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1848年9月,一个名叫罗伯特·福特尼的英国人登陆上海,开始了他对中国茶叶种植的考察之旅。

他的第一站是以绿茶闻名的安徽黄山。在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后,罗伯特高兴坏了。但当地人却告诉他,现在还是秋天,并不是茶叶最好的季节。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随后,罗伯特来到了浙江的杭州、绍兴、宁波,搜集了不少关于茶叶的知识,包括种植环境、土壤标准、水源灌溉、采收季节等等,并一一记录下来。

第二年开春,罗伯特踏足闽北。在武夷山区,他遇见了正忙着采收的茶农。“春天才是采茶的好季节”“春茶的香气和滋味最平衡”,在听了这些讲述后,罗伯特自觉似乎窥到了中国茶的真相。

早春的武夷山区空气潮湿,云雾氤氲,茶农们告诉罗伯特,茶是有灵气的植物,会呼吸空气中的雾气,酝酿出叶片里水润轻灵的滋味。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在记忆里搜索了一番后,罗伯特想到,大英帝国的一个殖民地,也有着类似于武夷山区的海拔、温度和弥漫云雾的气候环境,还不止是春天,而是全年:位于印度西北的大吉岭,藏语里的“金刚之洲”。如果把这种茶移种过去,会不会四季皆可采收呢?

20年后,大吉岭超越中国福建,成为全球红茶产量最大的地区,而罗伯特在其中的作为,则被人们高度怀疑窃取了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正山小种,甚至被贴上标签“史上最大的农业间谍案”。

但罗伯特希望在大吉岭种出四季都能采收的好茶希望却落空了:今天的大吉岭红茶,依然和百年前福建武夷山的祖先们一样,以春天采摘的茶青制作的为贵。

春季究竟赋予了什么样的特质,才能使得茶的滋味和价值得到了大幅度的升华?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对春茶的珍视,源自于人们对茶原本滋味欣赏能力的启蒙。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悠久,但在唐代以前,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欣赏茶叶的原香原味的。如同孩子喜爱酸甜、无法接受苦涩一样,这是人类味觉发展早期的普遍现象。这种苦涩的树叶,并不包含人类必须摄入的不可取代的营养物质,从人的本能出发,并不能被我们的味蕾接受。但先民们很快发现,即便没生病,吃了茶粥、茶乳等茶制品后,也能让人感到兴奋和愉悦。若干年后,人们终于明白,这些带来愉悦的东西,名叫“茶碱”和“咖啡因”。

唐中叶,陆羽和《茶经》的横空出世,常常被视作是人类对茶认识的跨越式进步。因为《茶经》提供的,不止是技术,而是一整套茶饮世界观。

喝法上,陆羽力排前朝的茶乳、茶粥,总结了蒸青、炙烤、碾末、煎煮的“清饮”喝法,引导了茶主流的饮用方式,并为后世中国茶文化奠定了发展方向,为炒茶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采取上,陆羽明确提出“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牙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翻译过来,就是春天的嫩芽。

整本《茶经》,都导向一种观点:在不添加其他调味品的时候,欣赏茶叶的原香原味。这是隋唐大一统王朝经济高度发展带来的技术和文化跃迁,也是喝了千年茶粥、茶乳之后,中国人味觉进化的必由之路。

春茶本身的滋味为什么会超过夏茶、秋茶?

原因很简单,来自人类感知的鲜味来源:氨基酸。

植物的生长主要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部分。营养生长在前,是植物从空气、土壤、水中汲取各类养分,并将之变成自身可利用的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而生殖生长在后,在适宜的环境下,植物利用营养生长的获取,完成发芽、成长、繁殖等植物生命的一系列变化。

一般说来,茶树会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优先完成营养生长过程,大量氨基酸被积累在叶片中;而天气暖和之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会齐头并进,叶片生长速度快,纤维多、叶片薄,养分积淀不足,此外还有一部分营养被花果吸收,氨基酸含量当然不如开春时丰富。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所以,在气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前采制的春茶香气高扬,滋味鲜醇回甘。归根结底,这是人体味蕾对营养更丰富、身体吸收更好的自然选择。

