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汉服与公民意识并不矛盾


汉服复兴是各界普遍关注的文化事件,长期以来,我听到了不少批评之声。《广州日报》报道了广州汉服复兴者的活动之后,《珠江晚报》近日发表了石之吟先生的质疑文章,《公民意识比复兴汉服更重要》。石先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确,“传统文化”与“公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汉服争议的核心层面。我是许多汉服活动的组织者和亲历者,愿就此问题与各界人士做一坦诚的交流。


复兴汉服与公民意识并不矛盾


其实,有些人士所担心的,也正是我们汉服复兴者始终高度警惕的。汉服运动从一开始,就将“扬弃”作为基本指导思想之一。我们欲复兴的,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而不是无原则地通盘继承。专制时代的等级制度、忠君思想、青天情结,已被人类社会的普适价值所淘汰,君所憎者,亦我所憎者。




去年年末,我和一些同仁设计了传统“冠笄之礼”复兴的操作建议方案,我们在武汉、北京等地进行了几次尝试实践。传统冠笄礼要求女子不得抛头露面公开行礼,且末段仪节中有拜见大夫、贵族等要求,我们认为,女子也是公民社会平等的生命个体,所以方案中将“笄者”与“冠者”同等对待;我们将加冠及笄过程中的第三加改为向国旗和黄帝挂像致敬,意在表达冠笄者理性传承文明、以公民的姿态报效祖国建设社会的决心。


在我们刚刚推出的“祭礼复兴操作方案”中,我们对部分地方公权机关滥用纳税人财富、以缺乏诚敬的态度举行的过多的“公祭”提出了我们的质疑和商榷意见;在我们倡导的“民间集体祭祀”构想程序中,要求参祭者主动联系、配合监管机关认真保护祭祀场所文物、自然和人文环境遗产,注意木结构建筑文物的防火,祭后需认真恢复祭地自然与人文原貌。

自主、独立、平等、权利、法治,君所重者,亦我所重者。

以虔敬的态度学习、以自我的头脑反思、以理性的精神鉴别、以谨慎的态度扬弃,在与社会各界观点激荡、意见交流、实践反馈的基础上,努力成为当代公民社会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力量,就是我们汉服复兴者自我期许的目标。

事实上,汉服复兴者与各界人士感到的是同样的焦虑,民族文化在全球化冲击下流失、人类文明多样性受到严重挑战、我们正在集体丧失民族文化感知和延续能力。如何发扬优秀传统?如何更好地面向未来?我们面对的是同样的课题。君所虑者,亦我所虑者。


复兴汉服与公民意识并不矛盾


以华夏衣冠为先导和切入点,我们决心把“发扬优秀传统”这句话落到实处。汉服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始。它指向的是一个深入学习、重新认识、理性继承、谨慎创新的过程。我们提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但绝非“华夏复兴、穿衣就灵”。汉服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否则人人穿汉服的古代就成了天堂盛世了。但是汉服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载体、符号与象徵,与公民社会、法治社会并无本质的冲突和矛盾。欧美日韩许多民族服饰保存良好的国家也是公认的法治社会,就是力证。

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扬弃文明劣质?如何使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过程真正成为社会继续发展进步的新起点?我们期待,各界人士携手探索这一共同的、繁难的时代文化课题。我们期待,我所思者,亦君所思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公权   公民   华夏   衣冠   民族文化   所思   祭祀   传统文化   法治   理性   矛盾   态度   意识   传统   优秀   方案   社会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