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和中国看病的经历


在加拿大和中国看病的经历

我这些年由于自己身体的原因或孩子的原因在中国和加拿大分别看过病,住过医院,因此对这两个国家的医疗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也就直观地进行了一些比较,全凭认知说话,不对之处是个人认知问题,不上升到爱国情怀,望阅者谅解不喷。

我记得一次是孩子发烧39度,咳嗽得很严重,约了家庭医生,要一周后才能约上,着急忙慌的直奔医院,急诊等了两个钟头,因为医院环境好,安静舒适靜静地看电视上网,两个钟头也不太焦急,医生来了,测了体温、做了一些常规检查,告诉我:这是正常的感冒发烧,处于常规阶段,慢慢会好转,不用开药,可以带孩子回家了。

天啊,草菅人命,这样也行?

我情急之下,强烈要求医生开药,哪怕应急也好。医生解释了一下正常感冒发烧的症状,然后递给我一个印刷的单子,上边写着加拿大禁止给六岁以下的孩子服用以下药品(回去查字典才知道有阻胺类及抗生素类等等药品,),医生温柔而坚定且又极为礼貌的把我们送走。

我还能怎样,只有选择相信医生,孩子果然慢慢好转。从那之后,孩子再感冒发烧,我也开始大胆的拒绝让中国医生给孩子打吊针上抗生素,只是给孩子服用一些中成药,比较温和平静地对待,孩子的免疫力却越来越好,六岁后基本就是小感冒,病的次数越来越少。

之前孩子在中国从四个月大开始,每次感冒上医院都要吊瓶子,前前后后十多次,由于孩子的体质慢慢改变,开始对抗生素过敏,于是先锋、红霉素、阿奇霉素、磷霉素轮番上阵,什么鱼腥草注射液等奇奇怪怪的药都尝试过,大医院轮着上,孩子感冒的次数愈来愈多,愈来愈频繁,最后发展到一感冒就要住院治疗,费用高(孩子是外国籍不享受中国医保,全自费),感觉孩子的免疫力越来越差。

还好接受了加拿大医生的治疗方法。

我自己在加拿大住过院,看过急诊。

先说看急诊,有一次游泳,耳朵进水发炎,突然耳朵听不见了,很慌,来不及找家庭医生,直接到医院看急诊,医生检查后直接灵魂发问:Why are you here?(为什么要来这里?)最后医生看着发急的我委婉的说:这种情况找家庭医生就好,不用看急诊。我很羞愧,占用了医疗资源。

可是真正有病住院情况可大不一样了,我在加拿大有两次住院的经历,感觉非常舒适,进医院出示

Care Card(健康卡)就算挂号了,填一份表,基本是护士问你答就帮你填好了,就是病史过敏史之类的,家人就可以离开了,全部交给医生,由于我两次住院都是行动不便,从在急诊等待病床、全面检查、转病床,打吊针、上卫生间、转病房,全程有护士和护理人员帮忙,每日三餐都送到病床前,饮料、牛奶和简易洗漱用品都有提供。住院期间的床位费、药费、冶疗费、护理费都不用自己出,政府的MSP(健康保险)支付,如果有MSP不支付部分则有一些医疗互助机构来承担。

住院期间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有帮助手术后康复的训练,有心理辅导,必要时还有专家来指导,全方位的照料。

在加拿大和中国看病的经历


我记得两件事,我在等侯做手术前,旁边有一老头听说是要做心脏手术,他妻子穿着时尙,带着一束花,在他额头上亲吻了一下,温柔了几句便施施然地离开了。我惊奇,居然不用像中国那样七大姑八大姨齐上阵,一会儿忙输血,一会儿忙签字,一会儿忙处理各种事情。

另外一件事就是手术完了,进入房间后,无意中听到隔床的病人在和医生讨论,听到的感觉是隔壁床的病人心、肝、肺、肠多处都要做手术,病人问要多少费用,医生说他会处理MSP不支付的部分。后来经打听才知道,加拿大有很多慈善基金针对不同的病有捐款,只要医生签字认可,那些慈善基金就负责支付费用,还有一些医学机构可以提供免费的药品。所以倍加感谢热爱捐款乐善好施的加拿大人,此后自己遇到捐款也力所能及的支持一下,因为不会有人贪污占用,而且一定会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在中国也有一次住院经历,住院要找关系,上厕所吃饭要亲人来帮忙,防护用品要自己购买,还要交矿泉水瓶压金等等,感觉一人住院累及家人,非常之不容易。我的一个朋友父母同时住院,家里三个孩子,三家人轮流照顾,三个月之后几近崩溃。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老人如果生病除了花钱请护工,自己也得奔忙,很辛苦很累很耗力。

