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谷雨,即“雨生百谷”,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2021年4月20日4点33分14秒,太阳到达黄经30°,迎来谷雨。


一候,萍始生;

二候,呜鸠拂其羽;

三候,戴任降于桑。


谷雨三候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生机盎然的图景:

一朵朵浮萍迎着微雨开始生长,布谷鸟清脆的叫声提醒着人们播种,戴胜鸟也飞到桑树枝头慢步觅食。此时,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春茶遍野,可谓春和景明,万物蓬勃。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俗语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标志着寒潮天的基本结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无论是从气象学还是农事的角度,谷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言道“春雨贵如油”,谷雨的“雨”之所以珍贵,便在于它是一种预兆:若谷雨这一天下雨,那么预示着之后的雨水也丰沛;若没有下雨,那么很可能日后的雨水也会相对匮乏。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和仓颉造字有关。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春末夏初,轩辕皇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号召天下臣民习之。这时,只见无数的谷米从天而降,这场特殊的“雨”足足下了半个时辰,直到粮食散满田间山野,缓解了连绵许久的灾荒。后人因此将其定名为谷雨,慢慢地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回望古时的这一天,人们积累了不少有趣的风俗,其中许多活动都延续至今。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谷雨时节,已进入花信风的尾声,此时牡丹花开得正艳。正所谓“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也因此被唤作“谷雨花”。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2021年全国牡丹花会地图(注:以开花时间划分花期)

牡丹花色泽艳丽,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每逢谷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等地都会举办观赏牡丹的盛会,称为“牡丹花会”。花会起于隋唐,兴盛于宋。白天,人们流连花间,嬉戏玩乐,吟诗作赋;入夜,便点起花灯,以花为食,畅饮花露。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景山公园牡丹

《说文解字》释:“开花,谓之华。”又曰:“五色为之夏。”从某种角度来说,以花为名的华夏民族,正如神州大地上的一朵盛放之花。趁春色撩拨,莫辜负这牡丹艳绝人间。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自惊蛰到夏至,是我国的春汛期,而捕捞的黄金季正逢谷雨,素有“骑着谷雨上网场”的说法。对于北方沿海一带的渔民们来说,谷雨祭海的习俗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澎湃新闻

春秋时期,人们将此时渐暖的春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其沐浴,可避凶祸;洗浴过后,大家聚在一起跳舞、射猎、垂钓,欢庆万象更新。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有些地方直接称其为“渔民节”,人们在这一天祈求海神保佑平安、丰收,堪称出海前的“壮行节”。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龙王庙古建筑

直到现在,我国渤海湾、东海一带仍可寻到不少龙王庙或海神庙,并保留着谷雨前后举行祭海活动的传统。人们向海神娘娘敬酒,放鞭炮,扭秧歌,然后扬帆出海,捞鱼捕虾,既是一种欢庆,也是一份信仰。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对于深居内陆地区的人们来说,谷雨更是农忙的时节。随着气温回升,为了减轻病虫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帖驱凶纳吉。

据清朝年间的《夏津县志》载:“谷雨,朱砂书符禁蝎。”谷雨帖,其实是年画的一种,常刻绘有神鸡捉蝎、天师除蝎等传统形象或道教神符,多流行于晋陕等地,如山西临汾和陕西凤翔、西乡、白水等地。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雄鸡治蝎”的说法在《西游记》中也有体现,可见民间流传之广。第五十五回中,孙悟空、猪八戒不敌蝎子精,遂听从观音菩萨指点,请来昴日星官相助。昴日星官本是一只双冠公鸡,只消得现出本相,对着蝎子精大叫两声,便使那蝎子精浑身酥软,死于山坡。

如今的人们虽不再仰仗谷雨贴清除虫害、祈福避祸,但是印刻精美,且绘有各色纹饰、蕴含宗教意味的谷雨贴已渐渐成为一项为人称道的民间艺术。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谷雨至,百谷生,万物鲜。趁时节,赶紧抢口“鲜”吧。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三月八,吃椿芽儿。”作为谷雨时最地道的节令美食之一,香椿一般于清明节发芽,谷雨前后采摘。这时的香椿最是醇香爽口,营养价值也高。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以香椿入馔的国家,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其最早分布于长江流域,后来被全国各地广泛种植。从汉代开始,民间便开始迷恋上了食用香椿芽。到了明清两代,香椿皆为贡品。清朝乾嘉时期的诗人、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将“香椿拌豆腐”列入了春季名吃。

延伸阅读:
我不信,这就是春天的味道?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谷雨茶,顾名思义,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明代学者、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写:“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这是因为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过一个冬季漫长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沏一杯谷雨茶,品其清香四溢,滋味鲜活,满口生津。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乌米饭是采集乌饭树(又名南烛叶)的叶子熬煮,将糯米浸泡上色后捞出,至木甑里蒸熟的一道民间特色饮食。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如今,我国的江浙、两湖、川贵等地,人们仍保留着谷雨吃乌米饭这一古老的习俗。四月初八一过,各地便开始打田栽秧的活动。传说开秧门这一天吃了乌米饭,耕作时便会身强体健、百病不生。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总有人感叹,当谷雨来临时,春天似乎就要同我们无声告别了。那个鲜嫩的、浪漫的、温柔的……可以套用一切美好词汇的春天,不知不觉即将走远。难免可惜,难免怅然若失。

然而你看,在诗人韩愈的笔下,尽管是幅春色将晚的景致,却仍然流淌着一种不知倦怠的野性:“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山野的草芽用力地拱破地皮,园子里的牡丹姹紫嫣红开遍,正因为知道春日短暂,才更要珍惜生命的盛放。

走向山,去采一篓飘香的春茶;走向海,去和鱼虾一同乘风破浪。何必为逝去哀叹呢?广袤的世界,大有可为。

莫道寻常春色老。和这春天的万物一样吧,蓬勃向上,写满对未来日子的期盼。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谷雨##你好,二十四节气#


岁时记·谷雨:暮春时节,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查看原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谷雨   仓颉   时节   牡丹   香椿   暮春   春茶   牡丹花   花会   节气   海神   蝎子   春色   清朝   米饭   盛大   春天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