武夷山春季的云雾,最重要的作用是隔离太阳光中的红光谱,以减慢茶树生长速度,防止茶芽焦枯,让叶片更肥厚,却不是识别其滋味标签的决定性因素。这是罗伯特·福特尼把福建的茶种引进到大吉岭,却最终没能种出“全年都能采摘的茶”的原因。

冬去春来,酝酿一冬的美好刚刚冒头的时候,才是茶叶最鲜美的时候,这种节令的变幻和恩赐,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不是耍小聪明就能替代的。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在陆羽提出春茶的概念后,对茶原香原味的欣赏席卷中国。从《茶经》成书以来,中国茶蒸青、烘青、炒青的谱系一直极为明晰。强调以春为美,也固定于绿茶类的饮品中。

依据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春茶采摘遵循着一张严格的时间表。

中国大陆是目前全世界绿茶种植和消费总量最大的地区,最早的春茶采摘从每年立春就开始了,尤以四川省的宜宾早茶和雅安蒙山茶为代表。宜宾和雅安都位于四川省东南部,这里是典型的中纬度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度以上,全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令这的茶叶熟成较早,特别是90年代后引入早熟的龙井43号早茶良种后,春茶的抽芽提前到了其他茶种望尘莫及的时间。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当四川东南部的春茶被采摘完毕后,到二月底,云南普洱进入繁忙的采摘期,这里终年湿润温暖,因为运输和保存的原因,茶叶也通常会经发酵后制成红茶出售。虽然大部分红茶在春夏秋三季都有出品,但春季头摘茶青制作而成的红茶,滋味鲜甜,叶片有花香,一直是价值最高的,所以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也被视作收采的黄金窗口期。

进入三月中旬,就进入了春季绿茶大面积采摘的狂欢。杭州龙井、峨眉竹叶青、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和庐山云雾茶等等都同时发力。因为临近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这时候采下的茶叶也叫“明前茶”,叶嫩清香。这些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也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绿茶产量。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处于北纬35°的山东日照迎来春茶采摘,作为中国最北端的茶叶产区,纬度高意味着年平均气温相对较低,所以春茶采摘时间不得不也延迟些。但另一方面,较晚的成熟的茶叶,也有滋味浓郁、色泽碧绿的优点,尤其适合“颜控”——不喜欢江南地区出产的那些绿中微呈黄色的茶叶。

之后,就进入中国农历的立夏了,狭义上的春茶采摘便宣告结束。

但在中国最重要的茶产区之一——福建,4月底到5月初,春茶的采摘正当时。制作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以及临近的潮汕凤凰单枞茶的茶青,都要等到此时摘取。它们同为发酵茶,只是发酵深度不同,都要等到茶叶中的氨基酸和多酚达到某种平衡,才是最佳——茶氨酸决定口味,而茶多酚经受发酵,才能产生香味。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总的来说,论及入口鲜甜,春季饱含氨基酸的茶叶,即便在发酵后,也常常是优等生。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要就茶论茶,并不是越早春越好。

1757年,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来到杭州,在云栖山看龙井的采制时题诗,盛赞明前茶,却遭到了嘲笑:认为他一介鞑虏,不懂汉人的茶学问;还有人认为他抄袭毛文锡“骑火茶”的概念,生搬硬套到杭州。皇帝也自知理亏,五年后再次来到杭州时,把诗改成了谷雨前茶。“雨前”的名声因而一下子响亮起来。

其实,哪有什么“明前”“雨前”的讲究,一口适合自己的、鲜甜爽口的春茶,才是最好的享受。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撰文/魏水华

供图/图虫


中国春日绿茶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中国   绿茶   龙井   罗伯特   鲜甜   春茶   福建   杭州   叶片   氨基酸   红茶   春日   茶叶   生长   滋味   地理   营养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