总结一下,一点思考:

在中国,大病小病都是直奔医院找医生,找专家,虽然有社区、市、省、专科各级医院,但人们出于信任和稳妥,都奔着大医院去,专找专家,所以医院人潮拥挤,一号难求,没有医疗资源的组织管理合理分流、分配。

在加拿大有这种很严格的三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诊所、专科医生诊所、综合医院),所以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国内那种“病人、病疗资源全部往大医院集中”的弊病。因此加拿大的医院里非常安静,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排得长长的队伍,没有门前拥堵的交通,也没有号贩子。

在中国大病小病全面检查,一站式服务,出结果快、效率高。

在加拿大无论大病小病流程多,抽血检查等需要另外预约,地点分散耗费时间长(住院除外),小病、慢性病很煎熬人。

在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医药合一”制度,开一堆药费好多钱,效果不一定好。

在加拿大实行严格的“医药分离”制度。加拿大的医药分离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只负责开药,他们的诊所里都没有药房,药房是独立于诊所、医院之外的机构(医院的药房只服务于住院的病人和院内的急诊治疗),病人拿着医生开的药方,愿意去哪家药房取药就去哪家。

二是加拿大的“公费医疗”只包医、不包药,看病不花钱,但吃药是完全自费的(只有住院期间的药费例外)。

此外,如果有团体保险(Group Insurance)有工作福利好的公司会给员工买团体医疗保险,在柜台买的药如退烧药等自费,处方药由GROUP INSURANCE报销,病人只出一部分,如果夫妻双方都有GROUP INSURANCE,基本不用个人买药,保险公司都给包了。

有一个朋友夫妻双方都有保险,大病在家期间就买了一些止吐药和退烧,前后自费不到200刀,其它全包了。

此外, 医生开的药很少,药价不便宜,但是很管用,疗程短疗效好。

顺便说一句,加拿大的医疗技术和药品质量是世界一流的,医疗检测手段也较为先进,一次检查进入系统,责任医生都可调看,非必要不重复检查。中国的医生病历多,看诊量大,经验更丰富些。

在加拿大看病动手术,不需要塞红包,不需要找关系。所有的人不论职务高低,富有贫穷一律排队等候,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医生护士把病人都当家人一样等待。

总之,感觉小病,慢性病,急需做手术在加拿大排不上的病在中国看要来得快些。在加拿大由于分诊比较科学,医疗管理比较科学,全社会有较强的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小病不占用资源,但苦于资源有限医疗轮候漫长,危重病,大病在加拿大冶疗比较有保障。谁优谁劣各有评说了。

在加拿大和中国看病的经历

文章补记:文章写成后一个身患绝症的朋友分享了他的经历,目前这位朋友已经基本痊愈,他说:“我住院期间,体重只有90斤,就是皮包骨,不能走路,全是护士照顾。骨髓干细胞移植期间,我两只胳膊都插着管子,都是美女护士给我接尿,我不好意思一个劲道歉,护士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谢。每天不同当班的护士来照顾我,陪我聊天。

所以,整个治疗过程,我夫人只在允许探视的时间带孩子来看我,根本就不要她来照顾我,她可以全身心在家带三个孩子。

主治医生和会诊医生都是温哥华最好的医生,他们全都是UBC的医学教授。”

加拿大的医生和护士很在乎病人的感受,他们说话轻柔,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注意病人的情绪和心理,不吝于和病人交流,病人心理掌握到位,很能安抚和慰藉病人和家属,在这些方面医护人员有专业的培训,所以很多住过院的朋友的感受是觉得医护人员像天使一样,当然他们大多数人的敬业精神当真是当得起“白衣天使”的称号。

还要说一下,这里没有医闹,病人医生护士互相尊重。如果有威胁和防碍医疗秩序的行为,立即会被请出医院,警察也不会放任这种行为发生,很快就会制止,甚至会使用武力制止,医护人员在医院受到全面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中国   加拿大   小病   家庭医生   急诊   大病   药房   诊所   护士   病人   医生   感觉   孩子   医疗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