引用大量的左右衽文献,从二十四史中找出有关左衽的记载至少有72条。其中《礼记》指出:“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写的是左衽用于丧服,古人认为阴阳世界相反,这个细节也体现了古人的宇宙图景。然后遍查古代史论古代小说笔记戏剧诗歌词作……乃至宗教典籍异域史料,梳理了关于左衽的记录,无一不是表达对左衽代表异族的观念。


既然是在讨论汉民族传统服饰,那么除了尊重传统服饰的器物层面,我们也要尊重涉及本质核心的思想观念:交领右衽,必然是历代汉服,包括现代汉服必须保留的基本形制特征。


现代实践的介绍

笔者从历史文物,到思想文化,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再来看看在现实生活中穿着效果。这种衣服领襟形式十分特别,很少在西式时装中出现(虽然西装中的西服也有左右两片衣襟,并且重合交叠的设计,但是西服的衣襟是没有褶皱和余量存在的,而且是靠扣子固定。)


根据现实生活中的观察,非汉服的设计中,有两种服饰类别常常用到内外襟交叠,并且用系带固定的,一是婴儿襁褓,二是普通浴袍。虽然跟汉服没有关系,但是从这两种功能服饰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相交右衽”具有的突出的功能性特点。


遮蔽和保暖功能。从遮蔽功能来看,左右衣襟交叠比起单片的遮蔽效果更好。一般的领襟类型,只有前后片,而交领衣的前襟重叠后形成双层布料,加上堆积的褶皱,较之其它领襟类型更加保暖。


内外衽可以用来调节松紧。在满足遮蔽功能,穿着稳定不会轻易变形之后,交领右衽衣还可以通过内外衽的系带进行调节松紧度。根据自己胸型选择领襟,也可以根据实际胖瘦调整内外衽的松紧度,通过衣身的余量,形成宽松适体的效果。


除了以上两个比较突出的优势外,穿脱方便,与扣子相比没有太大区别。如果交叠的位置适中,腰带扎得够紧,内衽可以用来放置小物件。


领缘位置装饰性强,有的织锦面料,有的饰以绣纹,有的用撞色搭配,有的层层叠叠……是设计师施展拳脚的区域。领子标志性很强,很容易被识别,在西式时装的人群中,交领右衽较为特别,经常被人识别为古装、戏服或者其它国家衣服。


既然交领右衽的审美价值、所处位置那么重要,那么我们今天需要梳理交领右衽的共性,整理出其个性特征,形成一个可以在当代整体把握的图景,赋予当代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文化含义。


第一是挖掘并再认识天人合一的理念,重新思考如何在人类文化器物层面表达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汉服体系中的交领右衽特征,就是通过内外衽交叠、系带调节等独特细节来体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内涵;第二是重新从日本人韩国人那里拿回我们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标志。正如端午节、太极图、茶道香道等文化项目总是被其他国家进行文化输出、对外宣传,交领右衽是中国流传数千年的原创服饰基本特征,影响及至周边国家,今天居然成了他国的文化标志,而在中国被误解、被讥笑、被摒弃……


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们理当努力传承保护好这种文化资源,并让它在当代继续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孔子   形制   系带   华夏   器物   图景   衣襟   共性   古人   层面   宇宙   观念   民族   思想   功能   服饰   系列   文化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